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善蒙:君子文化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24 次 更新时间:2023-06-08 12:45

进入专题: 君子文化  

何善蒙  

 

2014年6月13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的文章《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可以视为是新时代新君子问题探索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自此君子文化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2014年先后成立了浙江大学君子文化研究中心、安徽省社科院君子文化研究中心,2015年成立了安徽省君子文化研究会和江苏社科院君子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成立了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2018年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中华君子文化研究中心,2022年山东社科院成立君子文化研究中心。2015年12月19-20日以“君子文化与当代社会”为主题的首届君子文化论坛在杭州召开,此后在安徽合肥、江苏无锡、湖南长沙、上海交通大学、安徽铜陵以及山东肥城连续召开了六届君子文化论坛。随着越来越多研究机构的逐渐成立和君子文化论坛的持续召开,各地君子文化的研究和实践也不断涌现出新成果,尤其是在安徽、山东、湖南等地,都对君子文化进入现代社会、现代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传统君子文化的深厚内涵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新时代受到了新的关注。

就君子文化的研究而言,也正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就知网来看,从2014年6月以来至今,以“君子”为主题的研究论文有一万余篇,其中学位论文就有2600多篇,这个数量可谓“壮观”。由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的《中华君子文化》(辑刊)自2020年创刊,目前已公开出版5辑,是目前唯一专注于君子文化研究的学术刊物。近十年来,君子文化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相当丰硕,对于君子文化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也是适当其时。这里,我将用“四三二一”来概括我对于君子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四即四种研究进路,三即三个主要领域,二即君子文化的“两创”发展,一则是君子文化研究的聚焦重点,四三属于回顾,二一属于展望。

过去近十年君子文化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四个研究的进路,即哲学、史学、文学以及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路径。哲学的路径,侧重在对君子文化思想内涵的探讨,重在从义理的角度来呈现传统君子文化的深度,比如对《周易》《论语》以及《孟子》等经典文本中所呈现出来的君子观的梳理和阐释;史学的路径,侧重在探讨不同时期君子观念的演变,从而呈现出君子文化的思想史内涵,比如先秦时期的君子观、汉晋的君子观、宋明的君子观等;文学的路径,则是从文学经典的角度出发对君子形象进行阐发,比如《诗经》中的君子形象、楚辞中的君子形象、汉赋中的君子形象以及唐诗宋词中的君子形象等;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则是一种更为综合的研究,侧重在对君子形象以及君子文化所具有的当代价值的讨论,尤其重视的是传统君子人格、君子文化在当下的转化与践行的问题。上述四种研究的进路,是目前最为普遍的研究方式。

君子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展开。首先是经典文献中君子观念的梳理和阐发,这是一个基础领域,也是对传统君子文化研究的依据,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尤其是不同时期的儒家经典中的君子观念,更是重点中的重点;其次是对君子文化的历史脉络的梳理和阐释,主要关注君子形象以及君子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就目前来说,先秦时期是最受重视的一个阶段,当然,这也是传统君子文化的源头;最后是关于君子文化的当代践行,侧重在君子文化的当代转化,这是一个极为重要和值得关注的领域。就君子文化的当代践行来说,又非常集中地表达在两个层面:一是地方政府的推动,二是教育领域的重视。就前者来说,山东威海对于“君子之风,美德威海”的打造,肥城对于“君子之邑”的推广,都是值得重视的典型事例。就后者来说,侧重的是传统君子文化资源在人格养成、立德树人层面的积极作用,目前在基础教育(比如安徽铜陵、湖南、浙江等地)、中学教育(比如上海、广东等地)以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比如湖南、山东等地)层面,都有非常积极的探索。

君子文化的研究,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是面向未来的。而面向未来的君子文化,必须聚焦“两创”,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君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来说,就是要有效地激活君子所具有的当代价值。新时代需要新君子,既然是新君子,自然跟传统君子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要求。从君子形象的历史演变来看,也有着从贵族君子到人格君子的变化,这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的表现。新时代需要新君子,这是不成问题的。然而,新时代的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它的内涵应该是极为深刻的,但是最为基本的属性应当是公民素质。当然具体是如何?这就既需要理论的不断探索,也需要实践的不断深化。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都不是某一个个体可以完成的,它需要群策群力来共同完成,就像在轴心时期诸子百家对于君子形象变革的共同提炼一样。就君子的创新性发展来说,就是应当将君子文化更多地推向践行,以君子文化来塑造时代新人,从而让君子文化跟新时代的实践密切结合在一起。而无论是创造性转化,还是创新性发展,君子文化的研究都必须关注一个重点,即是要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活的文化,这样的君子文化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

何善蒙(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进入专题: 君子文化  

本文责编:editor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354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