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礼乐文化 登录

韩星:周孔之道与孔孟之道

解是“周孔之道”。同样,提起儒学的渊源,人们都说山东曲阜是儒学的源头,但人们往往忘了儒学的直接源头是西周礼乐文明,而...

郭齐勇:儒家礼乐文明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女士们、先生们,老师们、同学们,晚上好! 谢谢欧阳祯人教授给我这个机会。谢谢刘海成同学的帮助。礼乐研究方面有很多专家,...

杨华:【礼乐考信】杯酒释礼之一:“先干为敬”

古语有云,“百礼之会,非酒不行”。与此相同,民间有另一种说法:“无酒不成席。”亲朋相聚,逢年过节,社交应酬,免不了吃饭...

黄朴民:外说“礼”

自周公旦制礼作乐,肇基西周煌煌“礼乐文明”之后,中国遂以“礼仪之邦”的形象屹立于天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呈示中华文明独...

边家珍:“温柔敦厚”诗教观新论

摘要:“温柔敦厚”诗教观,与周代礼乐教化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周代的贵族教育着力培养君子之德,是“温柔敦厚”...

林桂榛:“亲亲相隐”问题的研究与礼乐刑政的儒学道路

[本文由现场发言录音整理而后,业已由讲者审定补充。原讲于“儒家与当代中国思想之创生暨‘儒生文丛’第二辑出版座谈会”,...

方朝晖:中国文化中的治道

美国著名汉学家白鲁恂(Lucian W. Pye, 1921-2008)认为,中国人公共领域真正信得过的并不是公共权...

秋风:重新思考礼乐社会

我们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我们也正在进入一个礼乐重建的大时代。不论政治如何演进,礼乐重建都是未来两三代人应予面对...

白奚:儒家礼治思想与社会和谐

在汉代以降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上,礼治一直充当着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发挥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序的重要作用,...

郑杭生 胡翼鹏:礼序人伦,乐移风俗:社会运行的二重性规范

【内容提要】礼,最初是祭祀天地神祗的仪典,表现为以数字等差为主体的“差序格局”,借助器物、音乐、动作、辞令和程序,标...

郭齐勇:礼学与现代生活及文明对话

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三礼之学随着时代,随着礼器、礼仪、礼乐、礼典、礼俗、礼法、礼治、礼教的因革损益,不断发生变化,到...

余英时:轴心突破和礼乐传统

前言 下面这篇文字是我用英文撰写的一篇解释性的长文——《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的起源试探》中的第二章,由《二十...

陈来:礼乐文化的解体与转型

(本文曾以《春秋时代礼乐文化的解体与转型》为题,发表在《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3期) 夫礼,天之经,地之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