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玲: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意义与路径思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93 次 更新时间:2023-10-04 00:26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中拉关系  

张慧玲  

 

内容提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实践10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已成为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并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重要平台和国际公共产品。中国同拉丁美洲国家“一带一路”合作起步虽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复杂深刻调整、中拉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无论对双方发展还是对南南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从政策沟通、打造合作亮点、拓展朋友圈、深化人文交流等方面持续推进,使新时代中拉关系不断提质升级。

关键词:中拉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 中拉命运共同体 中拉论坛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和“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2018年1月,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发表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特别声明》,标志着中拉共建“一带一路”正式开启,为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开辟了新前景。回顾过往,“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落地生根、硕果累累;放眼当下,共建“一带一路”平台不仅成为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而且为新形势下的南南合作注入新动力;展望未来,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面临诸多机遇和广阔前景,必将推动新时代中拉关系迈上新台阶。

中拉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拉美并未被纳入合作框架。随着中拉共建“一带一路”意愿不断上升,尤其是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中拉高层强调拉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双方开始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并呈现如下发展特征。

一是政治先行缩短发展的“时间差”,双方高层交往为中拉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政治引领。拉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亚欧大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初始阶段参与共建程度不高。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阿根廷时任总统马克里和智利时任总统巴切莱特应邀出席。马克里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便于各国间联通,拉美国家也有此需求,期待在这一框架下双方可以继续推动合作、加深友谊。巴切莱特表示,智利愿意成为亚洲和拉丁美洲之间的桥梁,也愿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角之一。面对拉美国家的参与热情与合作期待,中国政府发出积极信号。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的联合公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亚欧互联互通,同时对非洲、拉美等其他地区开放。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与来访的巴拿马时任总统巴雷拉会谈时表示,中方把拉美看作“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巴雷拉访华期间,中巴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巴拿马成为首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拉美国家。截至2023年6月,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拉美国家已增至22个。

二是平台交融弥补发展的“滞后感”,中拉论坛为中拉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平台支撑。纵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时间轴,中拉建立“一带一路”合作框架相对滞后,但借助中拉论坛“搭台唱戏”,很快实现了战略、政策及诸多具体项目的对接。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简称“拉共体”)成立。2014年,中拉双方宣布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该论坛成为双方开展整体合作的理想平台,更是中拉之间就“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议题汇聚共识的平台。在中拉论坛成立后,习近平主席倡议中拉共同构建“1+3+6”的合作新框架。其中“1”是指“一个规划”,即《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3”是指“三大引擎”,即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6”是指“六大重点领域”,即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在这些倡议引领推动下,加强政策沟通协调、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逐步成为中拉双方的共识,中拉整体合作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条件日益成熟。多年来,双方利用中拉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平台,凝聚合作共识、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多元合作培育发展的“新动能”,优势互补为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了广阔合作空间。中拉经济互补性强,在资源、资金、市场、技术等方面各具优势。当前,中拉各领域多元合作持续深入发展,“量”“质”并进,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中拉经贸及投资合作实现了“量”的巨大增长。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拉美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尽管过去3年全球经济遭遇新冠疫情及乌克兰危机冲击,2021年中拉贸易额仍逆势上涨突破4500亿美元,2022年进一步增至4857.9亿美元,充分展现了中拉经贸合作的动能和潜力。2021年,中国对拉美投资流量达到261.6亿美元,同比增长57%。截至2021年底,中国对拉投资存量为6937.4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存量总量的25%。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累计实施了19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金额984亿美元,为当地提供了67.3万多个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中拉经贸合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正在进入提质升级的崭新阶段。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落地生效,中拉在经贸、金融、人文交流等领域呈现多元化、宽领域的全面合作态势。目前,中国对拉投资正由较单一的能矿开采转向促进多元化生产合作,尤其向清洁能源、信息通信、互联网、高端制造、医疗等多领域延伸。2023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在拉美取得喜人成果,阿根廷决定用人民币结算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巴西决定使用本币进行与中国的双边贸易结算,为中拉经贸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与拉美国家的发展战略有效对接,为共建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增添了活力,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助力,得到地区各方的广泛支持。

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和地区形势都发生巨大变化。全球层面,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入新旧交替的关键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国际市场需求不振,世界经济复苏前景黯淡;大国博弈更趋激烈,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不断加大。就拉美地区而言,短短10年间,拉美政局就经历了先向右转、再向左转的钟摆周期,凸显拉美各国政治和社会形势的不稳定;因先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冲击,加之自身金融财政脆弱、经济结构单一等内部因素影响,近10年拉美经济年均增长0.9%,甚至低于20世纪80年代“失去的十年”。在此背景下,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更加凸显。继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2024年又将迎来中拉论坛成立10周年,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中拉关系发展站上新的历史高点,必将为全球面临的多重挑战提供更多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第一,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当前,全球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潮”,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共建“一带一路”增强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拉美是发展中国家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虽然中拉相距遥远,但双方没有地缘政治冲突和历史包袱。中拉同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方面拥有共同立场,在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方面具有相似或共同诉求。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拉同属发展中国家,是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历史上,亚非拉国家一起高举反殖民统治斗争的旗帜。目前,发展中国家正致力于争取改革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和平等的国际秩序。拉美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后,进一步拓宽了发展中国家合作平台。新形势下,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夯实南南合作的基础,进一步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二,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完善构建新发展格局。2020年以来,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中国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主席强调,“从根本上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但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不意味着“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仍将坚持改革开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拉美连接北美,地跨两洋,人口近7亿,市场广阔,资源和能源富集,加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是新时期中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重要方向。新发展格局包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两个维度,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在两个维度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中拉能矿和农产品大宗商品贸易为中国保障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更多选择,双方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又有效联通中拉两个巨大的市场,将进一步增强中拉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维护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价值链稳定。

第三,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中拉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合作。尽管全球经济因某些国家的保护主义、“脱钩断链”政策而陷入低迷,但中拉经济基本面良好的态势没有变,中拉经济互补性强的基础没有变,尤其是中拉加强合作的信心没有变。当前,中拉着眼振兴经济、改善民生,均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着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双方务实合作处于换挡加速阶段,中拉传统贸易模式也在经历转型升级,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不断涌现。与此同时,中拉都要应对全球经济疲软带来的挑战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在此背景下,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必将为双方提升经济竞争力和实现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创造新的契机。

第四,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促进中拉文明交流互鉴。中拉文化都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人文交往和民间往来源远流长。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曾将中拉两块大陆相连,记录着中拉互通有无的文明交往。在新的历史时期,共建“一带一路”必将进一步拓展新时期中拉人文交流的途径,促进中拉在科教和民间交往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秘鲁国立圣马科斯大学经济研究学院院长卡洛斯·阿基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曾在促进亚洲和其他地区的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这条跨越太平洋的海上航线能够重现辉煌。拉美国家可以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拥抱中国和亚洲。此外,面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乱象,拉美国家朝野对发展模式问题的反思不断深入。在此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日益受到拉美国家的重视,而拉美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也值得中国借鉴。中拉就治国理政、发展道路等方面加强交流,不仅可以丰富双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内涵,而且有助于从理论层面总结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基本经验,进而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形成超越。

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路径探索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正在经历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中拉共建“一带一路”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同时,拉美政坛左、右翼角力加剧造成的内政不稳定因素同疫情延宕、乌克兰危机等带来的冲击相叠加,使地区各国本已低迷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雪上加霜,一定程度上影响拉美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企业投资的信心。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中拉要认清双方合作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的大趋势和双方发展战略契合带来的新机遇,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拉合作优化升级、创新发展。

第一,大处着眼,深刻领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通过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赋能。中拉共建“一带一路”是全球“一带一路”建设“大合唱”的有机组成部分。中拉同属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拉共建“一带一路”本质是南南合作。面对复杂动荡的国际环境,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承载着双方合作共赢的具体诉求,而且对于增进中拉发展中国家身份认同、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未来,中拉要在完善现有协调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深化政策沟通,不断扩大合作共识,把“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推中拉合作升级,通过提升中拉合作水平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助力。

第二,锚定目标,更好把握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加强中拉合作战略对接,打造合作重点和亮点。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共同发展,以满足各自国家和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双方合作的“转型升级”,要进一步加强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等中拉传统重点领域合作。同时,中方可根据拉美国家对自身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需求,充分展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给双方带来的新机遇,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新空间,加强双方在新基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

第三,全面考量,加强双多边机制的轮动配合,不断扩大中拉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一是通过双边高层交往有针对性地深化同地区重点国家的合作交流,发挥“以双促多”的示范效应。对一些尚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拉美大国,加强双方在政治和贸易方面的沟通,以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增进对方对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将已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自身发展条件较好的国家列为承接“一带一路”向拉美延伸的支点国家;对加勒比英语国家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发挥同这些国家合作的地缘集聚效应。二是顺应当前拉美左翼回归、呼吁联合自强重启地区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双方在中拉论坛多边机制下的合作,拓展同拉美次区域组织的对话交流,以使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同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形成良性互动,进而达到“一带一路”建设和中拉整体合作相得益彰的效果。三是妥善处理同共建国家和第三方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1+1+1>3”的叠加效应。“中拉合作是双方自主自愿的选择,中国在拉美没有任何地缘政治考虑,愿在尊重地区国家意愿基础上探讨开展三方合作、多方合作,共同做大利益蛋糕,实现多赢、共赢。”

第四,注重共情,促进经贸合作“硬实力”与人文交流“软实力”相辅相成,增强民心相通实效。伴随中拉政治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双方在人文交流方面的愿望和需要不断扩大,这为提升中国在拉美“软实力”和促进中拉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自2014年中拉论坛成立以来,中拉双方依托这一多边平台设立了科技创新论坛、青年政治家论坛、民间友好论坛以及智库交流论坛,为促进各领域民心相通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带一路”倡议极大促进了中拉人文交流。截至2022年,中国在拉美共设立了46家孔子学院和6所孔子课堂,活动日益丰富,为拉美各界了解中国、认知中国提供了窗口。未来,中拉要在已有人文交流机制的基础上,以深入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为契机和抓手,拓展人文交流领域和内涵,扩大人文合作渠道和网络,通过深化文明交流和文化合作不断巩固“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

 

作者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文章原载于《当代世界》2023年第9期,注释略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中拉关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政治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639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