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前车之鉴--—日本“福知山线脱轨事件”的启示 谁是事件的元凶?2005年4月25日上午9点19分,一列行驶在普通路线上由宝塚开往大阪、京都方面的“西日本旅客铁道株式... 童潇:动车事故负面影响岂可归罪于媒体和公民? 5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在“轨道交通安全的保障”主题讲座上称,“7•23”动车事故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曹鎏:从温州动车事故处理看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 【摘要】国务院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问责处理构成继非典之后,我国问责发展进程中的另一标志性事件,我们... 宋华琳:铁路事故调查法律制度的建构及反思 摘要: 在铁路特大事故调查过程中,应将铁道部官员排除在事故调查组之外,应建立动态更新的事故调查专家库,明确专家的遴选机制... 崔宇:2011,温州之殇与中国之变 过去一年,温州发生了很多故事:从去年12月底温州乐清市寨桥村原村主任钱云会死后引发的争议,到“7·23”甬温线动车相... 加藤嘉一:谁为中国高铁负责? 在2012年到来之前,中国正式公布了7·23动车事故的调查报告,终于为这件2011年中国最敏感的事故画上了一个官方的... 赵希渝:是什么让动车与PX化工变得不安全? 从七月下旬到八月中旬,这一个月间国内影响最大的两件公共安全事件,一件是7月23日甬温铁路动车追尾事件,另一件是8月8日... 潘洪其:新闻发言人制度须走出“困境” 铁道部近日任命原哈尔滨铁路局党委书记韩江平担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原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王... 徐贲:新闻发言人不是辩护律师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高铁7·23事故中“失言”后被调职,据报道,有人对此表示惋惜,认为王勇平“非常干练、是一个集反应... 赵家鹏:铁道部腐败传染症 官帽、车票、车皮、设备招投标、工程转包,铁道部拥有太多的可兑换资源。封闭环境下,这些资源无可遏止地演变成溃败黑点,十数官... 请保住伊伊的双腿! ——致铁道部的一封公开信 小玮伊是7.23甬温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最后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孩子。抢救后小伊伊左腿被诊断为挤压综合症,经过医疗组全力... 魏永征:《人民日报》向何处去? 此次723温州动车特大事故,除了铁道部成为众矢之的外,《人民日报》也被狠狠扫了一把。但这不是无辜受累,而是自己的表现激起... 秋风:新调查组独立性提升,事故调查更可信赖 8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充实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和专家组。名... 郑永年:中国动车事故的制度反思 浙江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之后,中国社会对此的方方面面、不同形式的反应所释放出来的信息既令人惊讶,也令人深思。实际上,诸如... 彭晓芸:站着把新闻做了——呼之欲出的媒体人“价值共同体” 见到徐璐时,像她创办的民间基金会的名字“台湾好”那样,我想到的是“徐璐好”。你已经想象不出来,她是一位20几年前奔跑于一... 谢盛友:列车正点到达 列车正点到达《列车正点到达》(Der Zug war pünktlich)是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尔(Heinrich ... 刘远举:铁道部“去行政化”之辩 自京沪高铁开通以来,争议不断。关停K、T列车,引发民众“被高铁”的抱怨;各种不停的小故障,让高铁持续成为新闻焦点;关于铁... 伟达:中国难题——核心秩序的紊乱 目前可以判定:所谓中国“7·23动车追尾重大事故”,其实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动车毁,乘客亡;另一个是政不通,人难和。... 邱震海:认真研究中国转型的深层逻辑 中国温州7.23动车相撞事故,这几天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其原因不仅在于高速铁路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之一,其安全性受到质... 黄波:“高铁时代”:神话与现实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将铁道部及其主导、力推的高铁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这在铁道部和中国高铁的历史... 莫于川:通过改革医治“7·23”交通事故暴露出的政企不分弊端 距“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事故不过三年零三个月,就发生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事故,而且这只是近期诸多铁路事故中... 张宏:做有良知的媒体 做媒体,首先要有良知;没有良知,纵然有生花妙笔,写出的只能是一篇篇令万人唾弃的丑文。7月23日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的报道,发... 杨晓刚:让我们珍爱那个小依依 723火车追尾事件发生后,铁道部发言人的气焰嚣张,似乎隐含着这样的潜台词:火车都让你们老百姓坐翻了,我们正在忙着施工抢修... 吴晓林:中国“网络理想国”与公民权的扩大 中国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几乎成为千夫所指的“人祸”。多日来,充斥网络的,除了为死者祈祷以外,更多的是对铁... 王旭明:写给勇平兄的一封信 作者为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勇平兄:你好!几天前在“金话筒”颁奖仪式上见到你,虽还未发生“甬温线7?23特大事故”,但已感觉... 宋鲁郑:高铁悲剧的冷思考 7月23日温州动车追尾相撞事故举世震惊、举国哀伤甚至举国愤怒。中国的高铁瞬间从海内外华人的骄傲变为国殇。铁道部也从创造各... 张钰铖:爱国贼 中国最牛逼的一点,是经过数年努力,终于统一了社会价值观。孔子花了两千多年才完成的任务量,我们二十年就干完了。如今,所有的... 郑克中:权力对生命的蔑视 7月23日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和救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不满。按理说,面对这么多同胞亲人生离死别的痛苦和眼泪,作为肇... 王南:高铁事故应成为反思和改革的起点 高铁追尾事故已造成39人死亡,190多名伤者还在救治过程中,11人病情危重。面对特别重大事故,铁道部相关负责人道了歉,并... 小一:朱平,让我代替你去看未来 一7月23号晚上8时44分,当我给你发完“一起去看变形金刚”的短信后,我看到网上说杭州到温州的动车出轨了。我拿起手机就给... 马九器:唯有真相才是最好的祭奠 今天是“723”悲剧遇难者“头七”之日,相信无论天涯还是海角,一定有无数的生者,不管相识与否,在网络在心里在现实中,点燃... 斯伟江:铁轨上下,命比纸薄 温州和谐号动车追尾,死伤甚众。在未查明事故原因之前,铁路部门连同地方政府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毁尸灭迹”。所谓毁尸,不光是... 雷希颖:人祸猛于天灾的中国 截至文章出稿,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39人,受伤近两百人。事故发生以后,众多媒体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放到了“人祸... 郑浩:“政府绝对正确”的年代已经过去 “7·23甬温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中国铁道部发言人一句“反正我信”引起社会极大反弹。他的言外之意无非是:你们应... 要速度,但不要带血的速度 我们并不反对发展高铁,但我们反对冒进地发展高铁,尤其反对在利益、政绩驱使下冒进地发展高铁。我们要速度,但不要带血的速度。... 石龙洪:一问7.23动车事故:“高铁中国”是现代国家吗? 最近两天非常的不平静,7.23温州动车相撞事故成为最重要的焦点事件。一方面,国人皆为在事故中遇难、受伤的人哀悼、伤怀;另... 李光杨:关于动车事故的一点看法 动车相撞的惨剧已经发生几天了,报纸、网络、电视媒体上的报道不计其数。除了几家喉舌性质的媒体之外,大多数媒体都将追求事件真... 张钰铖:谣言止于胜者 从2008年瓮安事件以来,我国政府的公关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刚开始出了事只知道拼命解释,解释不通就说是俯卧撑,结果越解释... 王建勋:铁路私有化急不可待 “7·23”动车追尾事故造成的灾难,迫使人们反思铁路制度安排的种种弊端。联系到近年来铁路系统出现的诸多问题,从高官腐败到... 秋风:高铁:不惜一切,只为政治象征价值 过去几年,铁道部一次又一次地对外发布中国高铁建设的伟大成就,其中最为重要的指标是里程和速度。铁道部官员对这样的成绩顾盼自... 易宪容:723温州动车惨剧意味着什么? “7·23”动车特大交通事故意味着什么?首先是几十条活生生的生命突然没有了。看到年青父亲听到女儿的遇难瘫坐在地时,看到遇... 卓勇良:铁道部政企合一体制应尽快改革 温州出力救人,且垫款2000万元,承担下了最难的接待死难者家属的任务,不知道铁道部今后如何来还温州的这个情。对于我们温州... 中国青年报:德国高铁惨祸后如何重建信任 1998年6月3日,一辆运载287人的德国城际特快列车(ICE)脱轨,造成101人死亡。事后,秉持着“专业精神”的德国各... 南都社论:恢复秩序高于抢救生命,是令人心寒的价值莽断 摘要:7月23日那个夜晚,从两列动车相撞的瞬间开始,所有的人,所有目光,都聚拢在这个点上,始终无法移开。时间在艰难地推移... 高人:如此“忽悠”,一边呆着去! 在网上,看了看铁道部发言人在“7·23”事故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的视频。这是一个不合格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政治素质都没的恭... 宋鲁郑:高铁悲剧:安全 高科技之殇? 一个月来,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分别发生了耐人寻味的事件:中国连接北京和上海的高铁开通运营、美国航天飞机长达三十年的... 韩寒:脱节的国度 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丧心病狂,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克制忍让。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颠倒黑白,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 陈季冰:铁路体制改革再没有借口拖延 23日晚发生在浙江温州境内的动车追尾致重大伤亡事故,已经书写了中国铁路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虽然受伤人员的抢救和事故原因的调... 刘胜军:大干快上令人忧 近日,一系列交通悲剧使国人倍感焦灼。温州、杭州接连发生桥梁坍塌事件,刚投入运行的高铁一再遭遇停电折磨,尤其是7月23日晚... 王小东:中国的问题,究竟是体制问题、腐败问题,还是快慢问题? 核心提示:如果中国停下飞奔的脚步就能换来灵魂、道德和良知,列车就能不脱轨,桥梁就能不坍塌,道路就能不成陷阱,房屋就能不成... 石龙洪:动车事故后的国家与公民:对垒还是合作? 温州动车事故已经过去快3天,但对事故的讨论、汹涌的民意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沉寂,反而公众的愤懑情绪变得更加剧烈。民意的焦点集... 叶铭葆:事故调查不是自查 7月23日发生在温州的动车追尾脱轨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至今已过去三天,然而,国务院的事故调查组仍未成立。国人所得... 人民网评:珍视动车事故面前的人性力量 有人说过,灾难是一面镜子,或者试金石,它可以让你看到平时看不到,甚至想不到的真相。7月23日晚8时,北京至福州的D301... 人民网评:24小时内免掉局长,只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步 据人民网报道,7月24日下午,铁道部党组研究决定,对发生甬温线“7·23”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 人民网评:缺乏安全的发展不要也罢 动车追尾造成的惨剧,据称事故原因是“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的”。耐人寻味的是,铁道部4天前就曾警告近来雷电对设备安全造成较... 人民网评:别让生命沦为事故频发的牺牲品 据报道,23日晚发生在浙江温州境内的动车追尾事故,截至记者发稿时,受伤人数上升到210人,死亡人数上升至35人,有19人... 人民日报:高速时代尤须系好“安全带” 这提醒各级管理者,在“风险社会”到来之际,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要求我们具备前所未有的风险意识。当列车在铁轨上飞驰,管理系统... 南都社论:动车温州追尾事故,直面公众质疑需要彻底 本质上,动车追尾事故的反思并非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发生于7月23日晚浙江温州境内的动车追尾事故,到目前为止已... 环球时报:高铁是中国必须经历的自我折磨 铁道部昨日就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道歉。这起事故再次把铁路系统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国铁路处在走向世界领先水平的特殊阶段,又同... 郎咸平:高铁时代的恐慌 温州动车追尾是如此的让人痛心。近期高铁意外频发,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到底有没有必要搞高铁?之前我们说过了经济为何恐慌,... 不该发生的事故为何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近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7月23日,这是令中国铁路人心中悸痛的一个日子,也是中国铁路史上让人悲伤的一天。追尾... 十年砍柴:中国这辆“和谐号”动车将驶向何方? 今天,我在新浪发了一条微博:“腐败恐怖主义初期,中产者似乎不用担心。你不用下井挖矿也不用去流水线上打工,因此不需要担心矿... 祝华新: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了 动车追尾,网民无眠 7月23日20时许,温州境内,D301次列车与同向行驶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火车车厢从高架... 高铁之乱:“不可能”的事故 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介绍,“7·23”动车追尾事故原因初步查明,只待有关方面权威发布。 信号系统地面设备本身的设计问题使... 北大教授呼吁紧急设特别委员会调查动车追尾真相 北大教授呼吁特别调查昨天,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在微博中提出:“温州特大事故震撼人心,铁道部自家调查难以服众,呼吁全国... 中国青年报:永不抵达的列车 7月23日7时50分在北京这个晴朗的早晨,梳着马尾辫的朱平和成千上万名旅客一样,前往北京南站。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个中国... 新京报:动车脱轨事故全程回顾 村民以百米冲刺跑去营救 7月23日晚,风雨交加,D3115(杭州—福州)从永嘉站离开,晚点近半小时,在距“温州南”12公里处,遭遇雷电,中途停车... 财新网:记者质疑铁道部新闻发言人 7.23”甬温线(宁波至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26小时之后,官方新闻发布会终于在温州举行。但短短的30多分钟内,铁道部新... 纽约时报:中国:火车坠毁加深对安全问题的忧虑 IAN JOHNSON/文 格桑/翻译 北京-中国东部发生的火车伤亡事故增加了公众对安全问题的担忧。一直以来,中国的城乡... 中国青年报:温州动车之痛——中国科技与人文之殇 温州动车相撞造成的人寰悲剧,很难有充分的理由这只是一次偶然。中国铁路运营体制的积重难返,以及在备受诟病下依然故我的顽冥不... 国际先驱导报:从“一片骂声”中听取民间智慧 【编者按】高铁故障了,骂!航班晚点了,骂!官员腐败了,骂-…在拥有近5亿网民的中国互联网上,一打开网页,劈头盖脸的骂声一... 中科院院士简水生:让时间去考验京沪高铁吧 京沪高铁刚刚开通十多天,就已发生多起故障,共造成数十趟列车晚点,以致人们惊呼:高铁变成了蜗牛。 值得探究的是,尽管有工程... 高铁事故引发国民对安全的关注 昨天发生的火车事故让国民开始担心高铁的安全度。根据新华社报道,前车断电20分钟,后车追尾,目前事故已经造成35人死亡,2... 中国青年报:2011年7月23日21点11分! 我不想在深夜写日记,特别是2011年7月23日的D3115次动车,那些脆弱的生命总是在压抑着我的胸;可我心里始终有个写出... 东方早报:铁路自动制动系统尚未实现 针对7月23日甬温线列车严重脱轨伤亡事故,多名铁路轨道专家昨天指出,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初步判断事故主要原因指向信号控制... 陈晓苏:7.23温州动车相撞始末——动车乘客讲述事发经过 我只会描述我经历的客观事实,并基于这些客观事实抒发我主观的感受和看法。对于政府是如何救援桥下车厢幸存者的,撞车时间到底...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7.23动车追尾事故? 毫无疑问,这类事故往往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为,在我国的铁路系统设计上,实行的标准往往十分严格,而设计理念也往往从“不怕一... 刘植荣:中国重大铁路事故一览 1、1971年12月7日,451次近郊旅客列车和837次货车在京广线琉璃河站发生尾追相撞的重大行车事故,铁路职工和旅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