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哲: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异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421 次 更新时间:2023-08-21 12:18

进入专题: 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何哲  

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要从文明概念本身并结合中华文明以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个概念各自的内涵外延,以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文明的时代使命角度出发。

文明的概念

从文明概念出发,所谓文明,与野蛮相对应,是指一个人类共同体在一定时空下所创造的具有历史性、进步性和良善性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以及形成该文明成果的人类共同体本身。也就是说,文明这一概念具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一定时空范围内人类共同体所创造出的成果总和。二是指创造出文明成果的这一共同体本身,如国家、民族、文化等共同体。例如当我们提到东方文明、西方文明时,在成果方面指的是东西方社会经历长期历史演化发展各自形成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成果。而在共同体方面,则同时也指代东方社会或者西方社会本身。因此从文明的概念出发,可知中华文明这一概念既指在华夏历史上由中华民族为主体在中华大地上经历过长期演化形成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成果,也指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本身。而在什么场合重点突出哪一层含义,则取决于具体的语境。但需指出的是,即便在共同体的意义上,文明与国家、民族等同样具有共同体含义的类似概念所不同的是文明始终具有历史性、进步性和良善性的光辉意味。因此,“中华文明是伟大的文明”这句话中不仅强调的是在华夏大地上中华民族所形成的社会共同体是伟大的,其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也是举世瞩目和伟大的。

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一致性与各自的侧重点

因此,从文明本身的含义,就可以看出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内在具有的范畴一致性和各自的侧重。由于中华文明本身就具有共同体和文明成果的双重意味,因此,中华文明显然是更为深远和整体性的概念,指的是在中华大地上自古之今乃至未来形成的连延不断、勃勃生机的社会共同体和不断创造出的文明成果。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概念则同样具有共同体和文明成果的双重概念,中华民族指代了文明的主体,现代文明则指代了文明共同体的时间性和所创造成果的进步性。因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指由中华民族主体在现代世界的时空范围内所形成的文明体系和所创造出的文明进步成果。从以上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内涵比较来看,可以看出,两者具有高度的主体和历史一致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中华文明整体概念下的现代时空截面,其突出重点就在于现代和现代性。

现代作为一个时代概念起源于近三四百年的工业革命以后,其不仅是对人类社会时间尺度发展阶段的一种描述,与古代社会相对应,更由于其本身时代所具有的特质使得其具有了开化、进步等意味,以与古代社会的落后野蛮等意味相对应。如恩格斯在评价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时所指出,“摩尔根在他自已的研究领域内独立地重新发现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最后还对现代社会提出了直接的共产主义的要求。”因此也可见,现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文明社会,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就等于文明程度。而马克思主义则对现代性的态度是扬弃的,一方面肯定了现代社会所带来的进步意味,另一方面也指出,现代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而不是历史终点。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既孕育了现代资产阶级,也孕育了现代无产阶级,现代社会必然要通向未来社会的共产主义形态。

理解了现代的含义,也就理解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重点,即强调中华文明在当代发展和建设的历史使命、时代性和先进性。从历史使命来看,中华文明在人类农业社会时期呈现出繁荣且光辉的文明特征,以周秦汉唐宋等为核心代表的古代中华文明达到了人类农业时期的经济与技术、制度和文化的高峰,并且通过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等途径深远地辐射并影响了亚洲地区乃至西方世界。在经济方面,中华出产的瓷器、茶叶、丝绸远销欧陆数千年,并直接催生出欧洲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执掌佛罗伦萨共和国的美第奇家族高度重视对中国瓷器和丝绸的仿制,意大利由此繁荣起来);在技术方面,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指出中国向西方输入的26项科技,极大促进了西方的文明进步。在文化方面,黑格尔盛赞老子是“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创始人”,尼采称赞《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在制度方面,中华科举制度深远影响到了西方的文官制度,如利玛窦所盛赞,“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在中国最终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叫做科举制。”这些无疑都彰显了中华文明在古代时期的历史先进性和对全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从历史延续性的角度而言,无疑当代中华文明的建设,也承载着恢复中华文明历史荣光和带领启迪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繁荣的时代历史使命的重任。这就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之意。

实际上,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直接对应的概念应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或者简称中华传统文明),两者共同构成了迄今为止的中华文明历史连续统一体。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之间可以用技术、制度、文化三个视角来进行比较。在技术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充分吸纳并发展工业革命后的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则是人类农业手工业技术的高峰。在制度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制度;而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则以宗法制为制度基础。在文化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吸纳一切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道德观念;而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则以儒道法为主干百家合流并吸纳外来思想如佛家思想成就人类古代社会的文化高峰。伴随着历史的不断筛选和浓缩,中华民族传统文明被凝练为中华传统文化。

守正创新,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从中华文明延续性角度出发的历史责任,也是当代中华民族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更大命题中所肩负的时代担当,更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走向更繁荣、更平等、更光明未来的历史使命。

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秉承的根本方法论是守正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守正创新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守正,二是要创新。所谓守正,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言,根本在于守好三个正,一是要守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正。中华文明自古至今绵延数千年,是人类社会中唯一有连续性信史的文明体,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受了各种历史考验,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技术、制度、文化和思想成果。这些共同凝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根脉和思想基石。二是要守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之正。马克思主义和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荟萃了人类社会所有优秀思想的精华并指引人类通向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真理,要始终不忘这个初心。三是要守好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根本的制度根基。

在守正的基础上,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不断通过创新发展建设好现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体系。建设好物质文明,关键是要在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方面深入改革创新,形成全社会合力,突破科技短板,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好有利于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环境。建设好政治文明,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公平正义的根本理念,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优化政府职能、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好精神文明,既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继承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特质,如天下为公、自强不息、亲仁善邻等,同时也要积极吸纳一切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形成开放大气包容祥繁荣的文化格局。建设好社会文明,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好德治、法治、自治的结合,形成全社会互助互爱、团结和谐的面貌。建设好生态文明,既要完善立法立规,强化监管,也要不断利用科学技术,形成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好格局。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2023-7-10

    进入专题: 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全球文明史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549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