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金: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根本保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650 次 更新时间:2023-07-12 21:38

进入专题: 世界一流大学  

杨贤金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主线,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我们党成功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十三个坚持”集中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承担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提供根本保证,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正确办学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是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定正确办学方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牢牢把握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要引领党员干部和师生深入系统学习领会“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主要内容,从整体上深刻理解其理论意义、科学内涵、实践要求。牢牢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其道理学理哲理,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科学方法,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坚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方向、找思路、找方法,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时刻心怀国之大者,坚定正确办学方向,牢牢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最高的追求,深刻把握当前教育、科技、人才整体布局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折不扣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锚定建设教育强国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办学规律、教书育人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动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落实“六个着力”、“五个坚定不移”部署,聚焦重点、加固弱项、发扬优势、完善机制,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职责使命。

完善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长效机制。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树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课、主课、必修课地位,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三会一课”作用,抓好经常性学习制度的落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师生实际创新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完善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培训机制,健全覆盖全体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落实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根本课程体系建设,建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每一门课程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发挥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加强党的创新理论阐释和宣讲工作,用更多结合师生思想特点的方式,增强广大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好传播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新时代新征程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迫切需要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需要建设一支堪当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重任的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为加快建设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满足这样庞大的人才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途径。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高质量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服务体系、评价体系协同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卓越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完善“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动新工科方案持续迭代更新,探索建立新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聚焦未来工程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行业、产业需求,超前研判未来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科学家、卓越工程管理人才等需要的核心素养,深化本硕博贯通的全链条工程教育体系。聚焦学术能力和工程能力综合培养,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新工科教育教学体系,推动校企协同设计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聚焦学生培养全过程,推动建立新工科教育质量标准,健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聚焦构建多主体协同培养机制,推动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工程教育改革,汇聚新工科建设合力,以新工科建设带动新文科、新医科发展。

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当好国家队、扛好国家责,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按照“大力培养、积极引进、持续支持、有效激励、跟进服务”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完善教师全职业生涯发展支持体系,统筹资源,为教师提供系统培养和支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发展支持体系相融合,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思想素质和发展潜力,帮助他们成长为“大先生”。构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发展体系,培养一批教育理念先进、热爱教学、善于教学的教学名师和教学带头人。围绕学科方向汇聚人才、发展人才,从战略上把握学科布局,稳定学科规模,优化学科结构,聚焦学科特色和优势,把引才大门开得更大,把引才机制搞得更活,把引才措施做得更实。坚持“办大学就是办氛围”的理念,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的服务体系充分激发潜能。坚决破“四唯”,建立和完善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评价体系,推进分类评价;探索实行代表作评价制度,鼓励教师“十年磨一剑”,在关键核心领域潜心研究,坐得住“冷板凳”;科学合理设置评价周期,对基础研究教师、青年教师进行长周期评价,包容“十年不鸣”。跟进服务,落实保障政策举措,为青年人提供一流的学术环境和良好的生活保障,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师德师风第一评价标准和教书育人第一学术职责,对师德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高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全局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建设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至关重要。要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选拔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干部,保证办学治校的正确方向。注重选拔知重负重、开拓奋进、关键时刻能扛硬活打硬仗的干部,把干事创业作为鲜明的价值导向。注重选拔具有顽强斗争精神、过硬斗争本领和经受重大斗争考验的干部,守牢安全风险的底线。注重选拔严守纪律和规矩、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干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紧紧围绕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加强对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培养,系统提升干部队伍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搭建年轻干部成长发展的平台,加大培养和锻炼的力度。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完善干部监督体系,着力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发挥评价考核的导向作用,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细化实化“三个区分开来”,激发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要抓好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强化制度机制保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组织体系建设的整体效能,把党组织的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事业发展的动力和优势。

加强组织制度保障。严密的组织体系既包括党组织的组织架构、人员队伍,还包括党组织的功能设置、管理运行制度机制等,是“形”“神”兼备的统一体。建立健全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组织运行、组织管理、组织监督等在内的完整组织制度体系,是推动组织体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基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要围绕这一根本制度的执行,完善组织制度体系设计,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高校党委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各级党组织切实承担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把组织的力量延伸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不断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抓大事、议大事、谋大事,提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不断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事项的专题研究和专项督办,确保有效贯彻落实到位。完善院级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加强对运行过程的监督,充分发挥院级党组织的政治把关作用,把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学院的各项工作中。完善面向师生党支部的组织制度建设,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在经常,严在平时,把师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充分激活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责任人责任,优化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考核评议等制度机制,切实发挥在落实责任、推动工作等方面的导向作用,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可能具有的强大组织资源。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好了,我们的基层党组织牢不可破,我们的党员队伍坚不可摧,党的执政地位就坚如磐石,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既要坚持和发扬百余年来党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又要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聚焦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构建高质量的学校党建工作体系,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广大师生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明确标准要求,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围绕基本组织、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队伍、基本保障,坚持问题导向,落细落实工作任务。加强示范引领,深化“对标争先”计划,统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支撑保障各类型基层党组织,统筹在职教工、离退休职工、本硕博学生各类党员群体,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促进各级各类党组织争创先进、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建强骨干队伍,突出党支部书记“火车头”的作用,注重培养选拔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人担任支部书记,深化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双带头人”队伍建设,按照“党性强、能力强、影响力强”的标准把“双带头人”培育成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对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政治吸纳,完善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体系,促进党员作用充分发挥。

促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抓高校党建工作,最终要体现和落实到提高办学治校水平上。推动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是确保组织体系有效发挥作用的根本和关键所在。要推动党建工作与各项事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在组织形式、工作载体、工作方式上主动探索深度融合的方法和路径。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按照有利于作用发挥的原则,依托国家重大平台、重要科研团队、重要研究机构等设置党支部,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做到“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系统构建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深化“建功十四五,创先做贡献”等工作机制,推动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岗常态化、长效化,结合不同群体党员实际,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创先争优,通过有效载体把学校事业发展的工作有机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日常,促进党组织围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等重点工作任务抓好各项工作,发挥党组织在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方面的作用,做到党建和事业发展的融合促进。

(作者:天津大学党委书记)

    进入专题: 世界一流大学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42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2023/13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