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钢: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要求与关键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123 次 更新时间:2023-06-25 22:43

进入专题: 现代化产业体系  

肖钢  

 

本文为CF40研究部对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的专访。

Q1: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肖钢: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是一个发展经济学的概念,主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产业等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

目前已有很多文献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比如,有的从产业部门角度,即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融合协调发展来分析;有的则从全球产业分工的角度,分析各国生产活动相互依赖的生产组织网络,进而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所处地位;还有的从生产环节出发,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探讨生产、消费、流通、交换与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体系,从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售后服务以及回收处理等诸多环节研究产业升级的路径。总之,这方面研究内容已经非常丰富。

在我看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应该是近义词,核心是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农业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从历年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看,通过学习领会,有助于加深理解、把握要点。

比如,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2023年5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进一步明确,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可见,这一系列论述勾画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当前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其内涵与特征,全面落实这一重要战略。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首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实体经济是压舱石,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必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其次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全球经济东升西降不可逆转,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与巨大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为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具备大国经济内外循环的基础与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这也必然要求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充分发挥我国产业基础优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与竞争力。

当前还应当看到,我国产业升级发展一方面受到某些发达国家的压制与阻遏,另一方面又面临新兴经济体对我国传统产业的替代与追赶,这就更加迫切需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产业链持续补链、强链、延链。

再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涉及产业空间布局和区域经济协调,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都有比较优势,如何引导跨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提高不同区域之前产业分工协作的水平,探索区域财税共享、公共产品联合供给与政绩联合考核等体制机制创新,应当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另外,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势必促进提高劳动力要素等资源配置效率,扩大税收规模,带动邻近地区发展,这些都具有积极正向的溢出效应。

最后,现代化农业建设本身就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会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增进农民福祉。

Q2:整体来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路径应如何规划?目前我国的短板领域有哪些,如何加快突破?有哪些优势领域,如何顺势而为、做大做强?

肖钢:建设路径要尊重经济规律,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体系建设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项:一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三是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四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目前我国的短板主要在于科技创新,一些产业的核心环节和关键零部件面临“卡脖子”难题。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不足,基础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也较低。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工业附加值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这方面突破的关键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快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机制。

我国产业的优势是多方面的。比如,门类齐全、完整性好,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包括老基建与新基建)良好。在这方面,应当顺势而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高效率与质量,使产业由大变强。

要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开拓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变革组织结构、生产流程与产业形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同时,要继续加大对新老基建的支持力度,保持适度超前,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与安全,推动开放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Q3:如何看待发展人工智能对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性?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逻辑和趋势下,我国提出要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捋顺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这三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做到三点兼顾,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肖钢:人工智能非常重要。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对产业的系统性影响前所未有,基于数据、算力与算法,结合其他技术,给经济、产业、商业和个人带来深刻变革,极大地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和经济增长点,开拓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增强了创新融合发展的新动能,提升了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率。目前我国智能制造正在加速推进,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这将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驱动力。

这次中央会议提出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三个关键词,是对多年来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践的集中总结与概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深刻内涵。“三性”既是目标也是要求,三者紧密联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完整性是产业体系建设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也是我国需要继续巩固的优势,没有了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也就无从谈起。

先进性是转型升级的方向,是关键,是竞争力、创新力、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最终体现。

安全性是根本保障,关系到产业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也是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必然要求。

因此,全面理解和统筹兼顾“三性”要求,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就是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要进一步巩固我国完备产业链的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前沿技术与原始创新能力,促进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坚持底线思维,从国家整体安全角度出发,立足产业链供应链,分行业做好战略设计,健全风险评估制度,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关键材料、工艺及产业技术基础等关键环节,加大攻关力度,构建安全可靠的供应链。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推动开放合作与协同创新,与各国一道,共同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完整、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Q4: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这对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有何指导意义?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哪些突破口?怎样充分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肖钢:这个要求很有针对性,是有的放矢。近年来,对传统产业认识的确存在一些误区,有的把传统产业等同于落后产业,甚至作为淘汰产业。其实,传统产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仍然是我国经济的大头,是就业的主要载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离不开传统产业提供的生产生活用品,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市场需求牵引。

应当看到,当前传统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推动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我认为,一个突破口就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传统产业新优势。要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和产业互联网,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提升通讯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以更好地改造与武装传统产业。

关于怎样充分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问题,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企业这个市场主体,更离不开企业家和技能人才。所以,这个战略部署本身就包含要更加珍惜和重视企业家精神,更加重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更加重视我国人才红利。

当前要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关键是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国企民企平等对待,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的定位落到实处,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Q5:上述会议提出“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需要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如何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肖钢: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涉及现代产业体系结构问题,也就是说,现代产业体系一般包括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未来产业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跨界融合,从而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做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增长引擎,未来产业为潜在增长点,既要发挥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又要夯实传统产业的基础地位,统筹推进各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是坚持实施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纽带主要是科技、资本与人才。其中,科技创新特别是核心技术自主化,是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最重要支撑。

三是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协调。要因地制宜,遵循经济规律,顺应产业发展大势,综合资源禀赋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找准定位,循序渐进,释放融合发展的叠加倍增效应,防止贪大求洋,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过度同质化竞争。

四是坚持改革开放。融合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要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建设推动全球统一大市场体制机制。同时,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红合作,推动中国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

当前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很高,招商引资的力度很大,地方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做好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形成差异化布局,增强产业协同效应和专业化分工效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至于如何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这是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产业体系建设的短板。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不足、占比偏低、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需求,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过去我国呈现出口外向型,“两头在外”,主要是利用我国低成本优势为全球生产产品,对研发设计、物流、咨询、采购分销、成果转化、运营管理、售后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投入不够。随着工业化不断加深,这些生产性服务业逐渐从制造业剥离出来,但仍依附于制造业。可见,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进阶的重要力量,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为此,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加大投资力度,鼓励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强化专业分工,创新商业模式,着力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扩大服务业开放,引入更高标准国际企业,发挥鲶鱼效应,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

Q6:会议强调发展要“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特别提示“防止脱实向虚”,对金融行业和完善金融业监管提出了哪些要求?

肖钢: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高度重视,明确部署了金融工作三大重点任务,即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本分,是天职。我认为,当前对金融行业和金融监管机构而言,就是要继续统筹推进这三大任务,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进入专题: 现代化产业体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399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CF40,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