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初建:李荣融,怎一个“忠”字了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51 次 更新时间:2010-09-09 11:21

进入专题: 国资委  

高初建  

前些日子,李荣融因年龄原因卸任国资委主任一职,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出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在李荣融的卸任讲话中,他自我评价“是一个忠臣”,一些媒体引用他的话说:“我自己评价自己是一个忠臣,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事业,为党、为国家、为事业无怨无悔。”

李主任的这番话引人注目,更引发网上热议。他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忠臣”?我们能否认为他是一个“忠臣”呢?

早年间有皇帝那时候,帝王、贵族或大臣死了,朝廷会给一个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高度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的意思。“谥号”很讲究,古人曾有专门的谥法专著,什么样的人,生前有何等事业功绩,相应的给什么谥号,不能乱来。比如文臣最高的谥号是“文正”,其次为“文忠”,等等。能用一个“忠”字,就很不简单了。按谥法的定义,“忠”字包括“危身奉上”、“虑国忘家”、“让贤尽诚”、“廉方公正”、“ 世笃勤劳”等内涵,应该是很高的评价,大清朝数百年,谥“文忠”的大臣仅仅10人而已。当然,这其中有林则徐那样的,也有李鸿章、荣禄那样的。

即使不讲封建社会那套,作为一个政府公务员,一个高级干部,能够为人忠诚坦荡,做事忠心耿耿,也很了不起。在这方面,李荣融的口碑相当不错。2002年李荣融上任前曾说过:“国有企业改革20多年来,能改、改好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之所以说“难啃的骨头”,指的是当时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的局面。临危受命,李荣融不辱所托。在他领导下的7年间, 央企数量由2003年的196家重组至123家,国有资产价值升值近7倍。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21.0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5%。2009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2.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4%;实现利润总额81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2006年起,中央企业开始上缴国有资本收益,三年来已累计上缴1371亿元。

应该说,无论是从李荣融出任国资委主任后管理央企资产的具体业绩,还是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当家人的实际表现,或是他始终努力,不敢怠懈的工作作风,确实展现出一位高级领导干部的水平和风采。若以“虑国忘家”、 “ 世笃勤劳”等标准衡量,说其“忠”也不算过分。

不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李荣融在任期间一直备受非议的是他笃信“国企强则国强”的强烈信念,以及他在山西煤炭行业大整合、中粮入股蒙牛之类具体操作方面表现出来的强硬。谁都承认,那些事关国家重要经济命脉的央企需要做大做强。但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既要坚持发展国有经济,同时要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发展都必须毫不动摇。这是国家的大局,不可等闲视之。虽然李荣融分工管的是国有企业那一摊,心中还是应该装着大局。如果只有央企做大做强了,甚至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而民营企业相对被限制了发展空间,或者说很难进入一些该进入的领域,这对整体事业是不利的。此外,尽管这些年央企发展的不错,但离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仍有相当的距离。比如,2010年初“央企地王”的频现,部分垄断行业在收入分配方面暴露出的问题等等,说明国资委的工作其实是不完全令人满意的。假如一个部门的工作尚有不满意之处,个人是否称“忠”,有何意义?

据说,李荣融的辞职讲话还有另一个版本,其中说的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自己”(见财新-《新世纪周刊》2010第35期)。我不知这是否是记者采访时记录有误,但我觉得,“忠于自己”也符合李荣融的心态。他就是那么一个人,就想着怎么把国有企业搞好,为此可以不顾其他。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有所求”,对得起自己的心,也不算什么错。

    进入专题: 国资委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589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经济观察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