李臣:俄罗斯为什么不愿公开支持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划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44 次 更新时间:2013-12-09 16:02

进入专题: 东海防空识别区  

李臣  

 

自从中国宣布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ADIZ)以来,整个区域内的各国及地区反响强烈。外交口水战一波接着一波,就在大家对这一切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际,似乎忽略了北边的俄罗斯的立场和影响。

迄今为止,在这场ADIZ风波中,俄罗斯一直保持耐人寻味的沉默。它既没有出面对防空识别区的划设表示关切,也没有任何声援中国的表示。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国,俄罗斯对东亚局势一向很关注。在这次热闹非凡的地区口水战中居然缺席,其蕴含的信息量实在比较大,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某种意义上,外交上的不表态其实也是一种表态。透过俄罗斯在此次ADIZ风波中异乎寻常的沉默可以一窥其一贯的坐山观虎斗,保持东亚力量平衡的心态,其背后甚至暗藏着对中国崛起的防范与不安。而当我们回顾俄罗斯的对华外交政策就不难发现,这种心态和顾虑由来已久。

自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继承了昔日红色超级大国的遗产成为了国际社会一名新的成员。新生的俄罗斯在叶利钦的带领下自然而然地完全倒向了西方。俄罗斯政府在1993年4月批准的关于其外交战略的官方文件——《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就是当时倒向西方政策的理论来源。该文件指出:“(西方国家)将是可以预见的未来的世界文明进步的动力”;西方国家“能够在帮助俄罗斯复兴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具有对“世界文明的主要价值的共同理解和处理全球形势的主要问题的共同的利益,这些问题包括促进和平与安全,支持俄罗斯改革,保证后极权主义社会的稳定,防止作为第三世界国家逆向发展的结果的紧急状态的出现”。

彼时的俄罗斯不仅积极要求加入西方重要军事组织北约,而且在核裁军领域也积极配合美国,不惜作出重大让步以取悦美国。不仅如此,在外交上也追随美国,亦步亦趋,努力配合美国政策,明显疏远站在美国对立面的朝鲜、古巴等国。

在这一时期,俄罗斯已经与中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完成了由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顺利过渡。但似乎还谈不上热络,只能算不冷不热。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因八十年代末国内风波而与西方疏远,在价值观上追随西方的俄罗斯自然不愿意与中国走得太近以免冲击了自己倒向西方的外交政策。

然而好景不长,俄罗斯对西方世界奉行的一边倒政策实施没多久,就传来了北约东扩的消息。这让叶利钦和俄罗斯当局大为不满。在他们看来,美国和西方世界应该将俄罗斯当作战略伙伴,而不是将俄罗斯作为遏制对象。北约东扩的残酷现实终于使叶利钦和俄罗斯当局明白了自己仍然是美国和西方世界的防范乃至遏制对象,一厢情愿的追随西方路线终于走到了尽头。

随着俄美矛盾的不断扩大,俄罗斯开始逐渐拉开与美国和西方的距离。当时的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曾在1994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俄罗斯希望冷战后的世界是一个力量均衡的世界。21世纪的国际秩序不会是在美国统治下的和平,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一极或两极主宰局面。美国没有能力单独统治世界。”显然与当初倒向西方的提法有明显不同。

为了应对北约东扩,俄罗斯开始寻找其他国家的支持,以维护俄罗斯国家安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回过头来与中国拉近了距离。1994年9月的《中俄联合声明》就指出,两国“互视对方为在多极世界体系形成条件下在维护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两国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建立对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集团”。“多极世界”这个概念开始出现在了中俄两国共同的官方文件中。中俄两国在1996年建立起了战略协作关系。表明双方从全局性、全球性高度来处理两国关系。1997年4月中俄两国又共同发表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宣言》。宣言中说:“通过双方合作和共同努力,促进国际局势的缓和与稳定,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显然,俄罗斯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牵制美国及西方盟国对俄罗斯的遏制政策的。在此期间,两国在军事合作、划界谈判、商贸往来、外交事务磋商等诸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巩固了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关系,也为各自的和平发展保证了一个共同安宁的环境。后来两国及其他中亚国家共同建立起来的上海合作组织就是在边界谈判过程中逐步增强互信、互谅互让而结出的果实。

以后随着俄美矛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中俄两国也在全球性问题、地区安全问题以及其他涉及各自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给予了彼此应有的支持,比如两国反对北约东扩和反对外国势力干涉台湾问题这些事务上无一例外地紧密配合了对方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斗争,两国政治互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至于国际上曾一度出现了“中俄联盟”的猜测。

但是公开的联盟形式毕竟没有出现。说到底,俄罗斯对中国还是存有不那么放心或者说疑虑的一面。这种疑虑有一定的民间基础。在俄罗斯国内,不同政治派别对中国看法不一。亲西方派认为应该同西方世界接近,以便联合西方的力量对抗中国巨人。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现在中国不是俄罗斯的敌人,但是毕竟中国正在快速崛起,迟早会对俄罗斯形成威胁,俄罗斯应该未雨绸缪。也有务实的观点认为,俄罗斯没有敌人,它应该同大多数国家友好相处,尤其是邻国。同中国结盟固然不可取,但同中国交恶也同样有害。

可见,俄罗斯国内在对中国的态度上并非铁板一块。但是中国的快速发展还是给俄罗斯带来了一些不适应感。应该说,这种不适应感有历史纠葛在里面。一方面,历史上的俄罗斯一度曾单独或伙同他国对中国采取了野蛮侵略的政策,吞并了中国边疆大片领土,这个历史帐是一个底色,挥之不去。虽然中俄两国已经完成了划界工作,但是强大之后的中国会不会对俄罗斯有领土觊觎之心,要求收回当年被割占的领土?想想正在膨胀的中国人口,再看看自己那人迹罕至的西伯利亚,一些俄罗斯人不免心里没底。而另一方面,前苏联曾作为昔日的超级大国在全世界和美国决一雌雄,极大地增强了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资自尊心,用普京当年接收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专访时曾说的话就是:“在苏联时期,我们使全球人为我们强大的军力和世界政治轴心的作用而感到震惊……”。俄罗斯民族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大国情怀,如今看着近邻中国不可阻遏地崛起成为新兴大国,两相对比之下,其心里多少夹杂有一种失落感和不平衡感。前些年中俄最后的争议领土黑瞎子岛之所以达成完全交还给中国的协议却却迟迟未能落实,就是这一心理作祟,最后中国迫于现实政治的压力(那时亟需解决与俄罗斯的领土问题,以便让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做出有力的表态以平衡美国)不得不将黑瞎子岛一分为二,这才使两国领土问题最后得以解决。

如果说这种历史纠葛带来的不适应感尚可克服的话,那么在现实世界中,由于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再加上两国地理位置不同,国情不同,因维护国家利益而形成的彼此冲突也对中俄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美国采取单边行动的努力遭到包括中俄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普遍反对。中俄两国在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一系列会晤中都表明了反对美国采取单边行动绕过联合国对伊开战。但中国和俄罗斯的立场还是有细微差别。中国一直回避在联合国安理会与俄法德组成反战联盟。

同时,中国出于获取油气资源、打击地区恐怖主义势力和极端势力等战略考虑,积极同中亚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伴随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活动范围扩大,俄罗斯感到有些担忧,忧虑中国试图排挤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毕竟中亚地区一直被俄视为后院,认为俄罗斯的安全和繁荣与这些国家息息相关,对中国在中亚的活动不是那么欢迎。

另外,中俄两国是上合组织的双引擎。两国都是组织内部的大国,对上合组织的走向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近些年两国在如何发挥上合组织功能和作用方面有分歧。比如中国希望将上合组织发展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多功能组织,扩大各成员国的商贸交往,而俄罗斯担心中国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中亚地区开拓势力范围对俄不利,因此希望把上合组织局限在政治、军事合作方面,对经济发展不是那么热心。另外,在吸收成员国上,俄罗斯希望把印度等国拉入上合组织,以达到平衡中国的作用。而中国对吸收印度一度有所保留。

2008年俄罗斯支持南奥塞梯而与与格鲁吉亚军队发生交战,此后又单方面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独立地位,由此引发了俄罗斯与支持格鲁吉亚的西方的口水战。而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交战刚好发生于北京主办夏季奥运会前夕,该事件让中国领导人很有些难堪,只能泛泛的劝和促谈。虽然后来中国及其上海合作组织对俄罗斯的一系列恢复和平的行为表示了谨慎的支持。毫无疑问,这种支持力度远远没有达到俄罗斯的期望值,而且中国考虑到一向不支持分离主义的立场,对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独立也保持沉默,没有采取与俄罗斯一致的立场,此举引发俄罗斯暗中对中国及其上合组织的不满。在此之后,俄罗斯明显减少了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参与热情。

而有时俄罗斯的外交姿态显得摇摆不定,对两国合作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比如中俄两国在本世纪初曾一度在反对美国研制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方面展开合作。但后来随着美俄在交涉中达成妥协,俄罗斯开始由反对态度转变为默许。这对中国无疑是一个打击。有学者就指出:中国政府“怨恨莫斯科没有及时向北京通报对待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问题态度的转变”。这对中俄战略协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另外,俄罗斯也在地缘政治上有意无意地牵制中国。在军售方面有时也不是那么考虑中国的利益,比如向越南等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有纷争的国家出售各型武器,把军火销售带来的经济利益看得很重,甚至通过军售暗中掣肘着中国的外交决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损中俄两国之间的互信。

这次在东海ADIZ风波中,俄罗斯选择沉默以对,没有对中国施以哪怕外交姿态上的声援,是有深刻的地缘政治考虑的。说白了,就是不亮明立场,采取观望态度,在争端双方中不选边站队,保持行动自由,左右逢源,以期获得最大化的利益。

如果公开支持中国,那么就会增加中国与美日同盟针锋相对的底气和信心,而一旦中国在东亚的势力范围被拓展开来,地区权力平衡就会被打破,这样对俄罗斯来说不是好事,俄罗斯说到底不希望中国太过强大以至于危及到自己的安全和利益。而且,公开支持中国就等于站在了美日同盟的对立面,对美俄关系和日俄关系都将造成冲击。尤其是考虑到日俄正在就北方四岛问题进行谈判,日俄关系较往年有所升温,支持北京将导致日本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对俄采取趋于强硬的态度,导致俄罗斯本可以从日本获得的好处缩水,这完全有损俄罗斯的利益。

如果换个方向,反对中国那更不行。考虑到中国是俄罗斯重要邻国,是俄罗斯东亚外交的重要一环,也是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因此俄罗斯没有理由,没有必要站出来反对中国。就算俄罗斯对中国有疑虑或不满,毕竟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合作还是主流。缺了中国,让美日同盟东亚的坐大对俄罗斯也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对东亚局势采取冷静观察的态度,不愿过早亮明立场,待价而沽是最佳选择。虽然这难免让中方感到一定程度的失望,但是,俄罗斯毕竟是着眼于自己国家利益决定立场,而不是为中国利益服务的。所以中国对俄罗斯外交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不可抱不切实际的期望。

    进入专题: 东海防空识别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0286.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