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学硕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政治理论、比较政治、政治学方法论、中国社会与政府等。著有:《农民与市场》(Behind China's Economic Miracle)、《法治与民主迷信——一个法治主义者眼中的中国现代化和世界秩序》、《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华体制》、《信仰人民》、《士者弘毅》等。 …… 人类共同价值的世界潮流 尽管在不同程度上政治共同体的基本功能被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遮蔽,世界价值的潮流却是使这基本功能越来越彰显。人类正进入一个非... 《激情、技艺与方法:比较政治访谈录》序 书名:《激情、技艺与方法:比较政治访谈录(雅理译丛)》 编著:[美]赫拉尔多·L. 芒克 理查德·斯奈德 译者:汪卫华... 执迷“C位”的西方中心主义者,为什么无法理解中国道路? 过去几百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西方中心论随之产生。有西方中心主义者认为,西方对人类政治的理解是唯一正确且普适的,... 《再赶考:走向新百年的中国共产党》序言 一 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六位新锐学者一起贡献了这本《再赶考:走向新百年的中国共产党》,记录他们在2021年对党生存条... 百年中国共产党与政党制度及社会主义运动 本文讨论两个紧密关联的话题。一是中国共产党以独特的自我定位为近代以来流行于世界的政党制度作出了显著贡献。二是中国共产... 建党百年,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中国化? 如此大体量的一个国家,由积贫积弱走向强盛,走向进步,走向世界高峰,没有先例。所以说,前边根本就没路,路是我们自己一点一点... 大型政治共同体的逻辑——读潘岳同志文章《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一、类似的事件塑造不同的历史路径 近日读到潘岳同志的奇文,比较五胡入华的三百年和日耳曼各部入主西罗马的三百年。文章说... 如何建设政治学里的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的深层困境在于,中国独有的理论逻辑能否建构在西方理论的概念上?缺乏中国的概念就很难建立起中国学派的逻辑体系。使用... 西来政治学重大概念的中国理解 本文对当西来的政治学源自西方的政治学重大概念的中国理解进行了分析,发现,遇到象形文字,遇到庞大的、曾长期被严峻地理条件封... 为什么大学要培养理想主义 机缘巧合留下少许人文类的文字,又筛选了些近两年的社科类文章,今以《士者弘毅》为名结集面世,颇不易。新中国在七十年... 中国“新青年”与“全球治理”的方向 中国的“第二代新青年”冷淡了冷战催生的“两分”话语体系。他们没兴趣听传教,更没传教的兴趣。他们的兴趣在学习各种知识,特别... 论社会进步的标准 国家越小,治理的成本核算就越容易;国家越大,治理的成本核算就越难。然而,无论国家大小,公权成本核算是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 “ 平民主义”是如何被译成“民粹主义”的? 一、普通的外来语 “民粹”显然不是“民之精华”的意思。“民粹主义”是外来语“populism”(平民主义;反义...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共产党 各位同事: 就这次会议主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共产党”,我打算先定义大变局,再分析大变局形成的原因,最后谈今... 中美贸易战,是一场冰冻和平之战 在21世纪第一个二十年行将结束时,国际关系呈现出美中严重对峙的新局面。如何理解美中对峙,理解这个新的世界大局? 用历... 都市治理如何“不忘初心”? 【7月1日,上海垃圾分类制度将正式施行;同一天,北京也将正式对小规模食品经营活动实施清单管理。 新政上路,从城市管理者... 寻觅平民与精英的共同体 【原编者按】4月20日晚,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主办,清华公管学院校友会、长安街读书会活动组协办的“国情读思”读书活动... 中国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社会平等、经济繁荣、官员廉洁,三者当然可以有机共生,而且必然有机共生,否则一个都不会有。三者越有机共生,中华大家庭的凝聚... 关于“中国话语”的几点思考 本文为2018年11月在第十六届开放时代论坛“中国话语”发言稿。 第一,“话语”就是“史观”。 20世纪80年代后... 中外执政党比较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第一,要站在民众的前面,办大事,引领全社会不断向光明的未来迈进。第二,要站在民众的身边,办小事,...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