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华:守正创新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070 次 更新时间:2023-06-27 21:21

进入专题: 守正创新  

董振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曲解和误读。但是,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从来都不是僵死的教条和抽象的理论,而是扎根于实践并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具体的、鲜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逻辑,把唯物论、辩证法和价值论统一到人类解放的实践论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应对和解决不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守正创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真理精髓

坚持守正创新,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易之象、不易之理、简易之用”的伟大智慧,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开拓创新精神。

第一,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真理是活的、具体的、历史的,从来不存在僵化的、教条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结论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用符合新的实际的结论取代旧的过时的结论。正如恩格斯所强调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守正”,就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就内在地蕴含着与时俱进的“创新”。“创新”不是本本主义的“照着讲”,更不是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另起炉灶“另外讲”,而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接着讲”,这本身就是“守正”。因此,“守正”和“创新”本来就是一个问题,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

第二,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易之象、不易之理、简易之用”的伟大智慧。中国古代辩证法的精髓所在便是“易”。郑玄《序易》云:“易之为名也,一言而函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所谓简易,即大道至简。《易经》云:“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简易的达成便为用,即变易之象与不易之理的相合。所谓变易,即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易经》云:“变化者,进退之象也”;所谓不易,就是纷繁复杂的事物及其变化背后蕴含着不变的根据和规律,即不易之理;三者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观察事物是为了明事物之理,明事物之理则为了资以为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因时而变,随事而制,也要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在守正创新中做到运筹帷幄,有所为有所不为,驾简驭繁。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干老祖宗没有干过的新事的开拓创新精神。所谓老祖宗不能丢,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所谓讲新话、干新事,就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要在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的过程中努力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勇于讲符合实际的、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勇于开拓创新、干老祖宗没有干过的新事。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任何一种理论,只有与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这个国家的优秀文化贯通融合,才能在实践中展现思想伟力,指导推动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通过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不是刻舟求剑,还要往前发展、与时俱进,否则就是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10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守正创新体现着坚定的真理立场和科学态度

坚持守正创新,就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精髓,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脉”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扎根社会实践、立足当今时代,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解决新的问题。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第一,坚持守正创新,必须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做到“守正”与“创新”的内在统一。“创新”是“守正”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内在蕴含着发展马克思主义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要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给出的所有结论,而是坚守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针对新的问题给出新的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只不过是开辟了通往真理的道路。

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必须用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不动摇,尤其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核心内容的贯穿其中的人类解放的价值追求、诉诸现实运动的实践观点、立足历史维度的唯物辩证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这是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脉”,是马克思主义万变不离其宗的“宗”。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仅因地也应因时因势不同而灵活运用,勇于得出新的结论,创造出新的理论,以指导新的实践。

第二,坚持守正创新,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做到“坚持”与“发展”的内在统一。坚持是发展的前提,真正的坚持必然寓于发展之中。发展是坚持的结果,在新的实践中坚持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得到的结果必然是发展。坚持与发展是高度有机统一的。如果把坚持同发展分割开来,或片面、单纯强调一个方面,都会失之偏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一般来说,只强调坚持而不谈发展,就容易产生教条主义;只强调发展而不谈坚持,就容易产生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与实用主义同样有害。

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永恒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最主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不是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出的每一个个别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被长期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在一定领域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科学原理,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现共产主义之前,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绝不会过时;即使共产主义实现之后,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性与革命性、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等观点也不会过时。而个别结论则不同,它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特殊本质的反映,其真理性因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因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有丝毫的含糊。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个别结论区别开来。如果把个别结论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处照搬照抄,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作个别结论以为可以不必坚守,就会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这两种倾向都是应当加以防止的。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建设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其根本使命就在于实现人类的解放。马克思认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类解放,就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内在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从来都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恩格斯曾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把社会主义看作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因此,“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守正创新彰显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时代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坚持守正创新,归根到底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现实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

第一,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行。只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和真理性,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才行、才管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化、时代化都是动词,都是确保马克思主义不断地在“化”,而保持鲜活性和具体性,从而永葆真理性,这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在当代中国,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因为它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行。

这里涉及对真理的理解问题。真理从来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保持生命活力的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把真理等同于结论,那么就存在僵化的教条主义可能。结论中也许蕴含着真理,但是结论不等于真理,也可能会背离真理。因为所有的结论都是有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的,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历史条件,曾经正确的结论也可能会远离真理,甚至转变成为谬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真理的力量,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它从来都不是僵化的教条,反对任何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有“根”也有“魂”的,是在守正创新中不断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根”就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即保持生机活力的活的灵魂。只有扎根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中不断汲取文化营养,马克思主义才能根深叶茂。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才能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保持生机活力活的灵魂。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扎根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不断发展着的活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全会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时强调,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体现了“两个结合”的真理精髓和文化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我们党和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六个必须坚持”的每一个“坚持”,都是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结论,坚守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也内在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又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和着眼于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提炼,深刻体现着当今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好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及时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让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指引党和国家事业再创新的奇迹、取得更大胜利。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进入专题: 守正创新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03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