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成: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795 次 更新时间:2024-01-10 13:44

进入专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  

蔡文成 (进入专栏)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指引文化强国建设创造新辉煌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纵观当今世界,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是领导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巨大人口规模、广阔疆域国土的世界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屋建瓴、精辟深邃的判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建设一个文化繁荣、文明兴盛的社会主义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方面,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等。这些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究其原因,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现在,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定的信心、统一的意志,更加需要文化的引领、精神的支撑,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了力量之源。

深化了文化建设规律新认识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主持召开或出席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每一次都重点强调相关领域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强调“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深刻总结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鲜明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创新观点;指出“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根中华文明,接续传承、守正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与此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发展。

确立了中华文明复兴新指南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上指向的是中华文明的复兴。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丰厚滋养。

标明了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新高度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文化建设成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可以说,坚持运用大历史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自觉所在。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认识与实践进入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结合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积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守好魂脉和根脉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如何肩负起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切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觉,为不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21世纪深入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使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彰显了人类文明进步新气象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世界公认的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平合作的姿态。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不断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立场、中国方案,提出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我们党传承中华文明、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为丰富人类文明作出了新贡献。

进入 蔡文成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855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0月27日 A01版,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