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刚:“两个结合”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逻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552 次 更新时间:2024-02-04 09:55

进入专题: 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陈志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运用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是“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只有从“两个结合”的角度和高度把握,才能深刻领会其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的内在逻辑。

一、解决中国的问题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恩格斯说过:“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武装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核心就是要坚持、运用并丰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就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体的和根本的看法,决定着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指导和支配着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操守和行为准则,具有“总开关”“总闸门”的作用。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世界观解决的是“怎么看”、怎么认识世界的问题,方法论则是解决“怎么办”、怎么改造世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全党都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共产党人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就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灵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生搬硬套。

第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重要根源。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马克思恩格斯正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第三,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党的各项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肩负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我们将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也将难以前进。只有牢牢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避免犯颠覆性错误。

第四,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培养和提升领导干部把握全局、谋划发展的战略能力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形成和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就要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领导干部练就过硬本领的法宝,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好好学习,全面掌握,提升能力”。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才能担当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任。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原因在于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才能洞察历史、把握国情、开拓未来,才能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

2.洞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解决中国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问题,必须有新时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创立的理论始终有清醒认识,他们一生都在警惕和反对把他们的理论当作封闭僵化的教条。恩格斯曾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和实践发展而发展的。我们既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也要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比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使我们从电气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从仰望星空到深入太空,从探索物质到寻找暗物质。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全球问题逐渐加剧,人类处在一个危机交织叠加、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发生深刻调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自身实力、自主发展能力、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的版图;而发达国家则内部矛盾重重,实力相对下降,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越来越难以为继。这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决定了我们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要想真正看准、看清、看透、看远,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就必须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运用这一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世界,解决当代中国人的问题,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不断推进的重大成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提出,是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内在需要,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内在需要,是我们党在理论创新上的重大突破,表明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二、“六个必须坚持”是“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

“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要内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具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升华。

1.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和发展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价值观的坚持和发展,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崇高地位,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立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价值观,书写了人民至上的崭新篇章: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了人民主体论;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为了谁”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立场;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深刻揭示了人民是历史发展动力的思想;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丰富发展了人民群众是历史评价主体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人民群众在新时代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创造者,而且在各个方面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坚持和发展,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精神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自信和自立联系在一起,既强调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又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反对迷信西方的“普世价值”、宪政民主、三权分立,反对动不动就用西方话语、西方标准来剪裁中国的现实,反对西方“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坚持和发展,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辩证的扬弃,是守正创新。恩格斯不止一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机械的教条。他甚至提醒说:“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坚持守正创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同时以巨大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重大转变。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矛盾观的坚持和发展,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叙事立论的重要逻辑和创新推进的源头活水。提出问题并科学回答问题,这是解释世界、改变世界的根本前提,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的使命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但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而且以巨大的勇气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化解了一些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观点的坚持和发展,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等。在这一基础上概括提出系统观念,极大地提升了党治国理政的科学化水平。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坚持和发展,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进步的博大情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他们把为人类求解放作为自己的崇高追求,希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因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放眼全球,坚持把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深刻考察了全球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发出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

2.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及其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成就辉煌,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并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中国经验加以提升,从而构建中国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优势,也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水平。”“六个必须坚持”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及历史经验中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深刻总结,深化了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百年历史上有三个重大历史决议。第一个历史决议是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功过是非和主要经验教训,批判了教条主义,揭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毛泽东思想的高度自信。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概括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进一步巩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推动全党。第三个历史决议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科学揭示了我们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奥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使全党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增强历史自信,提高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增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定力、魄力和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要立足中国实际,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如果不加分析把国外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奉为圭臬,一切以此为准绳,那就没有独创性可言了。如果用国外的方法得出与国外同样的结论,那也就没有独创性可言了”。

“六个必须坚持”是对三个历史决议所提出的中国经验、中国道理的哲学提升。“六个必须坚持”既包含着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的延伸和拓展,也包含着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鲜经验和创新实践的科学总结和哲学提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就是一部见证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围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而不断解决现实问题、敢于攻坚克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统筹推进党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历史;就是一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既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

3.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升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能够在世界上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不能丢掉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基因,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另一方面,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进一步说,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思想精华得到弘扬和升华,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新的表达。

毋庸置疑,“六个必须坚持”切实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升华。其中,坚持人民至上弘扬和升华了中华民族“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坚持自信自立弘扬和升华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弘扬和升华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以及“生生之谓易”的革故鼎新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弘扬和升华了中华民族居安思危、经世致用的优秀传统;坚持系统观念弘扬和升华了中华民族善谋万世、善谋全局、天人合一的系统思维传统;坚持胸怀天下弘扬和升华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观。

概言之,“六个必须坚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体现了我们党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自觉性,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高度。

三、“六个必须坚持”的辩证统一及其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六个必须坚持”是一个各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六个必须坚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深刻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

1.“六个必须坚持”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六个必须坚持”虽然各有侧重、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就坚持人民至上来说,既必须自觉、自信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还必须在全局、系统中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能搞形式主义。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要让人民富口袋,也要让人民富脑袋;既要关注经济发展、共同富裕问题,也要关注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民群众在各个方面真正实现当家作主。

就坚持自信自立来说,必须强调人民才是我们自信自立的底气。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坚持自信自立,并不是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必须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使我们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坚持自信自立,既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必须胸怀天下,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永远走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广泛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就守正创新来说,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立场,必须在深刻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中推进理论创新,在解决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开创新路。

就坚持问题导向来说,必须在系统观念中把握问题,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以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来把握问题,坚持从人类发展大趋势、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出发,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

就坚持系统观念来说,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始终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坚持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的根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特征。

2.“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之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个科学体系之中,是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金钥匙。

“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内容,构成了这一科学体系的“四梁八柱”,发挥着统摄作用。而“六个必须坚持”则贯穿于“十个明确”之中。比如,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体现了自信自立的内在精神特质;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体现了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问题导向和使命担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战略布局,以及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体现了系统观念的科学方法;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以来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贯穿着“六个必须坚持”的要求。“六个必须坚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基础、价值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之中,指引我们以系统观念审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同中华文明、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关系,从而在自信自立的精神状态下坚持胸怀天下,充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在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价值。“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之中,指引我们深刻把握“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所谓“普世价值”的本质区别,从而在坚持人民立场上生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优势。“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观之中,指引我们以大历史观和全球史观深刻把握中国发展与人类进步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坚定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始终坚持改革的锐气和开放的姿态。“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之中,指引我们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主观之中,指引我们科学审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之间的本质区别,深刻剖析以人民为中心与以资本为中心的根本差异,在坚持问题导向和秉承系统观念基础上,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之中,指引我们深化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避免西方现代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开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

总之,“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之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哲学思考,极大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进一步推进实践基础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者简介:陈志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来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3年第4期

    进入专题: 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08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