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梁漱溟 登录

贺照田:四民社会论与阶级论的辩证——从梁漱溟关于国民党建党的思考说

谢谢论坛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次重要的会议,让我有机会把我近年关心的——如何把四民社会论视角和阶级论视角建设性地结合成一个...

汪晖:文化守成主义,抑或现代儒家激进主义

现代儒学者不能仅限于书斋研究澄清礼乐规范,或用游魂说为自己的无力开脱,而应该结合当代中国和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与挑战,...

刘百淞:作为新文化运动右翼的梁漱溟先生

【作者按语】承蒙宋逸民先生提携,有幸参加首届洙泗论坛暨“追随梁漱溟先生——梁漱溟先生与孔学重光”学术研讨会,见证洙泗...

魏衍华:梁漱溟论“周孔之教”与中国文化

自“世界大交通”以来,西洋势力和西洋文化的东来,给“千百年来未有之变局”的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如何回应西方势...

汪丁丁:梁漱溟先生的几件往事

梁漱溟的著作,我最近重读,与熊十力与马一浮的著作同时阅读,比十几年前方便了,因为有了陈来主编的北京大学出版社版本比照...

闻翔: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社会学——以“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为线索

内容提要:梁漱溟从未将自己视为社会学家,但其人生史却与同时代的社会学人有着一些微妙的交集,其关于“中国问题”与“人生问...

唐君毅:民国初年的学风与我学哲学的经过

今天我讲的题目,就假定说是我个人学哲学的经过吧。最初,我想是随便的谈谈,没想到有这么多的同学。我想这样,专门说我个人...

马勇:梁漱溟对中国传统社会认识之重估

[摘 要]梁漱溟是现代中国政治史思想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的特殊性在于他有一套完整的逻辑自洽的解释能力,因而从他...

罗志田:梁漱溟与他的中国文化“早熟”说

梁漱溟曾借助孔子说的“过犹不及”,强调中国和印度文化都是“早熟”的文化,因为拿出太早,所以“停滞不动”,各方面显得都不...

干春松:梁漱溟的“理性”概念与其政治社会理论

内容提要:理解梁漱溟的思想,须基于对其哲学的核心观念“理性”的认识。通过对梁漱溟的不同时期的“理性”概念之含义的梳理,...

钱理群:乡村建设是梁漱溟找到的中国文化再生自救之路

梁漱溟(1893 —1988)无论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还是我们这里着重讨论的 20世纪 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

黄玉顺:梁漱溟先生的全盘西化论

梁先生提出过“全盘承受”、“通盘受用西方化”,但也表明“西化”其实并非“中西”问题,而是“古今”问题。所谓“西化”或“西...

俞祖华:梁漱溟民族复兴思想析论

内容提要:梁漱溟曾对民族复兴问题做过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提出了视角独特、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的民族复兴思想。他认为民族复兴...

罗志田:后五四时代梁漱溟与胡适的争论

辛亥鼎革后,由于中国接纳了西方的共和政制,当政者又一度采取了祭孔等貌似“复古”的举措,而趋新者则努力推动文化的更新,...

钱理群:读梁漱溟

梁漱溟关于乡村建设运动的志愿者的精神陶炼的论述,还有许多,诸如“如何看待真理与错误,成功与失败”,“以出家的精神作乡村工...

罗志田:文化的眼光:梁漱溟认识取向的特色

【摘 要】民国初年是中国新旧学术典范的过渡时代,不仅有“化民成俗”和“为学术而学术”两种基本取向的对立,就是从认识到表...

马勇:梁漱溟的“非常十年”

梁漱溟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富创造力的思想家,其影响力持续时间也最长。 他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右翼,在新文化运动巅峰时期...

梁钦宁:我的爷爷梁漱溟

一、对“文革”抄家祖父的态度 一九六六年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祸及无数家庭。祖父的家庭也未能逃脱被红卫兵...

丁耘:中国哲学无法不直面梁漱溟的遗产

三联生活周刊:梁漱溟凭一篇《究元决疑论》,以中学学历被蔡元培聘任为北大教师的故事为人津津乐道,人们常以此说明蔡元培之...

刘晨:为什么要在桂林纪念梁漱溟逝世30周年

(一) 一个人是需要有生命价值的,这是我一直给自己,也是给学生强调的某种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的意义在于,你的“存在...

坂元弘子:回忆梁漱溟先生

中国恢复高考后不久的1981年9月,我还是日本东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的博士生,以第三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第一批高级进...

郭齐勇:“特立独行 一代直声”——梁漱溟的人格和著作漫谈

梁漱溟先生1988年6月仙逝之后,华人知识界颇有一些震荡和回应,国内及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诸国刊发了不少纪念文字,...

罗志田:反思现代性:梁漱溟论世界文化的过渡时代

从西化向中国化的折返 在后五四时代,梁漱溟忽然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那时他最引人注目的举动是推动了关于东西文化的讨论...

罗志田:文化东西:梁漱溟之问的时代性

五四学生运动后,此前并不出名的梁漱溟,因拈出东西文化问题,而一举成为众矢之的,可以说“暴得大名”。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

许纪霖:梁漱溟:狂出真性情

在现代中国知识圈里,狂者可谓不少,但最狂的大概非梁漱溟莫属。1942年,梁漱溟从沦陷的香港只身突围,一路惊险,别人都在...

罗志田:凭直觉成大学问:梁漱溟的治学取向和方法

“五四”前后因一本书而“暴得大名”的有两人,前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后即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林同济以前...

潘家恩 张振 温铁军:“铁钩”与“豆腐”的辩证——对梁漱溟20世纪

梁漱溟思想曲折及其历史意涵启发我们,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乡村革命乡村建设本来就影响交融、相互转化和覆盖交叉。乡村建设在百年...

龚刃韧:梁漱溟与孙冶方:中国宪法史上值得书写的两位人物上值得书写的

梁漱溟和孙冶方都不是法学家,很少有人会把两人的名字与宪法联系起来。说起梁漱溟,人们想到的是这位曾经的北大教授,上世纪3...

张建安:梁漱溟如何交到真朋友?

寻求志同道合之人 著名思想家梁漱溟一生注重交友,朋友也非常多。他的朋友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比他年龄大很多的忘年...

董成龙:梁漱溟的“建国运动”

梁漱溟自承既非“学问中人”,也非“事功中人”,而是“问题中人”,一个“本着自己的思想而实践行动的人”,他历经三朝,既“...

梁培宽:《梁漱溟往来书信集》前言

创造朋友团体,永念师友情谊 为先父梁漱溟辑录整理其书信并出版,前后有四次。1993年《梁漱溟全集》(山东人民出版社)...

郭齐勇:现代三圣——梁漱溟、熊十力与马一浮

主持人: 我们京师人文宗教讲堂的儒学系列讲座今天非常有幸请到郭齐勇先生,欢迎欢迎!郭先生是我们当今儒...

朱汉国:论梁漱溟的“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部分网页由于版本太旧不能打开,请更新至最新版本。此外手机用户无法阅读此文)。...

杜保瑞:从当代儒佛辩诤谈中国哲学研究视野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当代中国哲学界对於儒佛辩诤问题的处理内涵,藉由二十世纪当代中国哲学家的意见,呈现此一议题的当代面貌...

梁漱溟: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

([说明]本文写作于1969年,初次发表于1979年《中国哲学》第一辑。后收入《梁漱溟全集》第七卷。现据《全集》文本...

马勇:梁漱溟晚年口述

新年伊始,友人送来刚出版的《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接读之后,颇多感触。我相信这本书应该会是2006年最有亮...

艾恺:《这个世界会好吗》序

我非常荣幸能为这本小书作序。 我想先说说我与梁漱溟先生两人对谈的因缘。 我在哈佛读书的时候,对梁先生的生平志业产生兴趣...

梁培宽:《这个世界会好吗》后记

23年前,美国学者艾恺教授访问先父梁漱溟,连续长谈十余次,存有录音磁带,如今全部转为文字成书问世。可说这是原本不曾料想...

梁漱溟 艾恺:《这个世界会好吗·希望跟着王阳明走》

梁:两种执,我执,一种叫“分别我执”,“分别执”;一种叫“俱生执”,“俱生我执”。“俱生我执”就是与生俱来的,就是不等...

郭齐勇:现代三圣:梁漱溟、熊十力与马一浮

三先生及其门生故旧属于一个文化共同体。梁先生是文化学者兼社会活动家,熊先生是起于草莽的哲学家,马先生是国学大师,精通经学...

梁培宽:梁漱溟:逝去的儒者

  “这个世界会好吗?”1918年的一天,刚被聘到北大教书的梁漱溟,在与父亲探讨欧战新闻时,被父亲问了这样一...

余斌:梁漱溟与冯友兰“泯恩仇”

赵朴初说梁漱溟“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前面四字是不用说的:他晚年最为流行的一张照片,戴着家居小帽的,几乎被当作他的标...

吕新雨:梁漱溟论革命党与政党

  抗战之后,梁漱溟在山东邹平的乡村建设运动失败,他开始投入到组建第三政治势力,斡旋国共合作的政治活动之中。...

艾恺:在西方“发现”梁漱溟

艾恺(GuySalvatoreAlitto),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费正清、史华慈,是当代最活跃、最...

郭蒸晨:梁漱溟:一个真人

熟悉梁漱溟的人应该都知道,1931年到1937年他在山东省邹平县创建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从事乡村建设实验。我就是邹平县...

盛邦和:村落、村落,落后、落后

梁漱溟的人生,是悲剧的人生。梁漱溟一生执着,可谓中国的脊梁,但用“脊梁”顶着历史的船头。梁漱溟,一个落后的中国人。他的“...

林建刚:梁漱溟的制度迷思与法治卓见

制度迷思:反对私有制与提倡计划经济近几年来,在对民国知识分子研究中,许多学者更多强调的是对历史保持“温情与敬意”,从这个...

苗兴壮:梁漱溟中医文化早熟论与天启

中医学历史悠久,存在了数千年之久,在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前它是中国人对付疾病获得健康的唯一依靠,当今很多人对中医的...

戴晴:梁漱溟与毛泽东

不信奉共产学说,但与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袖,从陈独秀、李大钊到毛泽东、周恩来等等,都有过或亲切动人,或虽不融洽却明晰且理性...

贺照田:当自信的梁漱溟面对革命胜利……

很多关于中国共产革命的流行解释,实会妨碍我们对中国共产革命这一充满着呕心沥血精思、苦试的丰富历史的真正进入与掌握,当然也...

贺照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涵——从梁漱溟的视角看

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意思的是,这一历史事件,当时便在很多人心中引发强烈反应...

张昌华:梁漱溟:匹夫不可夺志

梁漱溟先生是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闻于世垂于史的,至于是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学者、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身份当为次。他毕生的爱国言...

尤小立:梁漱溟的“雅量”是怎样炼成的?

摘要:1953年9月,梁漱溟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与毛泽东发生争论的过程中,希望后者要有“雅量”。强调“雅量”,固然有...

李勇:梁漱溟与法律人的对晤

我国台湾刑法学者林东茂说“法律人需要在自己的领域之外,与其他伟大的灵魂安静对晤”。笔者最近读梁漱溟的《我的努力与反史一书...

谢志浩:梁漱溟:生活在圆融的世界

2012年1月31日,正月初十晚上八点,伴随着“老爷电脑”的磕磕碰碰,笔者开始了日知社音频讲座的第二讲——梁漱溟的生命传...

谢志浩:致梁漱溟先生的一封信

梁先生:余生也晚,初次听到您老名字,还是在毛选第五卷。既然已经被伟大领袖钦定为“反动教员”,不明就里的后生,心中对您的感...

黄穗生:梁漱溟:虽问政仍是书生——读《我与中国民主同盟》

书名中的“我”是梁漱溟先生。他生前不曾有专书记述自己这最重要的政治行动。拿起这本书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怎么会出来这么一本书...

邹恒甫:赞梁漱溟

用鲍照拟行路难其六韵作于1988年12月宦粱诱不食,身系名位自由息!梁公生当变幻时,安就府内羁飞翼?三军帅已夺,匹夫志未...

刘阳:郑老太太与梁漱溟

在芝加哥的一次会议上偶然得到一本口述史,因为在国内做惯了编辑,忍不住边读边随手标出错漏字和不规范的标点。越读越觉得这...

陈远:历史语境下的梁漱溟与冯友兰

上周接到刘老一个电话,邀请我到三味书屋讲座,说实话,接到电话后诚惶诚恐的,我早就知道三味书屋是京城讲座的重镇,我今天...

吴飞:梁漱溟的“新礼俗”

作为20 世纪30 年代中国救国之路的一种探索,“乡村建设运动”的失败已是不争的事实,就连梁漱溟自己也不得不承认:“...

马勇:梁漱溟对1953年顶撞毛泽东的反省

内容提要:在过去几十年,学术界津津乐道梁漱溟1953年9月与毛泽东的争论,以为这个争论不论内容如何,都足以表明中国知识分...

张晓唯:梁漱溟与梁启超

梁启超晚年寓居津门,然其活动舞台大体以京津两地为主,活动重心已由政治转向学术。此一情形,可从他与梁漱溟的交往中看得分明。...

顾红亮:梁漱溟的乡村概念与生活世界

作为现代中国思想家,梁漱溟的原创性思想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化哲学上,而且体现在「乡村」建设理论上。在我看来,后者的重要性远大...

干春松:1973年的梁漱溟和冯友兰

梁漱溟和冯友兰是20世纪中国思想界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但本文的重点并不在于讨论他们的学术观念上的异同,而是试图通过他们在“...

黄玉顺:当代儒学“生活论转向”的先声——梁漱溟的“生活”观念

在当今世界的思想学术中,“生活”的观念已经日渐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时代观念的背景下,儒学在当前的理论重建,也在发生着“生...

黄玉顺:梁漱溟文化思想的哲学基础的现象学考察——重读《东西文化及其

[摘 要] 本文通过现象学的视域,重新审视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文化思想的哲学基础:它以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生命哲学...

盛邦和: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发展观叙论

内容提要:梁漱溟关心中国前途与命运,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对“资本”的针砭入木三分,尤其对中国农村的观察细致入微,为其...

顾红亮:“理性”与现代性的价值依托

在梁漱溟的中后期哲学中,“理性”是一个“重要而费解”的观念。说其“重要”,是因为梁漱溟在几本中后期代表作中都提到这个概念...

刘军:这个世界好吗?这个世界会好吗?

去年春节我回家时,因为受凉,一直咳嗽不不停。有一天早上起来,咳嗽似乎好了一些。我的姑妈——她已经将近80高龄了——就问我...

张昌华:梁漱溟的生前与身后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逝世后,为联系出版《梁漱溟自传》(梁培宽编)、《梁漱溟传》(梁培恕著)事宜,笔者与他的两位哲嗣...

“最后的儒家”传承的儒家精神―――回忆当代大儒梁漱溟先生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和政治史上的双重重要人物。 在一百多年沧桑巨变的中国近现代上,这样的角色是不多的。作为学...

梁漱溟: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在座各位,今天承中山大学哲学会请我来演讲,中山大学是华南最高的研究学问的地方,我在此地演讲,很是荣幸,大家的欢迎却...

许纪霖:最后一个圣人梁漱溟

内圣外王,是儒家义理结构中的核心命题,也是多少年来儒家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社会和人格理想。到了二十世纪,尽管这一理想随着...

毛泽东: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

(一九五三年九月十六日——十八日) *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期间对梁漱溟的批判的主要部...

吕新雨:宪政的根基——抗战前后梁漱溟的宪政思想与实践

摘要: 今天坊间和学术界的梁漱溟热,鲜有讨论他的宪政思想及其与乡村建设的关系。其实抗战前后,梁漱溟对宪政和政党问题有大量...

罗志田:反思现代性:梁漱溟论世界文化的过渡时代

从西化向中国化的折返 在后五四时代,梁漱溟忽然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那时他最引人注目的举动是推动了关于东西文化...

罗志田:学问真性情:梁漱溟的批评与被批评

“五四”学生运动后,梁漱溟因演讲并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而“暴得大名”,引起广泛关注,包括不少批评。而他自己在书...

郭齐勇:现代三圣——梁漱溟、熊十力与马一浮

现代新儒学思潮,大体上有三代学人。第一代学人中有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等先生,三先生及其弟子交往甚密,属于一个“文化共...

羽戈:赵家楼的火光与梁漱溟的孤独

赵家楼的火光:正义与暴力 像赵家楼这般寻常的地名,以中国之大,怕得数以百计,吾乡便有一个。其中最出名的那个,当在北京市...

施雨华:梁漱溟家族 儒者风骨

“至大”,就是廓然大公,无我;“至刚”,就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左右我的言行,在是非问题上,没有交易可言。梁漱溟认为,人就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