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国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36 次 更新时间:2020-11-10 09:38

进入专题: 改革开放  

隆国强 (进入专栏)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明确“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需要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天,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景光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十四五”时期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既面临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

从挑战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推进,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日益激烈;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速变革,围绕国际经贸规则主导权的竞争日益激烈。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

从机遇看,虽然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但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创新发展带来战略机遇。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带来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而且以数字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助力我国实现“换道超车”。二是我国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带来新机遇。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将开启新的巨大发展空间。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国际人才和优秀企业向我国汇聚,出现了利用国际要素促进我国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机遇“窗口期”。我国有力有序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世界率先控制住疫情,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为发展赢得了先机、占据了主动。在全球贸易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实现了正增长。

在“十四五”时期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需要以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发展增添新动能。我国具有科技创新的良好要素条件与需求条件,把创新的潜力转化为发展的现实动力,关键在于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国际创新合作,让人才成为第一资源、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的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健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消除歧视性、隐蔽性的区域市场壁垒,打破行政性垄断,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完善配套政策,打破阻碍劳动力在城乡、区域间流动的不合理壁垒,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间合作。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高质量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需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能源在绿色转型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必须加快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绿色发展的国际合作,推动共享绿色技术,制定完善国际规则。

高质量发展是开放成为必由之路的发展,需要以高水平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与以往相比,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深刻变化,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优势正在发生重大转换。未来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开放型经济的高标准,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充分发挥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新优势,牢牢抓住国际环境变化中的新机遇,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需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仅重视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需求,而且重视以供给创新引领需求结构升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形成合力。加快政府职能转换,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管理与服务效能。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完善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改善消费环境,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以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保护主义抬头,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按照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要求,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大、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体系完整、经济韧性强的优势,落实外商投资法,提高“引进来”的质量和水平,把引资、引技、引才有机结合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着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我国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革完善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助推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企业整合全球资源与市场的能力,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资跨国公司,使之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主体。用新技术改造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维护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序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内的梯度转移和对外转移,把我国打造成为国际产业链的枢纽。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实施开放创新发展战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加快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的技术攻关,增强我国产业链的安全性。牢牢把握信息技术革命新机遇,完善跨境数据流动与安全制度,利用全球资源发展新经济,尤其是增强我国数字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拓发展新空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守住安全底线,完善资源安全、产业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的体制机制,增强安全能力。

改革和开放相得益彰,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需要进一步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特别是多边贸易体系改革,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深入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制定,通过参与多边谈判、高水平自由贸易区或投资协定谈判,推动经济体制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充分发挥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先行先试作用,为高水平改革开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面临新的任务,开放面临新的挑战。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新一轮改革开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持久动力。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2020年11月9日


进入 隆国强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开放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国际贸易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347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