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永义: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关键任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269 次 更新时间:2024-01-06 21:07

进入专题: 新型工业化  

曲永义  

 

今年9月22日至23日,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适应时代要求和形势变化,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努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

一、深刻认识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

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工业化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为特色,带动各产业、领域协同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世界发展史表明,一国工业化的广度和深度,往往决定着其现代化的进度和程度。

工业化支撑了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己任,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不懈努力,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新中国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成了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除了党的坚强领导这个根本之外,也得益于工业化的强大支撑。2022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

新型工业化有利于把握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将全方位、深层次赋能工业发展,产业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大国竞争博弈日趋激烈,我国工业发展既有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

新型工业化是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正处在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推进新型工业化既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特别是美国对我国疯狂遏制打压,大搞“小院高墙”,不择手段“卡脖子”、“使绊子”,企图将我国产业摁在价值链中低端。我们必须牢牢扭住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并将此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效应对外部遏制打压、筑牢大国安全屏障,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塑造竞争新优势。

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规律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推进新型工业化,既要遵循各国工业化一般共性规律,又要立足国情实际。从各国工业化历程和我国工业化实践来看,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市场化为动力、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辅相成等是工业化发展普遍规律。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有别于世界先行国家在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历程,也不同于我国以往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任务。我国作为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不同于一些小经济体,不可能只靠几个优势产业就能支撑起工业化、现代化,我们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是全面的、整体的,充分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丰富内涵,不仅要解决我国工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突破部分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短板,而且要破解工业发展面临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加重等多重约束。

新型工业化要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着力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前提条件和战略支撑。加快解决先进制程芯片、工业软件、高端数控机床等自给率较低的问题,集中力量突破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需要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要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等短板,支持自主产品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升级。要强化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加快国内战略性矿产资源增储上产和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完善全球矿业治理机制,保障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坚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人工智能赋能全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前沿科技、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要坚持以建设制造强国为战略重点,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竞争力;要坚持绿色发展,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减排,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加快绿色能源体系建设,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注重发展的包容性,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要坚持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重要路径,以开放促发展、促安全,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新型工业化要健全产业链供应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要确保极端情景下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强调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在开放竞争中实现不断进步。当前,我国工业发展中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严重受制于人,产业体系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面临极大威胁。与此同时,随着发达国家加速先进制造业回流、新兴经济体加速工业化进程,再加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工业发展面临“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之困和全球需求增长放缓、外贸出口难度加大之忧。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牢牢掌控产业安全发展的主动权。要坚持新老并举,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传统产业占整体工业比重超过80%,要积极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要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促安全,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坚持远近结合,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努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支撑新型工业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完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力,构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加强统筹、优化布局,建设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创新平台对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促进平台设施开放共享。

积极培育新产业新赛道。继续促进信息通信等优势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培育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兴支柱产业,不断打造新的增长引擎。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推动中国制造由低成本要素驱动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变。大力实施标准提档升级,用先进标准体系倒逼质量提升。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带动全行业、全链条改造。支持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重视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继续适度超前推进网络、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筑牢数字安全屏障,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费占总量2/3左右、碳排放量占比70%左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中之重。要稳妥推进工业重点领域碳减排,建立符合国情、国际认可的碳定价体系,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不断改善工业用能结构,完善工业节能管理制度,加快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和推广,不断提高制造业能效水平。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快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加快废旧资源循环利用,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做到“变废为宝”。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汇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通过更大力度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不断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

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人才保障。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政策精准性。财税政策方面,要实施好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重点新材料保险补偿机制,探索首版次软件保险补偿等政策;金融政策方面,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规模,鼓励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要加强财税、金融、投资、环保、科技、土地等各类政策的协同联动,优化实施方式,形成叠加放大效应。强化人才保障。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家坚守实业、办好企业、争创一流。面向产业需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大力培养急缺人才和高端人才,发挥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关键作用,支持年轻科研人员勇挑重担。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和海外人才来华创新发展。

进一步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要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断壮大深耕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企业,让内外资、大中小各类企业都能在新型工业化中发挥各自作用。国有企业应围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新产业新赛道、保障战略性资源供给等方面发挥关键支撑作用。要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振企业信心。特别是对受到国外打压制裁的企业,要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做好外资企业服务保障,使外资企业安心在华发展,助力新型工业化。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超大规模市场,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让各类商品和要素资源充分畅通流动,增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缓解工业发展面临的要素资源趋紧约束。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培育。优化市场监管方式,健全监管体系,坚持依法监管,提高监管规范性和透明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要坚持包容审慎监管,鼓励创新探索,让企业敢闯敢试。坚决破除市场壁垒,依法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培育一流的企业,让更多优秀企业能够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

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加大对企业出口的信保、信贷等政策支持力度,努力稳住现有市场、开拓新的市场,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打造更多有技术含量、品牌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制造”。要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强外资项目服务,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中西部地区外资吸引力。针对一些产业链外迁加剧态势,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把先进制造能力和关键环节留在国内,维护好产业链完整性这一优势。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进入专题: 新型工业化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845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2023/24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