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的路径选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048 次 更新时间:2023-12-16 09:13

进入专题: 金融强国  

吴晓求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金融大国,未来我们要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这是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也会是一个更加艰难的过程。与金融强国相适应的金融一定是现代金融,而不是传统金融。现代金融的业态一定是多样的,功能也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这种多元化的金融功能包括资源配置、财富管理、便捷支付、所有权分割等。现代金融不仅创造货币流动性,而且也创造资产流动性。创造资产流动性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其通过资产证券化和IPO(首次公开募股)等方式让社会资产流动起来,以创造更高的效率。也就是说,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过程中,我们将会从一个主要创造货币流动性的金融体系过渡到创造货币流动性和资产流动性双重功能的复合金融体系,其中,创造资产流动性将会变得更重要,从而对资本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于技术进步和创新,现代金融应该具有很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有效的风险配置机制。金融的核心是如何有效地配置风险。传统金融对风险的配置能力是相对弱的,对风险的识别也相对滞后。现代金融对风险的识别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是风险识别能力的升级,从而可以有效地配置风险,拓展金融服务的链条,提高金融的普惠性。要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我们必须推进以下三项改革。

着力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

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实现金融业态的多样化和金融功能的转型、多元,业态多样是金融功能转型的基础。

现代社会对金融的需求已经非常多样了。人们并不满足于简单的储蓄服务,甚至也不满足于传统的融资服务,可能需要更加市场化、有自由选择权力、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和基于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多样化的财富管理。投资者希望存量资产能有相应的成长性机制,社会需要一种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安全、便捷、低成本的支付体系,以及市场信息指引的资本流动。这些都是金融多元化功能的体现。金融功能的多元性,只有通过市场化改革才能实现。

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在金融体系结构性改革。金融体系结构性改革,从理论逻辑看,主要是基于金融脱媒的力量和趋势。无论是资金需求者,还是资金供给者,都希望通过市场完成金融交易,交易者绕开中介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各自的金融交易需求,这种现象就是金融脱媒。金融脱媒的结果是金融的结构性调整。因此,发展资本市场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既需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又需要着力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同时,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

从金融功能的转型趋势看,中国要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必须推动金融的市场化改革,以完成金融业态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元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着力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法治化

金融法治和规则体系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是推动中国金融现代化、实现金融强国最重要的条件。金融强国下的现代金融一定是法治化的金融。

金融的基石是信用,其基于社会的信任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信任来自哪里?来自完善的法治。所以,我们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过程中,必须把法治的完善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法治建设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某种意义上甚至更重要。有些国家经济规模不是很大,但成了全球的金融中心,原因就在于完善的法治和对规则的遵守。所以,信用或者信任是建设金融强国最重要的基础。

与法治化相匹配的是契约精神,契约是法治化的社会延伸。一个有序运行的文明社会,是靠契约精神来维系的。现代金融市场的运行基于契约精神,每个金融产品都是一种契约,所以必须遵守契约,兑现承诺。而契约精神是建立在透明度基础上的。公开透明是现代金融和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为什么“三公”原则之首是公开性,缘由就在于此。契约精神和透明度是法治化的衍生品,没有法治化,一切无从谈起。金融产品本质上就是一种信息化产品,充分的信息披露是交易的前提。基于此,现代金融监管的核心是法治。

金融强国目标的实现,从法治化、契约精神等方面对中国社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标志,我们必须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行。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

着力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和国际化

开放和国际化的目标是拓展金融资源配置和分散风险的边界,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在金融强国的实现过程中,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的国际化主要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国货币的国际化需要和谐适度的外部环境。国际化意味着国际投资者的信任并愿意作为财富储备持有。所以,一个和谐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着力改善外部环境,营造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条件,这是重要的软环境。同时,增加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属性,发展人民币国际融资功能,支持境外人民币外汇市场建设,畅通人民币全球循环。二是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当前,我国与金融强国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所以,大幅度提高外部投资者占比是我国实现金融强国的一个重要措施。未来经过5年的努力或者到2030年,比较理想的情况是,这一比例逐步上升到15%—18%。这一目标的实现与人民币国际化密切相关,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外部投资者在中国市场的占比很难上升。另外,提高中国市场的投资回报、完善的法治环境、规范的制度设计,都是提高外部投资者在中国市场投资占比的重要条件。

从制度设计角度看,中国资本市场离这个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金融强国对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要求很高。实现金融强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实现贸易强国要难得多。中国2001年12月加入WTO后,开启了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型。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进步的标志,意味着中国社会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中国只有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才能够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转型。中国金融也是如此。中国金融只有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一员,才能实现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的转型。所以,开放和国际化是不可绕开的重要环节。

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过程中,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我们必须进行的改革,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实现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的飞跃。

(作者系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进入专题: 金融强国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800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