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杨天石 登录

我的中国古代思想研究——《中国古代思想论选》序

本书包括我的《朱熹及其理学》《朱熹学术思想四论》《王阳明及其心学》以及研究旧时所称“王学左派”的《泰州学派》等四种著...

革命、改良两派的合作与破裂

(一)毕永年组织兴汉会 唐才常在改良派中,属于激烈分子。戊戌政变后,他哀悼死友,迅速赴日,会见康有为和梁启超,建议起兵...

梁启超的文化宣传活动及其思想新趋向

(一)《清议报》与《新民丛报》 梁启超流亡日本后,他的维新同志徐勤、麦孟华、汤觉顿以及时务学堂学生蔡锷等人随后相继到达...

康有为力图以武力使光绪皇帝复位

(一)保皇会的成立 1898年9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慈禧太后临朝,宣布重新“训政”。同时下令抓人。康有为...

围园除后密谋与维新变法的失败

(一)新旧互劾与礼部六堂官事件 维新派认为要推行新政,必须罢黜守旧大臣。6月1日(四月十三日),康有为代杨深秀拟折,建...

变法高潮与“百日维新”

(一)康有为的第五、第六、第七次上书 1897年11月(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德国派军舰强占胶州湾。次年1月,康有为鉴于...

各地维新活动

(一)上海 康有为在北京强学会略有头绪后,即于1895年10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九日)离京,到江宁会见暂署两...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与公车上书

(一)康有为及其变法理论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十九岁从学于朱次琦(世称...

改良思潮的兴起

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思潮有其前驱。 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的“天朝”梦和“上国”梦,少数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他们痛苦地发...

交结日本朝野

(一)再到扶桑 当时欧洲还没有中国留学生,华侨也少,孙中山虽想鼓吹革命,但没有对象。1897年7月1日(光绪二十三年六...

伦敦被囚与《伦敦蒙难记》的写作

(一)最初的宣传品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陈少白等流亡日本横滨。横滨是留日华侨最为集中的地区,人数达三千余,占当时旅...

对清廷的最初一击——广州起义

(一)设立机关 香港兴中会成立后,即积极筹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孙中山驻广州指挥,杨衢云驻香港,负责后勤供应及财政支持。1...

“振兴中华”伟大口号的提出

(一)檀香山兴中会呱呱落地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末,中日战争爆发。9月,日军占领平壤,中日海军在黄海大战,致远...

体制内改革的试探——上书李鸿章

(一)异域中成长的爱国者 孙中山,谱名德明,幼名帝象,号日新,稍长后取名文,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同治五年...

杨天石 张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为什么会有戊戌变法? 记者:历史学界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说法, 中国在16世纪以前一直都是领先世界的, 到英国工业革命之...

孙中山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兰西、俄罗斯、美利坚等组成协约...

“倒孙风潮”与蒋介石暗杀陶成章事件

辛亥革命之前,同盟会内部有过两次“倒孙风潮”。第一次发生于1907年。当时,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驱逐孙中山出境,日本西园...

没有不可变的“祖宗之法”

中国古代是一个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宗法制农业社会,所以除“敬天”之外,又提倡“法祖”。凡祖宗,都是神,祖宗之法,都是“良...

辛亥革命的性质与领导力量

原始社会实行氏族民主制,中国传说中的尧、舜禅让应该属于氏族民主制,而夏禹传子应该是帝制的雏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

蒋介石父子招抚台独“大统领”廖文毅始末

蒋介石、蒋经国坚决反对台湾独立运动。在岛内,逮捕其招兵买马、密谋骚乱的成员;在岛外,积极向日、美政府交涉,封堵其国际活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