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萍:成都的客厅和闺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76 次 更新时间:2023-08-02 22:27

进入专题: 成都的客厅和闺房  

陈艳萍 (进入专栏)  

总是想不明白,盛唐时期的杜甫,为什么那么穷困潦倒?

安史之乱,杜甫带着一家人仓惶地来到了成都。浣花溪畔,他盖了一间茅屋,八月时江边的风很大,屋顶的茅草被吹走了。孩子们过来抢茅草,跑得很快,杜甫想把茅草追回来,追不上,气喘吁吁。他就写了一首诗,名字是《茅屋被秋风所破歌》。

今天的成都人民,给杜甫盖了一座杜甫草堂。说是草堂,只是以名就名。园林式风格,古朴典雅,清幽秀丽,里面珍藏着很多文物,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各种铅印本,还有外译本,汉刻本,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最完好的地方。

可以说,草堂博物馆这一带,是成都最美的地方。刚下过雨,湿气很重,青藤植物们,幽幽地低垂着,在头顶拂过,冷不丁落下一滴水珠,溅在额头上。路旁,厚密的大树遮住了天空,使本不明亮的天色更加暗淡,有原始感,有古老气。地上滑滑的,但并不会摔倒。

草堂就应该在这里。这里就应该有草堂。人文与自然的相得益彰,成了成都的书房。

杜甫在草堂生活的四年时间里,和“田夫野老”,也就是和附近的农民常常往来,亲密无间,写下两百多首关于大自然、关于人情、关于生活的诗歌。

走过杜甫草堂,我来到了浣花溪公园。无疑,这是书房的延伸,杜甫草堂的后花园。

里面的长廊,石刻,全是和杜甫有关的诗歌文学。大多数是杜甫所作,也有后世的诗人来草堂有感而作。

杜甫的诗歌,是不忍读的。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有人说,杜甫的一生是个悲剧。不,不能这么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悲剧。杜甫,是一个悲情的人 ,他总是看见别人的苦,别人的悲。他也看见自己的苦,自己的悲。

他有才华,却不会做官。写那么多现实的苦难,上层人士也不会喜欢他。这与当时的时代有关。历史上,唐朝是非常奇特的。李家是鲜卑血统,他们通过婚姻促使汉族与游牧民族不断融合,产生了与农业社会不同的生命情调。

这种华丽的游牧民族,对于汉族的农业伦理,有很大的挑战性。杜甫,从小受的是汉文化的熏陶,很多东西,他是看不惯的,也与那个环境格格不入。所以他只能转身,走向田园,走向民间,走向农业伦理中。

但是,他也并不完全排除游牧民族所融合的那种崇尚自由的胡风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对李白的追随。和李白是好友,却完全不是同类人。骨子里,他其实想学李白那样的生命自由感,超脱。人的个性是天注定,人的环境是家注定。学不来。他只有看着李白的背影渐行渐远,给他写诗,倾诉自己的一片深情。

他喜欢李白那样的飘飘欲仙,但又要求自己活得真实。活得真实的人,往往落魄。杜甫的诗歌,落在纸上,是碎了的心,滴下的泪。

安史之乱后,官军打败了安禄山的部队,收回了河北北部,杜甫闻讯,喜极而泣,作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样喜悦,这样急迫,而最终,杜甫还是没有回家。

杜甫的诗,写实而又悲悯。当所有的史书上,都在记录着唐朝帝王的功业,而杜甫,写了辉煌后面的民间疾苦,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让后人,看见更真实的唐朝。

写实的诗,叫诗史。不好写,然杜甫有才,用各种手法,纪录片一样,记录了当年的生活场景。对仗严谨,韵律优美,得到后世人的高度评价。

人道主义大诗人。满心满怀的人世忧伤。

沾上书的地方,有文气。游人们来了,看了,会说,我到成都的书房坐了坐。

这样的书房,不是每个城市都有。

杜甫、草堂、成都,时间,彼此成就了这种超凡的气韵。

望江楼公园,是成都人纪念薛涛的公园。坐拥城市中心,却很私密,闺房一般。

这是成都人对她的厚爱,也是她对于成都人的厚报。

她爱竹子,曾作《酬人雨后玩竹》:“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属于她的园子,当然少不得竹。不是一种竹,而是很多种。

大丛大丛的青竹,遮天蔽日。有一种古怪的叫声传来,以为是禽类,可四周并无。仰头,声音来自竹子顶端。不知道是什么鸟儿,身型大,叫声特别,难听。不敢站太久,不断有鸟屎落下来。

薛涛,大约的生辰卒年是768年到832年,一生跨越整个中唐时期。她出生在长安,父亲薛郧在朝廷当官,学识渊博,视这个女儿为掌上明珠,很小就教她读书写诗。虽说不是唐朝的鼎盛时代,但有这样的家庭,薛涛的童年很幸福。

小薛涛灵气十足,八岁知声律,能篇咏,善词辩,一天,和父亲在庭院的梧桐树下歇凉。抬头看树间,父亲忽有所悟,即兴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正低头玩,一听,随口接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传说她的父亲听了,又喜又忧。喜的是女儿的才华,愁的是预见了女儿的未来,说她会是一名迎来送往的艺伎。

这应该是后来人的附会,一个父亲,怎么能如此想呢?她父亲忧的是薛涛将来的生活。这个女孩的个性既率性又张扬,想什么说什么,还这么有才,怕不是什么好事。

没过多久,薛郧直言得罪了当朝权贵,被皇帝贬到四川。一家人跋山涉水,从繁华的京城长安来到了遥远的成都。

这一来,就是一生,薛涛最终在成都终老。

西北之地,虽说没有京城繁华,但是远离朝廷,少了纷争,倒也安逸。几年后,薛郧又出使南诏,这次很不幸,沾染了瘴疠,不久后去世。

那年,薛涛仅14岁。顿时,母女俩的生活陷入困境。不得已,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入乐籍进乐坊,成了一名艺伎。

这是那个年代官宦制度下的合法产物,女子干这一行,不仅要有容貌,更要有才华。出入其中的,大多是科举出身的官员,他们很吹捧这样的人才。薛涛,脱颖而出,成了当时的红人。虽地位卑下,却颇得大才子们的尊敬。

最先喜欢她的,是一个叫韦皋的男人。

贞元元年,也就是785年,薛涛十七八岁,女人最美的年华。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韦皋宴请朋友,特地请薛涛作陪。席间,韦皋让薛涛即兴赋诗,薛涛从容地拿过纸笔,提笔而就《谒巫山庙》:“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这首诗笔力俊俏,毫无女子气,韦皋读罢,惊她为天人。很快,她就成了他的身边人。

古书上说,薛涛“性亦狂逸”。或许,这才是当年她父亲忧愁的原因。而薛涛,也因为这一个性,犯了大错,被韦皋发配到偏远的松州。松洲,就是现在的松潘县城。远离成都,属于高寒地带,荒无人烟。不过,很快就被召回。

重回成都的薛涛,看清了很多,她脱去乐籍,成为自由身,寓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院子里种满竹子和菖蒲。

元和四年,也就是809年。那年三月,大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蜀地东川三个月。久闻薛涛芳名的他,约她在梓州相见。

这年,元稹31岁,薛涛42岁。两人,一见钟情。

“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草蒲花发五云高。”

42岁的薛涛,这样美。

和元稹邂逅之时,薛涛就想和他天长地久。她愿意做一个小女人,依偎在他身旁,为此,作《池上双鸟》,以示自己的心声。

然而三个月后,元稹就离开了四川。分手时,他说他还会来,来娶她。可是,元稹再也没有回来。好在,他们一直鸿雁传书。做不了夫妻,那就做知己。

韦皋的做法,伤了薛涛,她远离风月场。元稹的离去,伤了薛涛,从此,彩衣换道袍。

她忘不了元稹,给他写诗,诉离情别意。她有很多诗友,白居易、张籍、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与他们唱和,也是乐趣。

她的人生,唯有一首首诗了。

古书里说她:诗达四方,名池上国。人品苍苍志洁,诗品青奇雅正。往来四川的才子们,必然要以见薛涛一面为盛事。

听说,薛涛写了五百多首诗歌。至今存世的,有九十多首。可我们知道她,却不是诗歌,也不是情史,而是她的桃花笺。

短时间内,或许有人怀才不遇,长长的岁月面前,是金子总会发光。《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一首诗,就永远流传了。可见,薛涛不以诗为名。卓文君没什么作品,凭着和司马相如的一段情史,千年走过,人们还在为她长吁短叹。可见,薛涛并不以情动人。

薛涛,留给成都的,是桃花笺。她的诗,写在桃花笺上,融为一体。

薛涛笺之前,作诗的纸是很大张的。薛涛喜欢写小诗,觉得幅大不好看,剩下的浪费了,很可惜。她住在浣花溪畔,隔壁就是纸作坊。薛涛前去,把纸改小。她偏爱红色,纸染红,绘图案。这样的纸上作诗,如同装裱过的书画,锦上添花。才子们喜欢,纷纷推崇。后世,大家用这样的纸作诗写信,曰“薛涛笺”。

薛涛一生未嫁,千里宾朋,胜友南北,红笺漫卷,诗达四方。

那个年代,一个女人,没有家,这么多异性朋友,唾沫星子会把人淹死。成都这地方,包容了她。花重锦官城,美人深闺里。

一直到现在,这闺房还在。

进入 陈艳萍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成都的客厅和闺房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吾乡吾土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503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