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敦友:感发的生命是丰盈的生命

——《野叟吟——熊镜川先生旧体诗二百五十首》编后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01 次 更新时间:2021-02-07 08:38

进入专题: 熊镜川  

魏敦友 (进入专栏)  


我的岳父熊镜川先生今年八十三岁了,按照中国“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老传统,这当然是一个人们所说的耄耋之年了,按照今天人们的生命标准,这又并不是一个很高的年龄段,但是另一方面,岳父与他这个年龄段的许多人一样,经历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巨变,在这个社会巨变的历史大潮流面前,他们这一代人的命运是可歌可泣的。

岳父是那种少有奇才而且奋发向上的人,然而历史的潮流并不由个人来主导,所以岳父在青年时代短暂的少年得志之后,长时期地陷入到生命的坎坷之中去了。从我认识岳父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岳父才勉强从长期的磨难中解脱出来,但这时岳父已经五十多岁了。岳父此时似乎看透了人生,他并没有追随中国新一轮的开放改革的浪潮,而是回到了自己的诗酒人生之中。

在与岳父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我深深理解岳父内心的痛苦。他是不得志的人,但又是不甘心的人。他有着极旺盛的生命力,但无处发泄,每每酒酣之际,我最能听见他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时我深深懂得了,人与时是要相配的,没有比生不逢时更令人痛苦的了。

但是岳父最终还是找到了他生命升发的支点。先是他参与了儿时伙伴、早已成为我国著名文史学者的顾绍柏先生主持编写的《通镇往事》巨著,《通镇往事》一书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很快引起社会各方关注,反应良好。在此基础上,岳父再接再厉,在一大群八十高龄老伙伴的支持之下,总纂成《通海口记忆》一书,作为《通镇往事》的姊妹篇,影响更加巨大良好。我曾在专为此书所作的序言《一个江汉小镇的历史记忆与一位耄耋老者的精神救赎》中对我心目中的岳父形象作了比较细致的勾勒。《通海口记忆》原先拟的书名是《逝者如斯》,从这个书名我就可以看出岳父的心态,他已经完成了人生的超越以及精神的自我救赎。本来出版社选定为出版《通镇往事》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只是由于广西正好六十周年大庆无法出版而改换了出版社,最初拟在湖北教育出版社,最终交给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我将当时写的序言作为岳父本诗集的代序言,意在反映岳父的真实心态。

我今天更进一步认识到,岳父虽然生不逢时,但他的生命并没有委曲求全,他的生命根本上是一个感发的生命,因而是一个丰盈的生命。他除了通过撰著《通镇往事》和《通海口记忆》两部巨著升发了自己的精神境界之外,他还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在诗歌中他完成了心灵的超越。我们都知道,诗言志,诗是最能表达人的真情实感的。现在我编辑岳父的诗稿,我惊讶地发现,岳父在他那一辈人中所受的教育是非常好的,他的古典文化的训练是我所不能望其项背的。岳父的灵性在古体诗歌之中得到了充分的绽放,他在诗歌中吟咏历史,感怀现实,针砭时事,追求美好,令我感慨不已。

岳父的《通镇往事》和《通海口记忆》两部巨著已经广为人们所知了,这是我深感安慰的,我现在将岳父的诗稿编纂出来,而略加说明,我想,岳父的这些诗也一定会光耀人间的。


魏敦友

匆草于湖北省仙桃市仙下河之畔

2021-01-22


附:熊镜川先生生平

熊镜川先生,1938年10月30日(农历)生于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2021年1月30日14:40于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仙逝,享年八十三岁。

熊镜川先生少禀异才,幼年入私塾,习文史。1952年考入沔阳中学读初中、高中,1959年毕业。同年考入江汉工专学习,1962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一年。1963年返回沔阳县,先后在沔阳县豆刂河拖拉机站、沔阳农机学校、仙桃市农机局农机研究所工作,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多次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

熊镜川先生对子女教育甚为关注,倾注极大心力,子女不负所望,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熊镜川先生晚年积极参与我国著名文史学者顾绍柏先生主持的《通镇往事》一书的编纂,旋总纂《通海口记忆》一书。作为当代中国乡土社会政治学巨著,《通镇往事》《通海口记忆》广受社会各方关注,影响良好。

熊镜川先生平生嗜诗词,喜吟咏,于吟咏之中显灵性,于诗词之中寓针砭。所作诗词辑为《野叟吟》一册。 一生不甚得志,曾在《爱子夏可畏三十六岁生日抒怀》中如是吟咏:“草木一秋短,流芳百世长。此生不得意,唯盼子孙强。儿孙自有福,我亦何惆怅。诗书琴涉趣,烟酒茶任狂。”

顾绍柏先生对熊镜川先生一生有一整体评价:“命运对老友确有不公,但先生并没有因此沉沦,撇开于役公事所做贡献不谈,仅就《通镇往事》所收十来篇很有份量的文章和总纂《通海口记忆》,以及诗集《野叟吟》来看,即足以说明先生不仅才华横溢,且处世积极,大节不亏,真令那些虽身居高位却徒有虚名者汗颜!”诚为知言。

2021-1-31


进入 魏敦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熊镜川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心灵小语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500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