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军 包跃芳: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及其障碍分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18 次 更新时间:2009-05-15 11:12

进入专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践   障碍因素  

龙文军   包跃芳  

摘要: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仍面临着人口及需求压力大,资源负荷重,休养生息难,经济落后,农业技术装备差;农业发展相关制度不完备;人与自然,技术经济与社会发展,生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不协调,等等障碍因素,影响了可持续发展方案的实施。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践 障碍因素

我国自《21 世纪议程》颁布以来,积极地开展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活动:一是在全国的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了一些专门从事农业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机构;二是在全国组织开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三是江泽民主席提出在西北地区实施“山川秀美工程”,通过在政策制订和国家财政投资分配上倾斜,支持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四是国家在太湖流域、淮河流域等采取“零点行动方案”,彻底根除工业发展对水源及其生态环境的破坏,以保证持续发展;五是从全国整体布局和区域分工协作的角度出发,提出在东部沿海发展出口创汇型工程设施农业,在中部粮棉主产区发展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精耕集约农业,在大西北和江河源头采取“以粮代赈”的办法,发展保护农业,使全国农业在整体布局的框架下形成可持续发展之势。

但是,上述实践活动在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障碍和难题。

1 人口压力大,需求压力重,影响可持续发展方案的实施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农产品供给以国内生产自给为主的方针,农业生产系统为了满足目前的12亿多人口和每年新增加的1600多万人口的衣食之需,以及经济发展、工业化加速和生活水平提高所引起的农产品需求量的增长,把人均粮、肉、奶仅为世界发达国家平均1/2、1/3和1/ 的水平迅速提高,不得不进行一系列掠夺式的生产经营。对耕地连年复垦,造成了土壤肥力下降,地力衰竭;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以保证增产而毁林开荒;为了抗旱增产和保证灌溉而无限制地开采地下水,以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为了增温保墒和延长作物生长发育而大量使用塑料薄膜,以致土壤污染和再度耕作障碍;为了提高单产而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土壤养分失调和有益的天敌昆虫死亡,生物种群破坏。这一切都直接影响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案的实施。

2 资源负荷重,休养生息难,可持续发展力不从心

据估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5亿~16亿,而农业资源供给日趋减少。一方面资源的数量减少、相对紧缺。我国人均耕地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 3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 3 ;目前可利用草地的产草量比20世纪60年代下降30 %~50 % ,人均草地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6 ;人均森林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8。另一方面,资源的质量不高,且在不断下降。在全国0.95亿hm2 的耕地中,水土流失面积目前已达到0.4 亿hm2 ,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其中4/ 5 得不到治理;受盐碱化危害的耕地有0.1 亿hm2 ,内蒙古河套平原1976~1995年20年间, 盐渍土地占水浇地的比例由11 %上升到58 % , 因盐碱化弃耕的耕地达12万hm2 ;全国有占国土面积16 %(153 km2) 的土地为沙化土地,有400万hm2 耕地处在沙漠威胁之中,部分地方已形成了沙进人退的局面,生态条件急剧恶化。面对这样的资源条件,实施一些休耕、免耕等保护资源、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力不从心。

3 经济不够发达,农业的技术装备差,推行可持续发展方案缺乏必要的经济技术条件

  

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生产技术,通过对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利用和生长发育过程的强化,以及生长发育环境的改善,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能量的过程。农业不能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生产技术落后和技术结构不合理所致。一是由于经济落后,用现代物质技术武装程度不够。经济发达的国家,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加之其他技术配套,从而使土地长时间地保持了高产出。1994年法国每公顷谷物产量高达6554 kg ,比我国高2000 kg ;以色列人均水资源量400 m3 ,仅相当于我国黄淮海地区的1/ 3 ,由于节水技术和设施农业很发达,耕地40 %可以灌溉,水果、蔬菜、花卉及畜产品产量很高,滴灌温室的辣椒产量可达24 kg/ m2 ,西红柿3715kg/ m2 ,棚菜花卉增产300 % ,大量向欧洲出口,年创汇13亿美元,创造了世界近代农业的奇迹。我国耕地如果有如此高的产出能力,则少种高产多收就会成为事实,休耕、免耕等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措施就可以实施,农业的持续发展就可以成为现实。二是经济不发达和生产技术落后,对自然资源改造和已有技术的利用力度不够。世界上地力减退、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现象较严重的地方,并非都出现在经济发达的“石油农业”国家,而多出现于经济欠发达的传统农业国家。如经济发达的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占有资源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21 % ,一方面依靠大量的经济投入,改造本国的资源条件,提高资源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求得农业的技术发展,另一方面依靠其先进高效的生产加工技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国外吸取资源,以补本国资源不足,求得农业的持续发展。再如在1991 年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上被誉为农业持续发展典型的荷兰,由于经济发达,围海造田等改造自然的农业投入力度大,农业明显呈现出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征。相反,在经济技术落后的南美和非洲一些国家,生态环境恶化正在加速,可持续发展还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三是技术结构不合理。目前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化肥、农药、机械、电力等现代工业技术;另一类是良种、人工生物防治、秸秆还田和生物发酵利用等生物科学技术。这两类技术的有机构成和配套,是人类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理想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的技术结构不尽合理,一般是在发达国家前一类技术略重,后一类技术略轻,在发展中国家两类皆弱。因而出现了地力破坏和难以持续发展的问题。

4 农业发展的相关制度不完备,影响可持续发展

阻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还涉及一系列制度不够合理。如户籍制度使农民被禁锢和捆绑在农村。农民不仅要从有限的土地中获得食物,还要从中获得经济效益。当人口日益增多,土地资源不但无法扩大,而且因工业化、城市化兴起,道路、住宅、工厂建设等,非农化利用加速等原因而不断减少时,为了获得食物和保证收益不减,就只有采取向山区要粮、向草原要粮、向森林要钱、乱垦滥牧、乱砍滥伐的“挖掘资源潜力”的过激行动,直接阻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改革开放以后,允许农民进城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但是受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批职工下岗等因素制约,城市和非农产业吸收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仍然十分有限,大批农业劳动力滞留于农村,拼资源而获收益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看,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全国有212亿农户,平均每户经营的耕地仅为0145 hm2 ,被世界农业经济学者称之为“超小型”经济。这种生产经营组织制度的优点是农户对生产的关心照料程度很高;同一生产单位内部的生产经营者之间的互助协作精神无与伦比;农户对生产经营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生产行为和经营方向。但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大规模使用机械耕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病虫害综合统一防治、品种搭配和轮作倒茬等现代化集约经营技术措施难以实施;农户可以随意摆脱国家对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制衡使农业生产的计划性、有序性进一步降低。从土地制度看,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国有民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使用权由农户掌握、社区内的农民对社区的土地平等拥有使用权的土地制度。农户对自己经营的土地既可以采取集约经营和精耕细作,也可以采取兼业化粗放经营和撂荒,还可以进行短期化行为的挤压式经营,使生态效益与农户的经济利益常常难以协调统一,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国家要被子(植被) ,农民要票子(经济收入) ”的矛盾,直接扼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专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践   障碍因素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725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