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鲁迅和司马光的合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374 次 更新时间:2008-12-30 12:06

进入专题: 读书  

张鸣 (进入专栏)  

对于我们这种吃教书饭的人来说,读书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的事情,属于日常的一种习惯,既用不着想起,当然也不会忘记。从打会看书起到今天,所读过的书不算多,但也没办法统计,要说什么书对自己思想的形成起的作用最大?真是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呢?仔细想想,还就数年轻时候读过的两套书,印象深刻。这两套书,刚好一套20本。

一、《鲁迅全集》

1974年,那年我17岁,中学毕业,由于有对“文革”不敬的言论,被全团批判(当时还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全师通报,接着被发落到一个水网地带的生产连队去放猪。养猪这活,又脏又累,但空下来的时间却很多,把猪放出去的时候,晚上母猪产仔打夜班的时候等等都是。闷得难受,只好想法找书看。刚巧,连队的图书室除了马列和毛著之外,还有一套《鲁迅全集》。厚着脸皮,我每天去借来看,后来大概我的坚持不懈死缠烂磨感动了上帝,兼管图书的连队文书索性将整套书都由我搬了去。这套《鲁迅全集》不是现在常见的16册的版本,而是抗战期间在上海孤岛(租界),由鲁迅夫人许广平先生编的20册本,后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再版的。这套书的特点是竖排没有注释,里面没有鲁迅的日记和书信,但却将鲁迅翻译的外国小说和整理的古人著述统统收进去了。

当时的我,还算不上是个读书人,像我这样小学上到一半就赶上“文革”的倒霉鬼,此前的读书经历,不过是看了些小说,比同龄伙伴稍强一点的是,除了《烈火金刚》、《平原枪声》之类,还翻过一些名著(不过当时也不知道书名和作者,因为大多没有封皮)。能坚持把《鲁迅全集》啃下来,完全是因为没有书看,饥渴得没有办法。对全集,我是先看小说,再看杂文,接着读译文,最后将最难懂的《中国小说史略》都啃下来,从无奈到欢喜,结果是我成了鲁迅迷,鲁迅的大部分文章,往往不止看两遍三遍,有的甚至看了十几二十遍。

《鲁迅全集》对我影响非常大,概括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一是它培养或者说诱导了我对中国文学和历史的兴趣。人们知道,鲁迅在思想上有全盘西化的倾向,要年轻人不读或者少读中国书,但是,恰是他那有着太多中国味道的文字,诱发了我对文言文的强烈兴趣,正是啃完了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之后,我开始自修中国文学史,从楚辞汉赋一直啃到明清小说。二是培养了我观察人和事物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叫什么呢?姑且称之为透视式的观察法,就是说看问题不管现象,直扑病灶,阐述结论的时候,虽然常常显得有点偏激,但往往一语中的,道破天机。三是鲁迅对人、尤其是中国人自身文化习性的反思,使我学会了思想。是鲁迅,使我从一介毛头小子,成长为一个对这个世界有了点想法的读书人。至今我依然认为,近代的思想家,没有任何一位思想之深度能够望鲁迅之项背。当下行情看涨、很得人缘的胡适,如果说作为学界领袖,其风度和品格还有可称道之处,但其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则根本没有办法跟鲁迅比。不错,鲁迅的确比较敏感,甚至有时有点偏执,经常有面对刺激反应过度的时候,这跟他作为破落大家庭的长子,过早地承担家庭的重负,饱尝世态炎凉的经历有关。事实上,作为人,鲁迅的心地相当善良,而且很有爱心,这一点,即使是那些他批过的人,也是有感触的。今天有些人(包括我一些特别好的朋友)把当年鲁迅的笔墨官司翻出来,不同程度地剥离这些笔仗的时代背景,就事论事,弄得好像鲁迅是个一触即跳、蛮不讲理的迫害狂,实际上是不合适的。当年像鲁迅这样的人选择左翼,激烈地跟那些有英美留学背景的绅士派作对,必须历史地来看。在那个国难当头、百姓灾难深重的年月,选择左翼的知识分子,往往更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因为他们更急切地希望改变这一切。相对而言,也许绅士们的理论和判断更富理性,但就像唐德刚先生批评胡适在抗战前夕的表现时说的那样,虽然胡适当时的“低调”可能有道理(胡适当时也被列入低调俱乐部成员),可在日本人已经逼到家门口的时候,是没有办法让任何一个有血性的青年接受这种低调的。

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在本科的时候读的。由于政审的缘故,我这个喜欢弄文的人,1977年的高考落榜,次年硬着头皮改考理科,结果进了黑龙江一所农业院校学农业机械。农机专业基本上是工科的课程设置,每天上8节课,做几十道题,还不算试验和制图,加上那个时候国家刚进入恢复时期,大学里的师生都恨不得一天早上就把“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赶回来,大家都拼命,累得半死,两个月下来,我发现连字都生疏了。为了不丢掉自己那点可怜的文史爱好,我决定找一套大一点的书,每周坚持看一点,好别让公式、图纸把自己埋了。当时我们学校最大的一部书就是中华书局出的《资治通鉴》,竖排,不多不少也是20册。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只要有点时间,就钻到图书馆里去啃这套巨无霸,很快也感动了上帝,我可以把整套书搬回宿舍来,这样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就更多了。到了第三年的时候,这套20册、294卷的《资治通鉴》终于被我啃完了最后一个字,回头看看,笔记竟然记了满满两大本。

《资治通鉴》的确是中国编年史中最好的一种,叙事不枝不蔓,文笔清通,作者虽然立意是给皇帝“资治通鉴”,但立场还是相当客观的。不过,对我而言,这套书的意义主要在于,它把我今后的选择,牢牢地钉在了史学上。而且,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学历史课(中学不开),自从读了《资治通鉴》,一发不可收,一路《史记》、《汉书》下来,最后摸到《实录》、《起居注》,一点教科书的框子也没有,虽然后来考研吃了很大的亏,但就做学问而言,对我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幸事。

《鲁迅全集》和《资治通鉴》都是我年轻时读的书,后来读了很多大部头的东西,但是要印象最深,改变我最多,还是它们两位,可以说,正是鲁迅和司马光的合力,把我拉到了今天的路上。是幸事还是悲哀,只有天知道了。

进入 张鸣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读书  

本文责编:jiangxiangli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379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