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民:余华为何“惭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695 次 更新时间:2004-07-02 20:20

进入专题: 陈鲁民  

陈鲁民  

著名作家余华赴美讲学半年多后回国,谈到此行的最大感受,就是“惭愧”。余华说,在去美国之前自己是很惭愧的。因为他至今还没写到200万字,这在中国作家里是相当少的,可谓“低产作家”。然而,到了美国以后,余华在兰登书屋看到了那些令他崇拜的赫赫有名的作家的名字,他们的作品累计下来比他的还少。余华说:“那时我更惭愧了,原来这些欧美作家是用写5本书的精力去写一本书,而我们的作家是用写一本书的精力写5本书,一年不出一个长篇就简直活不成了,这怎么能一样呢?”(《大河报》6月19日)

余华的头一个“惭愧”,我们的不少作家都有同感,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写得少,写得慢;“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惭愧”之后,我得奋起直追,快马加鞭才行。余华的“更惭愧了”,中国作家们就不见得认同了,说不定还有完全相反的意见。余华为“用写一本书的精力写5本书”而“更惭愧”,可我们有的作家还觉得这是本事,是能耐,还以此为荣呢。北京有个女作家就曾不无得意地宣称,她一年写过3个长篇,9个中篇,22个短篇,就这还不影响她到国外旅游了两个月,参加过几次笔会。或许,这样的“超级高产”作家是极个别的,但要找出几个一年写一两部长篇的高产作家,那可是容易得很,到处都有,举不胜举。

的确,中国作家的高产世界闻名,许多人都能日成万字,落笔如风。也正因为我们这样的高产作家太多了,所以,目前全国年产长篇小说已达到创纪录的1000多部,几乎相当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而且还在以每年7%的速度稳步增长。可是,另一方面,由于作家们大都是“用写一本书的精力写5本书”的缘故,大部分作品的含金量都不高,粗制滥造的东西倒不少,至今还没有几部震动中国文坛,读者与评论家一致叫好,字字珠玑、洛阳纸贵的精品佳作。因而,中国作家们切勿为时下的写作“高产”而盲目陶醉,沾沾自喜,相反,倒是应该引起深刻反思,像余华那样,对此保持足够的清醒和适当的“惭愧”。

当然,“惭愧”之后,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所行动。眼下,中国作家的产量已确实够高了,当务之急,作家们需要的是克服浮躁心理,淡化功利之心,自觉地限产降温,学学那些欧美著名作家,写得少一点,精一点,精雕细刻,苦心孤诣;宁可用“写5本书的精力去写一本书”,也不要用“写一本书的精力去写5本书”。这样,或许一时稿费会拿得少一些,“知名度”会暂时低一点,上电视作秀上排行榜露脸的机会少了一点,但出精品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如果卧薪尝胆踏踏实实干上十年八载,说不定就真能一鸣惊人,整出一部《红楼梦》、《悲惨世界》那样的不朽名著。反之,倘若还是盲目追求高产,不管质量,辛辛苦苦写上一辈子,但却没有一本称得上是精品,没有一本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更谈不上冲击诺贝尔文学奖、拼搏龚古尔文学奖。乍一看,出的书摞起来也近乎著作等身了,可翻来覆去,全是低水平的自我复制,连自己看都脸红,到那时候再惭愧可就晚了。

“十年磨一剑”,才能出龙泉、湛庐;一天磨十剑,只能是一堆破铜烂铁。

    进入专题: 陈鲁民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265.html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