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举:内涝“大爱”彰显公民社会?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31 次 更新时间:2012-07-25 16:06

进入专题: 公民社会  

刘远举  

7月21日北京遭遇全市大暴雨,特大暴雨,降雨量为1951年有气象资料以来60年最大。受暴雨影响,北京市区多座立交桥下积水,交通被迫中断。截至7月22日17时,因灾遇难者达37人。21日的北京一夜,是灾难来袭的一夜,也是大爱涌动的一夜。在这场暴雨中,有人彻夜参与身边的救援;有人开私家车免费送人;有人开放住宅、办公室接纳路人。

一群被大雨淋透的交警,一个趴在水里疏通下水道的大爷,一群挡在没井盖的排水沟前的环卫工人,作为维持城市运算的基层人员,他们坚持住了岗位。北京市燕山分局向阳路派出所所长李方洪,21日中午就开始,先后救起50余名被困群众,下午5时许,李方洪冲入水中救助群众时,不幸被一根落入水中的电线击倒,以身殉职。

除了政府工作人员,民间也毫不落后。酷姿主题KTV的微博这样写道:我们只想为受灾的朋友做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如果您在路上无法回家,如果您家电梯已无法正常运转,如果您被雨水淋湿并还没有吃上一顿热饭,酷姿从现在开始到早上7点都免费为您准备好了。良子健身老板朱国凡发微博,良子健身在京21家门店全部可以为困在附近的人提供避难,通宵留宿,提供吃喝、有电视、有沙发、有热水洗澡!全部免费提供!新京报则组织志愿车队,免费接送滞留旅客至三元桥。工人日报主编石述思欢迎回不了家的人,去位于安德路的工人日报社避雨,并奉上有花生、乌龙茶。著名时评家五岳散人免费开放自己的办公室,欢迎回不去的“凑合”一晚上,有吃有喝也有沙发。

民间奋力互助体的大爱涌动,似乎证明着人民有良好的自治能力,也许,进一步呈现出公民社会的雏形?遗憾的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黑白分明。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北京内涝中涌现出来的个体的救助行为,正是个人权利得到解放的结果,经济上富足了,可以有更多的物资可以投入,私人办公室,私人企业会所;而个人也不必经过层层汇报组织可以直接采取行动。但同时,大爱涌动之中也体现出来在民众思想中多年扎根下来的一些东西。

在这场涌动的大爱之中,除了原子化的个体救助努力外,我们也看到了临时集结起来的道德暴力。这种被所谓的公民社会萌芽的大爱,却同时成为了侵入公民个体的工具。于是乎,道德的大棒肆虐之下,公民的私权却被侵犯。先有构陷、攻击微博调侃者,从“车儿荡起双桨”,到“雨中漫步”被恶意诬陷,再到攻击那些未对逝者表示悲伤的人。

除了对言行的攻击外,“大爱”也未放过私人财产。有人在微博上呼吁,暴雨可能导致部分菜市场被淹被损,外地菜进京也可能因为物流导致困难,大家注意未来一周的采购,如遇故意涨价的卖家可投诉。这个呼吁全然不顾暴雨和路况可能使菜贩更加不易,他们既不像出租车占有公共资源的牌照,也没有市场门槛,是一个只要肯下力气谁都可以进入的充分竞争行业。对于这样的行业,涨价的确是个人权利。

还有人呼吁如家、汉庭、桔子水晶等连锁酒店开放一些客房临时安置因暴雨无法回家的司机和行人。这一呼吁响应者众,还得到意见领袖的转发。但这毕竟不是紧急避险,即使抢救溃堤而沉船,事后国家都要给予补偿。呼吁酒店开放房间,无非要的是温暖的床,舒适的休息,这是奢侈,而不是必须,那么为什么不能自己出钱而要企业来负担呢?有趣的是,这种呼吁放过了豪华酒店,只针对相对较小的连锁酒店。就好比解放后分田地、公私合营,一开始财大势雄者是统战对象,而中小资本家则率先被“大爱”所“感动”。其实,这就是每到这种时候,这类以社会责任、美誉度为旗号的呼吁吃大户的观点的思想渊源。

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家族、地域观念相对发达,集体认同感较强,而近代拜高度统一的媒体所赐,这种集体主义的大爱被大大激发了,强化了,所以,中国社会中从来不缺这种集体主义的爱。这种爱在各个社会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现在我们称之为正能量,在30年前,我们称之为阶级感情。阶级感情当然有真挚的成分,它可以包含邻里之爱,同胞之爱,《为了61个阶级兄弟》的名篇可谓传世之作,其中的爱和今日的互助并无太大差别,但要以此谈公民社会,显然谬之千里。而在另一面,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有爱则必有恨,有阶级之爱就有阶级之恨,爱恨之间,不过四两拨千斤。所以,历史往往是相似的,我们的确看到一部分人利用所谓的正能量,已经开始蛮横挥舞道德大棒横冲直撞,侵入私人空间,播散仇恨。

而公民社会理论上是既独立于国家,又独立于公民个体的一个社会缓冲地带,这个区层有无数公民自愿结合的组织,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缓冲了国家政权和个体权利之间的冲突。一方面,公民通过这些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政治生活,另一方面,这些组织保护了个体权利。

可见,建立良好的公民社会需要的不仅是大爱和大恨,而是爱和恨在个人权利之前止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北京内涝之后涌现出来的“大爱”中的些微“小事”却呈现出我们离公民社会的真正差距之所在–不是无爱,而是不懂爱的边界。

所以,真正阻碍公民社会的,或者说素质论所强调的,不在于没有爱,而是盲目的爱、被煽动的爱、集体之爱侵犯个体权利。这种以大爱为由的多数人自我赋权,最终变为集体主义的癔症大发作,最后,四两拨千斤之下,无非又转变为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而这些并不是理论上的预言,而是一再发生的事实。所以,这一片大爱之中一部分人和一部分意见领袖们的思想底色,其实就是共产主义和集体主义。在这种思想底色之下,公民社会无疑是建在沙滩上的阁楼。但是,无论如何,这并不是我们不去实现公民社会,裹足不前的原因,反而是以更大努力去解除思想束缚,实现真正启蒙的动力和理由!

    进入专题: 公民社会  

本文责编:banx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发展社会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578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思想库,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