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萍:看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18 次 更新时间:2023-08-02 22:28

进入专题: 看佛  

陈艳萍 (进入专栏)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说的就是乐山大佛。

来看佛的人,可真多。那路又陡又窄又悬江,可不能一拥而上。

得排队,慢慢挪。眼面前全是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幼的,热得满头汗,没一个有怨言。

大家都是苦人。我佛慈悲,度一切苦厄。

我是带着原罪来的,愿佛陀度我。

想起自己的亲人,想起自己的朋友,想起生养自己的大自然。

我有很多过错。

这样想的时候,热泪盈眶。我要佛陀原谅我的罪孽。

佛陀就是信仰。

我的心是什么样,我的佛陀就是怎么样。

佛陀,就是那个有绝对标准的人。

人,不断精进是正途。

所谓的度,是自己度自己。迷中求悟吧。

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乐山大佛是弥勒佛,属于未来佛。意思就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弥勒佛。

佛陀是标准,是高度,是参照。

我身边的人,我对他们的疏忽,或者他们对我的疏忽,我对他们的好,或者他们对我的好,都是来度我的。

越度越到彼岸。回头是岸。

宽容别人,改变自己。

所以我来到了这里。所以我们亲近佛陀。

佛坐在那里,什么也不说,千千万万人涌向他。

一切皆空,无有无不有。

万不可向他求财,万不可向他求官,万不可向它求人,万不可向他求幸福。

佛的面前,是求悟的。

我们就是怕结果,总是在因上挣扎。佛说,这是错的,因上努力,结果随缘。

中国人,外国人,千里迢迢而来。佛,不悲不喜,看着江水,看着众生,看着时间,看着永恒。

天生的胆小,这样窄小陡直的路,围着佛陀走一圈,我手脚并用几乎爬行,费了很大的气力。

我们来看佛陀,其实不是来求,也不是来悟,我们要来感激。感激在佛法佛理的支持下,人遇见了真正的自己。

我们要做的是,与佛陀同在。

佛陀,并不指引。

我以前常常说,佛在心中。

走向大佛的途中,我忽然明白,过去我在说空话。心中有佛,得到一定的境界。

芸芸众生中的我,需要有一个真实的佛陀,立在面前。庄严神秘,内心一震。

人的灵魂,要有肉身承载,实际到生活中,才对于自身有意义。

佛法无边,要有形体承载,落实在生活中,才对于生命有意义。

从外而内的带入、浸润。

烧香磕头,万里朝拜,是让自己更虔诚。心越诚,越靠近佛。

有的人,你一见他或者她,就敬仰。恶人在他们或者她们面前不敢造次。这就是庄严,这人离佛近。人近了佛,也是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峨眉金顶,那么高,是对的。那么难抵达,也是对的。风景那么奇绝,是对的。

信仰,本身就是高。信仰,本就难抵达。走在追寻信仰的路上,是各种各样的遇见。

在通往智性的路上,是一级一级的阶梯,想要精进,除了匍匐而上,不断攀升,再没有别的路径。

眼之所及,雨雾笼罩的山峰,与天际融为一体,恍如置身仙界。下着雨,每一级台阶都湿油油的。一些树上,开着花。高海拔地区,那花格外好看些。整个空气,湿漉漉的。寒气袭人,大家都在说冷。

很多人在走,山路却非常安静。或者说,人世的喧闹,在大安静下,被实实地压制了。

高高的金顶上,普贤菩萨在笑。

好大的风,好大的雨,我躲在一个角落,看着普贤菩萨的笑,眼角有泪。

我不是为了忏悔而流泪,也不是为了祈求而流泪。我看见了美。智慧的美,善良的美,高贵的美,丰富的美。

普贤菩萨的笑,不是笑人间所笑,而是悲人间所悲。

我佛慈悲,度一切苦厄。

雨很大,雾很大,气温很低,普贤菩萨的大殿里,很暗很暖。靠在一隅,看着菩萨,不想走。

普贤菩萨,重行动。他驾驭着东南西北四头大象,俯视人群,指引众生朝拜礼佛的方向和途径。

金佛通高48米,代表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

传说,东汉时期有一位隐士,名字叫蒲公。一次入山采药,见一只野鹿,睁着一对冰清玉洁的大眼睛,很美。蒲公追,追之绝顶而无踪,忽见奇光。蒲公疑惑不解,特向当时从西方来华的天竺僧人宝掌请教,宝掌告诉他说:“此是普贤瑞相,于末法中守护如来,现相于此,化利一切众生。”

说是传说,而恰巧,这一奇观与《华严经》所记载的普贤菩萨住地十分相似。《格萨尔王传》中也说:峨眉山像一头步履矫健的白色神象。这和普贤菩萨骑象登山创建道场的记载极其吻合。

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男人女人,老的年轻的,冒着风冒着雨,转啊转啊。他们想着自己的幸福和悲伤,想着自己的得到和失去。

进入 陈艳萍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看佛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吾乡吾土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503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