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看今年的经济形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10 次 更新时间:2022-05-12 00:40

进入专题: 经济形势  

姚洋 (进入专栏)  


2022年4月15日下午,北大国发院EMBA中心与中关村软件园联合举办北大国发院第62期EMBA论坛,特别邀请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院长、南南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教授做主题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

今天和大家分享两会后的经济形势。一般来说,每年两会都是按照头一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来安排工作节奏。今天的内容包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政府工作报告新看点、挑战和举措三方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关注中央文件很长时间了,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央在正式文件里表达对经济形势比较悲观的看法。具体而言,需求收缩,指的是从去年年中以来我国需求一路下滑,压力非常大;供给冲击,因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电力、煤炭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猛涨,PPI涨8%,而CPI涨幅还不到1%,企业压力非常大;预期转弱,由于预期和前面两点紧密联系,当然大家不愿意投资。这一判断给今年的经济工作定了一个调——“稳增长”排在第一位。这是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2、关于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现在强调的是,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里明确了共同富裕不是“杀富济贫”,这给我们的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在这里强调一点,大家在理解中央政策时,一定要阅读中央文件原文,而且只需按字面意思去理解,不要去做过分解读。

3、对外部环境的判断

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中央对国际形势判断比较悲观或者说比较谨慎,而今年又出现了俄乌冲突,外部环境就变得更加复杂。

4、关于民营经济

中央文件里说得很清楚,“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具体来看,“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就是资本不要越界,尤其是不要干预政治和意识形态,正常的经营发展没有限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指的是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既要搞公有经济也要搞民营经济,不存在“只支持公有经济,不支持民营经济”的说法。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到这一点。所以我觉得民营企业不用担心。关于民营经济,也要按中央文件的字面意思去理解,不要去过分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新看点

1、较高的GDP增长目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定了一个比较高的GDP增长目标——5.5%。为什么要定这么高的目标呢?首先,是要传递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今年“稳增长”的决心。把目标定高一些,说明政府“稳增长”的力度会比较大。第二,是为了提振士气。从去年年中开始,大家的情绪都比较悲观,因此通过定一个比较高的目标给市场传递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第三,5.5%的增长率和我国的潜在增长率相符。潜在增长率是由供给侧决定的增长速度,是由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决定的增长速度。我个人测算出的潜在增长率在4.68%-6.25%之间,平均值超过5.5%。过去两年我们平均的增长速度为5.2%,并没有达到潜在的增长速度,所以今年定下的5.5%也不是一个很高的目标。这个目标能不能达到呢?我觉得挑战还是很大的,主要困难出在消费上。

2、“双碳”政策调整

“双碳”政策调整的力度非常大。过去几年我们是“运动式”减排,最后导致了很大问题。今年总理在工作报告里将“双碳”和经济增长目标连在一起讲,说明把“双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的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的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这意味着,“双碳”计划按照“十四五”规划所定的步骤实施即可,而且还留有适当的弹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的讲话更直接。他讲了一个笑话,说过去重庆有一个挑夫买彩票中了彩,结果一高兴把自己的扁担和箩筐扔进了嘉陵江,但没想到那张彩票还在箩筐里,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总书记说,“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既要有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也要保证我们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的讲话有深意,因为内蒙古是产煤大省,是煤矿工业的大区。

我们北大国发院每年要做一份智库报告,今年的报告是《中国如何应对“双碳”》。所谓“碳达峰”,即减排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一致。比如经济增速是5.5%,减排速度每年也要5.5%,二者要能对冲掉。“碳达峰”并不意味着不再有碳排放,而是最终由经济增长的那一部分将减排带来的经济损失冲销掉。

为此,我们对2030年能不能实现“碳达峰”做了粗算。实现“碳达峰”,主要靠降低煤炭比例,包括两方面措施:一方面是提高能源效率。“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能源效率计划每年提高3%。这一速度并不高,过去20年我们基本上每年的能源效率也能提高3%。另一方面是改变能源结构。目前,煤炭占全部能源消耗的60%,全部排放的80%。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中国计划煤炭占全部能源消耗的比例在“十四五”期间降低10个百分点,“十五五”期间再降低12.5个百分点,由此可带来每年1.64个百分点减排。两方面的力量合起来,能源效率提高和降煤能带来4.64%的排放下降,而我们的经济增速也往下走,估计到2030年降到4.8%-5%之间,因此减排速度和经济增速能基本保持一致。

同时,中国碳排放的技术也还有改善的空间。要完成2030年“碳达峰”目标,还需要排放技术每年提高0.86%。比如火电厂虽然烧煤量不变,但排放技术的改善能使碳排放率下降。

综上,我们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只需沿着已经规划好的减排路线走即可,不必再追加“运动式”减排,这也是我们北大国发院智库报告的主要基调。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双碳政策调整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首先,“运动式”减排将停止,不会再关停更多煤矿。

其次,煤炭清洁技术可能重启。原本我们对煤制气、煤制油等技术已经投入很大研发,但中途因为减排停工,今后估计会重启一部分。习总书记去内蒙古代表团讲话也是这个意思,因为内蒙古有很多这样的技术企业。

最后,新能源电动车将有更大发展。目前,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已经全球领先。如果说中国的产业政策有成功案例的话,电动汽车产业应该算一个。我国从2001年开始发展电动汽车,其销量在2020年占世界的30%-40%,而燃油车销量只占世界的10%。2021年,我国电动汽车的销量是354.5万辆,全球占比近60%,是美国的6倍。除销量外,我国电动汽车的技术也全球领先。我国69%的新能源车型搭载了三元锂电池。蔚来、小鹏的领先型汽车续航已达到700公里,并且成本更低,尤其是比欧洲车的成本更低。到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可望达到1400万辆,届时将超过全球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这带动了造车新势力的崛起。2021年相比2020年,小鹏、理想汽车的交付量都出现无与伦比的增长,今年一季度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蔚来汽车因为市场占有率已经较大,所以销量增长较慢一点,其它几家销量增长都超过100%,其中在北方比较少见的零跑、哪吒汽车分别出现3-4倍以上的增长。

电动汽车的利润也在提高。理想汽车2021年仅亏损3亿,四季度实现盈利。美国特斯拉能够盈利是因为有联邦政府补贴。每卖一辆特斯拉,美国联邦政府给特斯拉补贴2000美元。理想的销量今年也增长良好,今年极有可能实现全年盈利,而且理想的车价还在涨,最高档车型售价超过45万,蔚来的平均售价为42万,都超过特斯拉。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高档车领域占比较大,中国人开始购买国产高档汽车。

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特斯拉的份额第一,比亚迪第二,而目前特斯拉的份额在下降,比亚迪在上升。有预测认为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指日可待,因为比亚迪的车型从低档到高档一应俱全,目前中国主要的电动汽车出口还以中低档为主。十年之内,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的发展极有可能重复日本汽车当年的辉煌。

3、房地产政策松绑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复苏的主力之一。有数据显示,房地产对我国GDP的贡献率为17.2%,非常高,而且间接贡献更大。房地产行业不仅仅是盖楼、卖楼,还包括装修工程、家电销售等,是长链条产业。因此,千万不能把房地产污名化,这对经济发展是开倒车的行为。

自去年年中以来,房地产交易下跌近三分之一,企业资金都是负增长,且今年前两个月的交易量和去年同期相比腰斩,目前还没有探底。所以现在经济恢复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房地产没有恢复。

为什么房地产交易量自去年下半年后出现断崖式下跌?原因是房地产三条红线的出现——“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百分之七十”“净负债率不超过百分之百”“现金短债比不小于一”。这三条红线中,“净负债率不超过百分之百”还算合理,而其它两条几乎就是对房地产企业的致命打击。因为中国房地产模式和美国不同,不是现房交易,而是期房。“现金短债比不小于一”把房地产商的手脚捆得更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这段内容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指示一致,其中最后一句,“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最为重要。每一次要想让房地产发挥作用,都是靠“因城施策”,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目前很多城市已经开始为房地产松绑。

挑战和举措

1、主要挑战

挑战一:基建投资增长乏力

自2018年去杠杆开始,我们的基建投资增速越来越低,到2021年几乎没有增长。今年地方专项债为3.65万亿,而各地基建投资汇总超过30万亿。

去年中央也曾经给钱支持地方投资,地方政府也出台不少宏伟计划,但最后没有执行,因为基建投资早已显露疲态。为什么?我的观察是两点:

第一,地方政府开始关注投资项目本身的质量。被中央政府三番五次警告不能乱投资后,地方政府开始谨慎地对待投资,但现在好的基建项目也的确越来越少。

第二,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去杠杆。地方官员平均在一个城市任职三年左右,以前是借钱把形象工程做出来就走,债务留给下一任。但现在要求官员离任前接受审计,如果债务增加过多则不能走。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官员举债做形象工程的动力下降,风险上升。

挑战二:货币政策功效趋弱

央行去年放缓了货币发行速度。2021年央行资产增加6000多亿,2020年增加1.4万亿。今年明显加速了货币发行,一月份扩表7000多亿,二月份扩表3000亿。然而,货币政策放水并未达到预想效果,因为微观机制失灵,出现了“推绳子”效应(绳子拉东西能用上力,有拉动效果,推绳子则力量无法传导)。在整个市场缺乏需求的情况下,多数企业不愿意贷款,央行再发力也是推绳子。同理,我的店没有多少顾客,你还让我贷款进货和发工资,这不符合商业逻辑,所以这样的政策不会有效果。

今年计划减税2.5万亿,力度非常大,因为全年政府收入才20万亿,相当于减掉12.5%。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订单不增加时,减税只能减轻企业负担,不能促使其扩产。在经济增速远远低于潜在增长率的情况下,供给侧政策失效。本来供给就过剩,再促进供给就不符合经济学基本原理。目前的瓶颈不在供给侧,而在需求侧。

今年大学毕业生超过千万,两会确定的新增就业目标为1100万,但今年也是退休高峰年,因为1962年是出生高峰年,大约出生2400万人。这批60后开始大面积退休后,会让出很多工作岗位,因此就业本身不是大问题。目前就业面临的困难来自于预期变差,源于需求不旺、企业开工不足,所以稳就业还得抓住需求这个牛鼻子。

挑战三:消费下降

这也是经济复苏面临的最大挑战。消费增长降速的原因是房地产业收缩以及疫情导致的抗疫措施加强。消费本来在今年一二月份有所回暖,但三月疫情反复后又开始下跌。我们国发院的沈艳老师根据微信、支付宝的数据发现,线上和线下的销售额都在下降,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

一国经济往往是一个闭环,生产——收入——支出(消费、投资、进出口)——生产,这其中需要生产等于收入,收入等于支出,支出等于生产。由于中国的进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经不到2%,所以基本可忽略。中国经济目前的状况是,供给侧产能过剩,需求侧投资不振(受制于预期)、消费疲软。

但是我们总偏爱供给侧政策,这是计划经济后遗症。正常年景也没有大问题,但目前经济运行低于潜在增长率、经济下行压力太大,症状就会严重。我们不少人已经习惯于批评凯恩斯经济学,但在经济下行时,凯恩斯是对的,需要刺激消费、主动投资。

投资本来是我们的长项,但地方政府如今的投资意愿下降,企业也是,因为企业投资往往是顺周期。预期转弱就减少投资,于是经济最后进入死循环,转不动。也有人说,消费取决于收入,收入取决于生产劳动,所以现在经济转不动。但这只看到了内生性消费(基于收入的理性消费)。凯恩斯指出,除了内生性消费还有自主性消费,自主性消费则与本人收入无关。比如价格下降、政策更加便利、防疫政策宽松等,都可以促进自主性消费。因此,我认为从自主性消费入手启动经济的更高水平循环是可能的。

2、启动消费的具体措施

首要,要给老百姓发放现金。我们又给中央写了报告,提到疫情对穷人的影响远远大于富人。如果政府给穷人发钱,每人发1000元,最后成本也仅略高于地方专项债的三分之一;同时,钱的发放形式选择数字货币,既可以控制补贴的用途,避免老百姓将补贴转为储蓄,又能借此普及央行APP的使用。

其次,改进防疫措施。今后实施精准防疫是可能的,防疫措施应当不再封小区、封城,同时取消国内旅行限制,推广即时核酸检测,适度开放国际旅行。

就目前来看,今年要实现5.5%的增长目标恐怕难度极大。有很多预测说今年上半年的增长速度甚至达不到5%,下半年的压力会更大。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重启国内消费,只有消费复苏才能让企业恢复信心,让经济转动起来。


整理:何又夕


进入 姚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形势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347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北大国发院EMBA,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