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双循环的重大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需要使劲、加力、提质、升速、增效。可以考虑以下主要行动予以落实:
一是优选、壮大重点产业。国家层面确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各地区各企业都应着力在细分产业和产品上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必全面一体推开。国家需尽快调整产品和技术目录,同时建立健全统计体系和相关标准体系、计量体系,并相应调整完善财税、金融及资本市场、价格、进出口等政策;
二是精心部署前沿领域科技攻关。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技、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未来产业,更加注重重大基础科技和国家战略利益,超前部署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总体来讲,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需要统筹考虑,协同推进。具体路径上,可以着力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工程)中长期计划为导向、为抓手,逐步形成前后左右关联产业的大循环;
三是推动数字技术成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度转化。抓住数字技术一数字产业(服务)一数字经济一数字社会日渐成熟的大趋势和循环圈,推动5G通讯、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天基互联网、区块链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相关企业在数字化平台上运用数字赋能赋智,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生产运营,融合集成发展一体化良性循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高技术成果形成数字化资产,优先推进流通和交易;
四是着力完善政府精准服务和科学监管环境。关键还是要落实到位已经明确的政策措施,包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品和服务实行政府优先采购和购买第三方服务政策,有效实施高技术产品首台(套)措施,优化布局并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绿色低碳、高端存储高算力数据中心建设,降低关键原材料和设备进口环节税费,实施不必所有但为所用的国际国内人才引进政策,稳定创投基金退出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等。实施审慎监管政策,促进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入与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资产交易等领域,支持T0ken经济健康发展;
五是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这是国际国内高技术快速健康有效发展的客观规律,需要认真总结上海、北京、深圳、合肥等地方的经验,组织实施国家“十百千”发展目标,即部署建设10个全球影响力基地、100个具备国际竞争力集群和1000个特色产业生态,促进各要素资源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集中配置,发展特色区域经济;
六是推进科技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大循环。比如,从科技理论研究及其基础科学工程实验一科技原型技术中试一科技成果定型和孵化一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应用一企业获得技术要素增量红利+财政取得增量收入一企业和政府加大基础科技和原始创新投入,需加速畅通这一个大循环;再如,要切实推进产学研用贸金等各业态各环节之间的良性循环,大幅度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率,全社会都要在知识产权保护,权益人收益权保障,社会信用体系重构等方面付出更大努力。(整理:郑悦)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