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文章阅读 登录

吕蕊 赵建明:欧美关系视角下的伊朗核问题

——基于2016年以来欧美伊核政策的比较分析

更新时间:2019-12-24 23:42:43
作者: 吕蕊   赵建明  
”(45)2019年1月31日,法国、英国和德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贸易结算支持机制(INSTEX)”这一特殊目的通道支持欧盟与伊朗间的合法贸易行为,主要针对药品、医疗器械、农产品和食品领域。(46)与六国部长会议和宣布筹建SPV相映衬的是,特朗普、蓬佩奥和博尔顿在联大等场合公开指责伊朗。欧美分庭抗礼的意味十分明显。(47)

   从运行机制上看,SPV是欧伊双方为开展合法业务提供便利记账式易货贸易的平台。SPV是独立于SWIFT的结算体系,在SPV系统之下,伊朗将出口欧盟的石油收入以欧元计价纳入SPV体系;如果伊朗购买欧盟的商品与服务,伊朗在SPV的账户金额将相应减少。(48)为规避美国的新制裁,所有交易都以欧元或英镑计价,而非以美元或伊朗里亚尔计价。SPV系统内的所有交易都不对美国公开,不受美国监管。伊朗总统鲁哈尼将欧盟的SPV称作少有的胜利(Rare Victory)。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期望将SPV演化成“真正充当欧洲独立的金融工具,容许欧盟在遵守国际法和欧洲义务前提下同任何国家从事任何交易。”(49)

   尽管欧盟和伊朗在结算上取得方向性突破,但无论在实践还是在技术上,SPV仍需较大程度的完善。首先是SPV的注册落地问题。因担心引火烧身,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三国都不同意德国和法国的SPV落地提议。未来更大可能性是德国或法国同意将SPV设在本国。(50)2018年12月,欧盟和伊朗表示,2018年年底解决落地问题,但具体实施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其次是SPV的参与者问题。尽管欧盟宣称信息保密,美国不会知晓SPV的参与者和交易标的,但由于美国的制裁阴云始终存在,任何愿意参加SPV交易的公司都意味着站在美国的对立面。德国社民党外交事务发言人罗尔夫·穆特泽尼希(Rolf Mutzenich)认为,规模较大的德国公司、商业银行和央行因为担心美国的贸易报复不会使用SPV,但依赖伊朗市场的中小公司很可能会参与其中。(51)

   最后是SPV的额度和赤字问题。伊朗同欧盟的能源交易是支撑SPV的原动力。除非欧盟和伊朗之间达成预存资金的协定,否则理论上SPV系统内要存有伊朗的石油收益才能启动后续伊朗从欧盟的进口。由于伊朗从欧盟的石油收入同SPV额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如果国际油价过低或欧盟进口额过低,SPV中的石油收益则会降低,从而不足以支撑伊朗从欧盟进口货物的额度,SPV系统的运转将面临信用短缺而停滞。欧盟从伊朗进口的石油约占伊朗石油出口的20%-30%,如果以每桶石油以40-60美元计价,那么伊朗对欧盟能源出口价值大约为240-360亿美元。(52)这也是伊朗在SPV可预见额度的上限。显然这些额度难以满足伊朗全部的进口需求。如果油价再度下跌或者欧盟国家减少伊朗的石油进口,伊朗同欧盟的SPV就会出现赤字的可能,这需要双方协商做出安排。与欧盟类似,在美国制裁和SWIFT切断情况下,除非伊朗同韩国、印度等国也建立类似欧盟SPV系统,否则伊朗对这些国家的石油出口和油款回收仍是难以突破的难题。

  

   五、未来形势的发展及其对欧美关系的影响

   欧盟与美国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博弈仍在进行。欧盟是否有能力制衡美国的金融霸权,伊朗能否承受住美国的极限施压,都会影响到伊朗核协定的存续。伊朗核问题将是欧美关系之间难以回避分歧的议题。

   (一)欧盟的企业保护与金融自主

   从侧重保护贸易和投资的阻断法案到侧重金融和结算的SPV,欧盟完成了伊朗的贸易投资和结算的闭环。从功能上,阻断法案更像是欧盟阻断美国“长臂制裁”的防火墙,而SPV则是为保障欧盟同伊朗正常贸易提供金融服务的后台处理。无论是阻断法案还是SPV都存在诸多漏洞,但其积极意义也毋庸置疑。

   第一,欧盟通过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对伊朗核协定的承诺。欧盟为应对美国制裁出台的阻断法案和SPV从理论上实现了从贸易投资保护到支付独立的封闭运营。借此欧盟实现了对伊朗承诺,并完善了对欧盟企业的立法保护。欧盟在对抗美国时表现出的勇气和推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举措,展现了欧盟维护核不扩散规范的决心。随着特朗普政府在治外法权和长臂管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何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不仅是欧盟需要思考的事情,也是其他大国都应该思考并提上议事日程的重大问题。

   第二,阻断法案和SPV是欧盟寻求金融独立对抗美国金融霸权的重要举措。美国的金融霸权不仅体现在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和投票权上,更体现在美元铸币税和石油的美元计价权,以及VISA、MasterCard等信用支付上,因而使美国的金融霸权难以撼动。但当美国把这些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平台与服务当作为自己谋利和要挟他国的武器时,制衡美国的金融霸权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成为国际储备和国际支付的主要货币,这是欧盟挑战美元霸权的第一步。而欧盟筹建不受美国监管的SPV则是欧盟走出的重要一步。欧盟在金融领域建立了自己独立的防御性银行体系,防止美国以美元为武器要挟欧盟。从长期看,这将促进不依赖美国的替代性金融机制的发展。(53)这种做法将制衡并削弱美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的强权地位。不仅如此,欧盟的计划还包括拟议中的欧元利率基准和即时支付系统,创建石油的欧元定价制度并将欧元作为同第三国能源合同的默认货币,创建独立于SWIFT的金融服务公司等。(54)毋庸置疑,这些远景计划从筹划到落实的每一步都需要时间,都需要抗拒来自美国的阻力,但这些计划对创建平等公正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倡导金融服务平台的独立性与中立性。美国利用金融霸权将SWIFT公司作为打击伊朗的武器,关闭伊朗的航运、钢铁、航空等民生产业的金融联系,使欧盟处处被动。SWIFT金融通讯服务公司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是国际金融服务平台,不应卷入国家纷争,更不应当屈从美国的强权恃强凌弱。维护金融服务平台的独立性和中立性是创建平等公正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重要内容。

   (二)欧美对伊朗的政策差异与伊朗的行为改变

   欧盟推出的阻断法案和SPV以及由此凸显的欧美矛盾都源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毫无疑问,欧美在对伊朗政策上至少存在两点共性:一是绝不容许伊朗发展核武器;二是敦促伊朗的改变。欧美的政策初衷与目的都是要改变伊朗,只是欧盟更侧重改变伊朗的行为,而美国侧重改变伊朗的政权属性甚至政权本身。

   欧美在改变伊朗问题上的政策差异使欧盟对美国的伊朗政策心怀疑虑。当前美国实际上在实行绞杀伊朗的政策,使伊朗陷入困顿并最终实现政权改变。极限制裁只是美国政策组合中的一个环节。除此之外,美国在多条战线打压伊朗。例如,加派航母战斗群赴海湾防止伊朗的军事冒险行动;在叙利亚问题上以化武危机为借口对叙利亚发动战术性打击,并逐渐协调同沙特和以色列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政策,同以色列和沙特组成遏制伊朗的战略三角,斩断伊朗地区干预的触角;在国际市场上,敦促沙特打压油价防止美伊关系紧张刺激油价暴涨导致伊朗获利。美国在多条阵线同时发力就是为框住伊朗(keep Iran in the box)(55),造成伊朗经济虚弱的长期化,从而促使伊朗内部发生政治内溃。

   如果说在不允许伊朗发展核武器上存在基本共识,那么在政权变更问题上欧美的战略目标严重冲突。特朗普政府废除伊朗核协定并不仅仅停留在核问题的表面,美国实际上是在推行新一轮的政权改变。欧盟为了不让稍微稳定的中东局势重又紧张,必须反对美国推倒伊朗核协定这一稳定支柱,反对极限施压,反对弱化伊朗。欧盟同美国最大的区别在于欧盟接受建设性的伊朗,并愿意以更大的战略耐性给伊朗做出改变的时间。可以预见,欧美在敦促伊朗的行为改变上会继续合作,但在涉及弱化伊朗和改变伊朗政权问题上却将分道扬镳。这也是欧盟为什么会通过阻断法案和特殊目的通道来保护伊朗,不惜公然同特朗普对抗,因为欧盟深刻意识到,如同海湾战争后被制裁的伊拉克一样,长期被美国制裁和弱化的伊朗将会形成新的权力真空,更易诱发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的打击。而欧盟所能够做的就是向伊朗输血,不让伊朗因为制裁而被过分削弱。

   (三)伊朗的易货贸易体系与外交困境

   特朗普政府的顶级制裁和SWIFT的切断隔绝了伊朗同国际社会的能源和投资联系,深刻地改变了游戏规则。美国制裁目的是实现伊朗石油零出口或接近零出口,迫使所有外资撤离伊朗。在这种情势下,欧盟与伊朗之间建立了易货贸易结算体系。但易货贸易的负面作用相当明显,它是不以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而达成的交易,牺牲了货币的交换功能,是从货币贸易和信用贸易后退到更原始的贸易形式。易货贸易将限制伊朗的选择自由度和议价能力,伊朗只能在有限的贸易伙伴和商品服务中做出选择。即使伊朗有能力和意愿联通多个易货贸易体系,比如印度、韩国等国通过端口接入欧盟的SPV结算平台网络,但伊朗的自由度仍相当有限。

   不仅如此,在美国干涉面前,伊朗的易货体系具有相当的脆弱性。凭借强大的次级制裁能力(56),美国迫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离开伊朗。欧盟SPV迟迟难以落地和中国暂停昆仑银行在伊朗的业务,其背后都有美国施压的身影。随着美国制裁的深入,日本、韩国甚至印度公司也极有可能离开伊朗。美国制裁使伊朗成为贸易和投资的高风险国家,伊朗里亚尔暴跌和结算的非便利性大大减少了伊朗市场的吸引力,加上油价低迷和原油逐渐变为买方市场,伊朗的议价能力被持续削弱。投资收益走低、巨大的不确定性、对美国可能报复的预期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离开伊朗。

   可以预见经济的持续走弱是伊朗将要面临的长期问题。就伊朗而言,对核协定的遵守“如同鸡肋”。当初核协定设定的以核暂停换取经济制裁解除的交易框架(Formula)对伊朗而言已经形同虚设。核协定对伊朗的边际效应递减带来伊朗国内政治暗流涌动,保守派和强硬派对鲁哈尼政府的攻击日渐加强。在这种情况之下,伊朗不排除像当年内贾德那样选择“核冒进”突破困境的可能。但是这一路径较为凶险,伊朗不会轻易做出上述选择。首先,如果重启浓缩铀寻求发展核武器,伊朗将再次把中国、俄罗斯、欧盟、印度等国家推到美国一方,伊朗通过核协定争取到的外交空间将彻底丧失,伊朗必将迎来更严厉的国际制裁。其次,重启浓缩铀和研制核武器是两回事,伊朗的核进程很可能因为遭到美国和以色列的军事打击而夭折。即使伊朗成功研制出核武器,伊朗核威慑的边际效应也将因经济虚弱和强敌环伺而呈现递减。再次,美国一直在防范伊朗的冒险行动。军事上,美国驻巴林的第五舰队和派驻到海湾的航母战斗群时刻提防着伊朗的军事冒险;安全上,美国加紧同以色列和沙特构建遏制伊朗的战略三角。伊朗放手一搏的结果很可能是“鱼死网不破”。所以对伊朗来讲,最稳妥和现实的路径就是循规蹈矩,在核问题和地区军事行为上寻求妥协,为自己赢得更多空间和筹码。

   (四)欧盟的独立自主外交与欧美伙伴关系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在关税谈判、气候协定、北约军费分摊等问题上频频对欧盟发难,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和霸凌风格使大西洋变宽的说法再度甚嚣尘上。欧盟日益强调独立自主。马克龙在法国年度外交政策演讲中呼吁欧洲保障自己的安全和主权,要建立独立的金融系统和防务系统。(57)德国总理默克尔则呼吁为对抗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欧盟应该变得更加自主。在欧美伙伴关系未来走势问题上,欧盟希望建立更加平等的欧美关系。(58)德国外长马斯表示,欧美伙伴关系应该更加平衡。当美国跨越“红线”时,欧洲将予以制衡,但德国需要同欧洲国家合作制衡美国。(59)

上述争执的背后其实是欧盟的自我身份建构和欧美伙伴关系的性质问题。(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m.aisixiang.com)
本文链接:http://m.aisixiang.com/data/119586.html
文章来源: 《欧洲研究》 2019年01期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