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光:农业集体化运动背景下的民族政策调整:以贵州省麻山地区“闹皇 摘 要: 1955年夏以后,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过急推进, 违背了过去“慎重稳进... 余艳红:群体性事件与政治稳定:一项基于风险模型的新解释 内容提要:学术界研究中国群体性事件的诸多学者都认为,当下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如果处置不当,就可能威胁到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 罗大蒙:基于社会沸腾现象观察的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分析 内容摘要:为了让群体性事件更为形象化地呈现,本文将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液体沸腾及其发生过程与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机制做类... 于建嵘: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态势和特征 2015年中国的群体性事件仍居高不下,对中国的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社会与政治心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 刘志强: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从处理群体性事件说起 内容摘要:群体性事件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应重视通过权利的救济来解决。法治、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十... 裴宜理、苗伟山:新媒体与网络群体性事件 新媒体不仅赋权给社会大众,同时也赋权给了政府。政府可以通过网络更好的了解人们都在想些什么、谈论什么、关注什么、以及哪些人... 应星:我不想做空洞的激进派 在中国传统社会,农民投入诉讼之战虽然并不一定都只是为了金钱利益,为了标的物本身,但他们也并不是在为法治秩序下具有普遍性的... 刘士欣:群体性事件中基层政府危机公关困境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5社会蓝皮书》指出,从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仍处于快速的社会转型期,一方面,各种社... 单光鼐:群体性事件背后的五大社会心态 根据我们的观察,近年来大多数群体性事件都是弱势群体在遭受利益损害后公开表达群体诉求的集体行动,其背后的社会心态是对“不... 李克军:县委书记执政能力思考——以多年前一起群体性事件为例 (本文节选自最近出版的《县委书记们的主政谋略》一书) 摘要:我们的各级党组织,还没有形成... 叶宏 张琳:群体性事件生成与防控的社会心理学解读 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对我国社会管理秩序造成严重威胁,也给我国国家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要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有效预... 钟开斌:新加坡如何调查群体性事件 调查评估是做好维稳应急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从事件中学习、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基本方法。2013年12月... 徐元宫:后斯大林时期苏联群体性事件及其应对措施和教训 摘要:本文对斯大林去世之后的苏联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并根据事件发生原因对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群体性事件进行... 侣传振:从抗争性政治到创造性政治: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研究进路的转换 [摘要]“抗争性政治”理论是目前研究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进路之一,但也存在一定局限。在“中国大历史”... 杨丽芳:群体性事件应对中的地方政府角色 [摘要]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因社会矛盾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转型时期影响社... 谢海军:“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动因及逻辑关系分析 摘要:与传统利益群体性事件动因逻辑关系“压迫—反应”的简单因果模式不同,“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生成动因的逻辑关系... 张敏:透过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看中国维稳困局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问题和矛盾凸显,民众为维护自身权益经常发生群体性... 顾金喜:“沉默的螺旋”效应与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 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和发展的视野重新审视和定位互联网。唯有强化源头治理、规范网络行为、重塑网络意见环境,并建构起立体多元的媒... 新加坡处置群体性事件“三部曲” 新加坡素以“社会稳定”著称,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2013年12月8日晚,新加坡南部闹市区... 齐惠:清末群体性事件与国家能力衰微探析 清末十年(1901年——1911年)中国社会的群体性事件暴露了国家能力的衰微,集中体现在:精英吸纳能力的... 于建嵘:自媒体时代公众参与的困境与破解路径——以2012年重大群体 要重塑公民有序化的政治参与,政府不仅需要执政智慧,更需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治理思维。建立健全制度化的维权机制,畅通公... 王二平: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演化机制 核心提示: 不公正感和相对剥夺感是社会不满的社会心理基础;集群认同形成壁垒分明的对峙;集群情绪为这种对抗... 印海廷: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与意见领袖的互动机制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以下简称:网群事件),特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端于网络,由... 吕锋:积极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手段——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摘要】积极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手段,不断提高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是当前各级公安机关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 张春贵:新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及应对 (本文刊于《社会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7月)【论文摘要】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群体多元分化,利益... 卢瑾:基层群体性事件治理模式转换初探 摘要:我国传统上采取压制型模式治理基层群体性事件,其特点是以权力为中心、以维稳为目标、以控制和打压为主要手段,并且重处置... 单光鼐:治理群体性事件要有新思维 5月8日,北京“京温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这些年,历经多次国际、国内盛大集会、活动,在刚性维稳的大背景下,各地强力社会政治... 戚建刚:论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治理模式———从压制型到回应型的转变 “压制型”治理模式以行政法“管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追求社会的“刚性稳定”为目标,以行政单方“强制措施”为手段,在实践操... 吴晓林 杨涛:2012年群体“群体”乱象分析 【案例】2012年国内爆发出多起规模和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如河南安阳事件、江苏启东事件、宁波镇海事件、反日游行事件... 林闽钢:论我国群体性事件管理的柔性化 摘要 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重点与难点。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管理方式整体呈现观念认识的泛政治化和管理方... 汪建华 孟泉:新生代农民工的集体抗争模式 内容提要:布洛维“生产政治”的视角强调不同生产政体在形塑工人反抗方面政治与意识形态的效果。但本研究对新生代农民工集体抗争... 张春贵:群体性事件中的新媒体作用透视 [摘要]当代中国社会面临利益群体多元分化、利益冲突不断加剧的复杂情况。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底层民众和弱势群体的利益... 刘中起 龚维斌:群体事件中的集体认同生成及其干预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国群体事件日益多发,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从爆发的频率,还是从爆发的形式来看,... 贺雪峰:农民上访、村庄政治与社会科学主体性 本文为笔者主编《农民上访研究:维权与博弈》(待出版)一书的序言。一前几天,《环球时报》编辑打电话问我对广东乌坎事件的看法... 肖唐镖: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概念、类型与性质辨析 作为民众表达意见、维护权利的政治表达行动,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在体制外抗争但不反体制、聚众但非正式组织化的抗争活动。它们更多... 吴鹏森:基层政治体系残缺:群体性事件频发背后的社会机制 中国社会的群体性事件是随着改革与发展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增多的。上世纪 90 年代初,全国每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大约几千起,1... 姚伟:新型群体性事件:一项基于风险冲突的分析 通过风险生产、转嫁损害而谋取私利的现象,导致了风险分配不公和风险冲突,并日益成为新型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抑制风险生产、... 刘琳:“无组织化”: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 群体性事件是目前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组织化”的有无及其程度,是考察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维度。“无组织化”的群体性... 王赐江:警惕环保类群体性事件高发势头 10月26日至28日,浙江宁波镇海炼化扩建一体化项目引发群众上访和集聚,警方当场扣留51人,其中13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 李晨璐 赵旭东:群体性事件中的原始抵抗——以浙东海村环境抗争事件为 作为行动上的表达,村民们通过最直接的方式保护自己,尽管杂乱但也显现了一定的效用,如若处理不当,则会形成极端抗争事件;作为... 李希光 郭晓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 中国当前社会结构变动及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并日益尖锐。因此,一部分人群为了表达对... 蔡一军:群体性事件的刑法立场与处置对策 【摘要】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群体性事件呈现多发、频发态势,极大地冲击了政府管理的基本秩序,同时对于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也... 徐昕:当代中国的群体性纠纷及其解决 一、群体性纠纷及其特征 转型中国的群体性纠纷相当突出,一直被官方视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因而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群体性事件是观察转型期中国社会的重要窗口。然而,由于其政治上的敏感性,中国的社会科学家多将其视为研究的雷区而不敢涉及,少... 环球时报:希望什邡吃的这一堑是最后一堑 从四川什邡钼铜项目立项动工,到部分群众抗议,到警察“驱散”他们,直到市政府最后宣布停建项目,一切似乎重回原点。然而在兜这... 于建嵘: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最大陷阱 要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该努力提高民众的政治信任水平。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包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对政府部门及政... 韩寒:什邡的释放 四年前,汶川地震,我去四川。隐约记得地震几天后,政府为了防止瘟疫的发生和蔓延,决定捕杀在街上没有主人的狗。作为一个特别喜... 李昌庚:维稳与改革的博弈与平衡——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定性困惑 我国应当从压力维稳型向改革维稳型解决模式转变,维稳成本向改革成本转移。实现相应保障条件成就基础上的宪政体制改革乃是群体性... 秦强 郭星华:风险社会中的集群行为 摘要: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转型社会的过渡性、阶段性和不稳定性特征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从法社会学的视角来... 付超军:宪政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探析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各地发生多起群体性事件,为了应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保障社会主义现... 高军:维稳陷阱及其破解之道 畸形的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催生了片面维稳的盛行,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陷入“越维稳越不稳”的尴尬处境。片面维稳模式下,通过金... 王小龙:群体性事件的合法性与非法性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已经进入了矛盾的多发期。经济泡沫大量出现、物价飞涨、群体性事件增多、环... 环球时报:2012,中国千万别自我误读 新年前后,宁夏、河南各发生一起规模不等的群体性事件,西方媒体报道很多。两起事件都有十分明确的利益诉求。对2012年,... 何哲:群体性事件的演化和治理策略——基于集体行为和西方社会运动理论 本文基于集体行为理论和西方对社会运动的分析,探讨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演化规律和模式,提出了治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原则、应该注... 张媛:抛开对峙思维和普世价值:乌坎,一切才刚刚开始 乌坎为何敏感?不因其是群体性事件——每年因维权而起的群体性事件高达十万余起;不因其有警民对峙、流血冲突——意外事故总是... 蔡永飞:县域群体性事件特征透析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区域和县域地方都发生了一些群体性事件,但相比之下,二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有特点。县域群体性事件主要有... 李培林:加强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和治理 认真研究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深入分析群体性事件运行的机制,对解决好群体性事件反映的利益关系矛盾,不断改进社会管理的方式... 张铁:“乌坎转机”提示我们什么 社会管理得好不好,不在于是否存在矛盾冲突,而在于能否很好地容纳和化解矛盾冲突。在法治这个核心原则之下,如何公正利益分配?... 原野:乌坎事件的起因、经过、现状以及特点 一、 事件起因乌坎村村委会将一块集体土地卖给开发商,几年来在当地居民不知情的情况下3200亩土地陆续被政府贩卖,卖地款项... 鲁伟:从广东增城群体事件看社会管理 年工业产值超过十亿元,拥有近九万人口的大敦村,在中国现有基层治理模式下,成为一个工业化与城市化脱离的典型样本 2... 单光鼐:县域为何易发群体性事件 宏观平静,微观紧张纵览近年以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可以简洁地概括为:无论是大城市或者小县城,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少了,但是单个... 邢少文:暴力事件的演变轨迹 这几年来,中国的群体性事件一直备受瞩目,从一般性群体事件,到非直接利益相关的群体性事件,从诉求解决问题,到更多地是想发泄... 钟扬:街头政治的极端与民主制度的保守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分层化已经形成,各个阶层有共同利益,也有相互冲突的不同利益。如何处理这些利益的冲突、调... 刘晨:从“读者来信”到群体性事件 一、众所周知,现在的媒体都喜欢在自己的版面上开辟一个“读者来信”栏目。其主要的目的,不是在于给“底层社会”多少“发声机会... 陈良咨:为什么会发生群体性事件? 当我们将群体性事件放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探讨群体性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就会发现自己进入了迷宫。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涉及到经济、... 单仁平:无论何因,施暴者都应受严惩 浙江湖州市织里镇从26日起发生以“抗税”为名头引起的暴力事件,几辆公安及社会车辆被烧被砸,并有商店等场所遭袭击。湖州市采... 刘能: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形象地位变迁和分类框架再构 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学术界关心的一个主要现实问题。在本文中,我们把它界定为在公共空间(无论是实质性的还是虚拟性的)... 于建嵘 单光鼐等:群体性事件呈现许多新特征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新的特征与趋势:首先,近期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诉求明显朝向抽象的不满情绪发展,可能会上升到更高层面的... 郑永年:中国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改革 随着社会抗议和暴力事件的不断增加,中国社会呈现出越来越不稳定的态势。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政府提出了“社会管理”和“社会管理... 任贤良:积极探索突发事件应急报道的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全国各地突发事件呈多发、高发态势。在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新闻报道中,我们对新闻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应急报道的管... 刘胜军:中国社会治理失序的一个样本 大连市8月14日下午决定,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立即停产并尽快搬迁。搬迁一个2009年6月投产的大型项目,无疑是一个痛苦的... 于建嵘:社会冲突与刚性稳定——对近期中国社会稳定形势的分析 群体性事件不是针对政权的政治性活动,不会影响到中国政治统治的完整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然而,当前... 徐佳 黄章晋:“城市内战”预言成真 骚乱背后深藏隐患 广东潮州和增城发生的骚乱事件,对那些在网上私下传播的视频跟进新闻的亿万网民来说,只能以目瞪口呆来形容。今天,中国网民已习... 丁礼庭:上访及群体性事件在现有体制下无法解决 目前,许多学者都在研究中国社会中的民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从事发原因、事件性质、到结果和社会影响等等,当然主要的还是寻求解... 肖唐镖 孔卫拿: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后果 鉴于国内群体性事件后果研究相对稀薄的现状,以及本土民众抗争经验与西方社会运动社会的情境差异,国内研究应迫切解决好以下几个... 陈锋:维权还是出气? 自1990年代初期开始,对农民集体上访、农村群体性事件等相关集体行动的研究便受到学界关注,总体而言,都是在基于利益表达的... 李楯:积极面对“群体性事件” 2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一种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新表述颇引人关注,这种表述明确提出:“一旦如果发生了突发性的群体... 郑风田 刘杰:从群体性意见到群体性事件:一个观念的澄清 内容提要: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意见表达的一种极端方式。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客观上促进了当地地方治理的明显改... 相对剥夺与相对满意: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分析 摘要:群体性事件——部分群众与行政当局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是一种典型的集群行为。2004年发生的重庆万州事件,可...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 [摘要] 2007年四川“大竹事件”、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和2009年湖北“石首事件”,均由普通人的非正常死亡这一... 张静:义乌外来工为什么愿意使用法律 摘要: 由于进入法律解决的困难,劳资冲突往往是社会群体事件的重要起因。但是,义乌工会运用独特的半行政、半团体身份,将各类... 石勇:从二元博弈到三元博弈——县域社会矛盾观察 世界上存在着众多被遗忘甚至被废弃的角落。可以说,在2008年6月28日之前,瓮安,贵州,从来没有引起过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 刘军奎:群体性事件:基于实践社会学视角的认识与反思 [摘 要] 群体性事件是中国社会转型与建设实践过程中的伴生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都需要在实践演进的动态进程中去寻求... 于建嵘:把握突发事件中的社会群体心理 近年来突发事件日益增多,对这些事件处置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后果大小和影响程度。从目前来看,各级政府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虽然有... 董天策 钟丹:当前群体性事件报道的回顾与反思 摘要:群体性事件报道是我国新闻界近年来展开的一个新兴报道领域。本文主要对2008年以来的群体性事件报道作了回顾与反思,分... 王赐江:集体行动与集群行为 摘要:目前,起源于西方的“集体行动”理论中并不能完全涵盖中国复杂多变的社会冲突情形,尤其是那些由非特定群体自发开展的体制... 陈先兵:利益意识、规制演进与农民群体抗争 摘要:本文通过对华北鲁县一起林场产权纠纷事件的分析,说明诱发农民群体性抗争事件的原因是权力支配型的治理结构与农民利益诉求... 于建嵘:罢工不是群体性事件 时代周报:近来发生的一系列员工自杀事件将某些企业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些企业本身是否能够被认为是所谓的“血汗工厂”都引起... 王扩建:网络群体性事件:一种新型危机形态的考量 摘要: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社会政府面临的一个新挑战。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独特的场域、主体、客体,而且具有瞬间爆发性、虚实交... 于建嵘:寻找干群关系的和谐支点 改善干群关系,离不开转变干部作风,但更为关键的是要规范权力的运行和监督,树立服务本位的权力观。干群矛盾的背后,是利益分配...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特征 群体性事件是观察转型期中国社会的重要窗口。然而,由于其政治上的敏感性,中国的社会科学家多将其视为研究的雷区而不敢涉及,少... 陈潭 黄金:群体性事件:若干理论的多向度阐释 内容提要: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大时期,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结构正经历着... 单光鼐:尽快开启越来越逼近的制度出口 群体事件仍处于初始阶段这些大大小小的“坏故事”警示我们,留给社会治理可供选择的时间、空间已变得逼仄回溯观察2009年群体... 郭于华:群体性事件与信息黑洞 胡锦涛总书记向全体人民发出的“不折腾”号召似乎未能得到很好的响应,近年来中国愈发进入了一个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时期。据《20... 孙立平:群体性事件断想 群体性事件是一个过于笼统的概念 最近几年时间,群体性事件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众人关注、非常敏感但又缺乏充分讨论的问题。... 汪玉凯:面对群体性事件,政府该如何反思和应急 近年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一直呈频发和上升的趋势。对于这一现象,除了一般的分析外,我认为还要更多地从地方政府自身找原因。... 徐勇:接点政治: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县域分析 [摘要]现阶段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特点是“由乡入城”,规模和影响大。本文提出“接点政治”的概念,认为在社会结构性变革... 郑永年: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崛起说明了什么? 中国有关部门前不久公开表示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最为突出的问题,指出了群体性事件的四个主要特点。第一,重... 张爱军:群体性事件概念之名实辨析 [论文摘要]群体性事件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这一概念已经不能反映事件本身的真实内容。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实质是维权事件... 单光鼐、蒋兆勇:县级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矛盾对立 [内容提要]现在地方上出现的“乱子”就是地方的上层精英制造出来的当地政府与民众的冲突,而不是农民和国家的矛盾。从本质上... 于建嵘:有一种“抽象愤怒” 近年来,尽管国家大局保持稳定,但仍可以说暗流涌动,时局“殊不平静”。我一直关注的社会泄愤事件和网络事件也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张锋: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要有创新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转型社会下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加剧,社会结构深刻变迁。社会利益分化组合,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利... 新华社:群体性事件中少用“不明真相” 新华社记者黄冠 新华网北京7月28日电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发布有关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时,爱用“不明真相人员”“不明真相群... 刘洪波:石首事件处置过程一无是处 (原题:石首的小计与大信)石首事件的处置过程,可以说一无是处,地方政府理应深自反省,并被严厉问责,官员是否有渎职行为,... 杨鹏:石首“秋后算账”是一错再错 “秋后算账”是石首事件处置不当的延续,遗憾的是,石首一错再错。其实,真正需要被“秋后算账”的是石首当地官员。可不是,当地... 于建嵘:化解泄愤事件根本在恢复民众对基层党政信心 2009年6月17日至21日,湖北石首市因一男子意外死亡引发了部分民众与警察及武警部队的肢体冲突。这是继2008年6月2... 卢加明:群体性事件对和谐社会意味着什么? 我们常可以看到“和谐”的身影,或者是政府维护稳定,或者是朋友间的戏谑,或者是一只只“河蟹”,但从未间断过的群体性事件却... 十问于建嵘:把解决问题的目标定在县 从2008年到2009年,以往不为人知,或者媒体报道较少的群体性事件,持续曝光于公众面前,最近的石首事件,可算其中的典... 胡舒立:群体性事件求解 需要有针对性地去除事件显现的深层次制度积弊,并推而广之;更需要探索减少大规模群体性冲突、预防冲突升至对抗的机制,求和谐... 刘俊祥:行政三分化和法治化有助于化解群体性诉求的暴力化 内容提要:推行“行政三分制”,走“法治政府”之路,通过设立“政府申诉中心”等,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救济与行政司法制度机制,... 刘国林:参与处理石首事件的一些感言 2009年6月17日,石首市高基庙镇长河村5组青年涂远高在石首永隆大酒店非正常死亡,引发了一场警民对峙、武警与群众发生... 邵建:石首政府为何不做“第三方” 近前发生的石首事件是去年瓮安和孟连事件的升级。一个厨师命案,造成府民之间的冲突,甚至对峙,以致政府要动用数千警力来平息... 白岩松:湖北石首事件 无证据凭什么叫不法之徒 央视《新闻1+1》6月25日播出《石首,为何再度“失守”?》,以下为节目实录:白岩松观点:一旦当政府的声音不能主动在第... 刘洪波:谁该负石首事件的不当处置之责 相比于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同样属于群体事件的湖北石首事件出现了信息发布上的倒退。涂远高之死是一个引子,数万人聚... 晓宇:石首事态已经平息信息仍需透明 石首事件,堪称一个意外,它是去年瓮安事件以来群体性事件新闻发布的一个意外,它是网络时代民众现场围观并“不明真相”的一个... 魏英杰:石首事件与网络围观时代 近日湖北石首市一名酒店青年厨师的命案,最后发酵为一场冲突。6月23日在石首指导“6·17”事件后续处置工作的荆州市委书... 王生坤:重塑基层政府公信力迫在眉睫 和以前所有群体性事件一样,关于石首事件的新闻报道中依旧存在“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正是这部分群众导致了事件的发生。表面... 展江 于建嵘等:石首事件:政府如何面对“麦克风时代” 访谈时间:6月24日晚8点-9点嘉宾:展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媒体观察家单光鼐,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 南都社论:石首事件缘于政府与民众缺乏有效沟通 6月17日,湖北石首市曝出一名青年厨师的命案。由于对警方的初步调查结果存有疑问,以及有传言警方将抢尸灭证,民众于19-... 陆侠:由石首案看政府如何应对群体事件 近日,湖北石首市一名酒店青年厨师的命案,在种种传言的发酵下酿成冲突。与此前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相比,石首的局面更为复杂,... 彭天宇:农民工大量失业情况下的我国群体性事件分析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力也不是以往所发生的可比拟的,加上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大量农... 朱力:中国社会风险解析——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冲突性质 [内容提要]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无论是客观数据还是主观感知,都显示中国已经处于一个社会冲突事件的高... 于建嵘:群体暴力袭警案何以频频发生 如果不能进行体制改革,不能建立政府对民众负责任的制度,作为国家行政系统的组成部分的公安机关及其负责人,就不得不为了迎合地... 于建嵘:不能用所谓的“社会敌意事件”来误导社会 面对目前群体性事件,整个社会需要理智,执政者需要智慧,研究者需要的是品格。我们是研究者,我们要有学人的基本品德。我们不要... 于建嵘:社会泄愤事件中群体心理研究——对“瓮安事件”发生机制的一种 社会泄愤事件的发生具有复杂的群体心理原因。事件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借机发泄、逆反、盲从、法不责众等心理,如何防范和疏导这种... 2009年被称群体性事件高发年 处理分寸亟待把握 针对2009年社会和谐稳定面临的新形势,新闻周刊专门邀请长期在一线采访群体性事件,素有研究的3位本刊记者,请他们进行预... 于建嵘 单光鼐:群体性事件应对与社会和谐 访谈时间:200年12月25日嘉 宾于建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单光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主持... 秋风:群体事件频发在于没有合法表达机制 新华社报道,11月3日,重庆出租车举行全城罢运。罢运的原因是出租车车主多次向主管部门反映运价低、加气难、黑车多、罚款多等... 刘能:当代中国群体性集体行动的几点理论思考——建立在经验案例之上的 [内容提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伴随着新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认同群体的诞生... 毕研韬:瓮安事件与管治危机 6月28日下午,贵州省瓮安县数万余人冲击县公安局及县委县府,“最终酿成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事件导火索是一名女中学生... 阮思余:群体事件频发呼唤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以瓮安事件为标志,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系列的群体性事件。不管我们如何定性这些群体性事件,也不管当局如何处... 艾明江:从贵州瓮安事件看中国当代基层民主的困境与出路 6.28日的瓮安群体事件不是偶然的地方性骚乱,也不没有如官方定义的“打砸抢”那般简单,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群体性事件背后,更... 云南孟连警民冲突调查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伍皓 伍晓阳经过4天的艰难协商,7月19日在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发生的一起警... 徐贲:善待底层民情 群体性事件历来都有,但未必受到重视。只是当群体抗议行为真的成为对现有社会、政治秩序的“威胁”时,这类事件才会得到一点重视... 于建嵘:再论社会泄愤事件:瓮安事件的反思 造成管治困境主要有两大直接因素:一个是社会不满群体的存在;一个是政府管治能力的低下。要科学地预防和处置此类事件,要加强民... 吴稼祥:黑恶势力是在“公然挑衅”,还是在“公然勾结”翁安县政府? 学习就是承认自己可能做得更好,换句话说,当下或以前可能做得不好或不够好。这虽然和公开承认自己犯错误还有一段距离,但已经不... 赵俊臣:贵州瓮安事件的10大警示 “6·28”瓮安事件后,贵州省官方首先进行了反思。6月30日,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与当地群众座谈时说:“从这起事件来看,... 张鸣:瓮安群体性事件与信息公开 这两天,贵州瓮安县民众围攻县政府的群体性事件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应该说,群体性事件跟流长飞短的小道消息是孪生兄弟,从古... 谢泳:设法解决群体事件中谈判者缺席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已大致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群体。由于各种利益群体间的差异一时很难消除,所以中国社会近年发... 徐贲:“群体性事件”和暴力问题 2005年7月7日,中共组织部第一次亮相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受到中外媒体的瞩目。发布会上,中组部副部长李景田... 李琼:边界冲突——以S县某群体性冲突事件为个案 内容摘要:群体性冲突事件是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试图以变动发展着的边界为理论视角,通过对一个冲突案例的... 孙晓晖:引发群体事件的深层社会原因 群体性事件频发是当前社会矛盾的一个新特点。群体性事件突发性较强,处理起来比较棘手,解决不妥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群体... 于德宝: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原因 [摘要] 当前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出现一些新特点,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韩三洲:为什么群众总是不明真相 近年来,国内屡屡发生一些较大规模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如万州事件、汉源事件、定州事件乃至前两天媒体披露的发生在安徽池州的群... 郑永年:中国越来越多社会群体事件表明什么? 最近在重庆、四川、河南等地发生的群体事件再次把外界的注意力导向了中国是否会发生一场社会革命的问题。重庆事件很典型。一个自... 蒋兆勇:柔性处理群体事件的理由 汉源事件已平息多日,但是对汉源事件的定性及其处理方式却是值得关注。虽然瀑布沟水电站的移民补偿引致骚乱,虽然持续的骚乱有可... 于建嵘:在农民反抗的背后——湖南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近年来,村民采取集体行动对抗基层党委和政府的事件时有发生。村民们在少数农村权威人士的领导和组织下,或集体上访,或联名起诉... 曾向红 陈亚州:抗争政治影响社会变迁的途径、机制与能动性初探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抗争政治研究中一个亟须认真研究但尚未深入探讨的问题——抗争政治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依据抗争主体对社会... 刘晨 张甜甜: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态势、特点与治理的意义 群体性事件中的暴力与冲突,会伤害到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无论是因为劳资关系引发的,还是因为环境问题所致的集体抗争行为,都造... 广东省委副书记谈群体事件:要为底层民众着想 广东省群众工作经验交流会昨召开 省委副书记、省社工委主任朱明国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设身处地为底层群众着想 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