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晓悦 陈雅静: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946 次 更新时间:2023-06-30 23:35

进入专题: 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非关系  

班晓悦   陈雅静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中非紧紧联系在一起。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郑重宣告中非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强调“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10年来,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引领下,中非关系发展按下了“加速键”、驶入了“快车道”,迈入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深化中国对非政策研究

中非长期友好,命运休戚与共,发展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10年来,中非关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真实亲诚理念与正确义利观也升级为指导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基本政策理念。6月17日,在外交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举办的“真实亲诚”和“正确义利观”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表示,在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1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回顾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同非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实践历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近年来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主张、新政策,对国际关系的运行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当前全党全国积极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加强对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等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研究与阐释,切实履行好新时代外交学学者的责任使命。

“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习近平主席用“真、实、亲、诚”四个字诠释了中非关系真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安山认为,非洲需要中国,中国更需要非洲,真实亲诚理念反映了中非友谊的本质。有别于西方长期以来以控制为目的的对非援助模式,中国对非援助是为了全人类的发展,中非合作是互利共赢的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杨宝荣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全人类视角看世界共同发展,二是从全人类视角看世界秩序重塑,三是从全人类视角看世界问题解决。坚持真实亲诚理念,有助于我们构建多边世界。

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新时代中非合作的必然要求。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习近平主席强调,中非关系最大的“义”,就是用中国发展助力非洲的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外交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冉继军表示,正确义利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院长李洪峰看来,正确义利观立足于中国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中国外交的人情味,对于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去西方中心主义的趋势具有特别价值。

真实亲诚和正确义利观高度凝练和概括了中国对非政策理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融入了中非传统友谊的历史积淀,树立了国际对非合作的时代标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朱伟东将中国对非政策概述为“一体两翼”,一体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两个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真实亲诚理念与正确义利观犹如鸟之两翼。以两翼为助力,中非关系必将行稳致远,朝着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不断前行。

加强中非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

10年来,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成果涵盖经贸、基建、民生等多个领域,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奠定了基础。结合在非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教授刘曙光谈道,中非经贸合作是中非关系的压舱石。中国始终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非经贸合作领域由传统的贸易、工程建设向数字、绿色、航空航天、金融等新兴领域不断延伸。10年来的合作成果显著提高了非洲国家的基建水平,改善了非洲国家的民生水平,促进了中非互联互通。杨宝荣认为,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一直强调利用新一轮技术革命推动共同发展,中国积极帮助非洲国家消除“数字鸿沟”,物联网、移动金融等新技术应用,使中非数字经济合作迅速发展。

文化贸易既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非人文交流的有效途径。冉继军谈道,未来,我国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的增长,将为中非文化贸易提供更好的支撑。中非在人文领域的合作共赢,也有助于提升中非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文交流与合作是新时代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是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在中非人文交流领域,媒体和智库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传媒大学非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张艳秋认为,进入新时代,引导国际社会不断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认同与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是未来一段时间包括对非传播在内的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任务。要做好对非传播,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持续创新对非“媒体外交”,通过媒体合作,建立更为广泛的国际媒体“统一战线”。《当代世界》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苏童提出,做好对非传播,要更好发挥智库和媒体的作用,经营好与非洲媒体的伙伴关系,多推出一些展现民心相交的外宣产品;鼓励在非洲的智库建设,对中非合作调研项目加大支持力度。李洪峰表示,在近年媒体的报道中,我们看到的非洲形象越来越立体,这也得益于我们对非洲研究的拓展和丰富。目前我国非洲研究的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明显提升,研究对象也涵盖了更广泛的非洲国家,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了中国学者的贡献。在良好的人文氛围中,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必将充满勃勃生机。

    进入专题: 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非关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14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