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璐:从制海权的角度反思中日甲午海战 摘要:中日甲午海战的实质是日本通过效仿西方海权国家,积极主动争夺东北亚海域的制海权,从而实现如同西方所谓“海洋国家”般... 冯志阳:盛宣怀与他的时代 一八七0年夏,在李鸿章幕僚杨宗濂的推荐下,盛宣怀进入李鸿章幕府。以往人们多认为,盛宣怀自进入李鸿章幕府,便深得李鸿章信... 杨天石:体制内改革的试探——上书李鸿章 (一)异域中成长的爱国者 孙中山,谱名德明,幼名帝象,号日新,稍长后取名文,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同治五年... 张海荣:“行险以徼幸”:杨崇伊的仕途与人生 摘 要: 杨崇伊出身常熟世家,拥有翰林名衔,拜入翁同龢门下,联姻李鸿章家族,外表风流倜傥,一... 马忠文:甲午至庚子时期的荣禄与李鸿章 内容提要: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改变了甲申易枢后清廷的权力格局。比较显著的表征是满洲贵族荣禄权势的激升,以及中兴名臣... 羽戈:东方俾斯麦 古时给人起绰号,好拿先贤作参照,这有一个说法,叫“拟古”。如《水浒传》中,花荣绰号“小李广”,拟的是汉朝名将李广,吕方... 羽戈:李鸿章六论 目录 1、汉奸问题 2、挺经疑云 3、圣贤与豪杰 4、李鸿章之过 5、东方俾斯麦 6、裱糊匠的衣钵 1、汉奸问题 “... 马勇:李鸿章、伊藤博文与甲午战争:两个人的战争 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完败而结束,先前几十年增长顷刻间化为乌有。中国人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此后的中国,维新... 王郡: “世运愧难旋”:清末政局中的周馥 1921年,周馥八十五岁,耄耋之年,而晚境极为福厚。他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两广总督卸任后,即上庐山避暑,再回芜... 李杰波:言语中真实的李鸿章 晚清能够在列强入侵时出现“同治中兴”局面,不得不说是精英政治的结果,其中的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都是其中的代... 郑海麟:从《马关条约》看李鸿章的国际法意识 今年是《马关条约》割让臺湾120周年,同时也是臺湾回归中国70周年。当年割让臺湾之际,出席签约的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曾... 王垒:李鸿章“临终诗”辨伪 引言:令人困惑的李鸿章“临终诗” 晚清重臣李鸿章以非凡事功著称于世,而不以诗文知名。李氏留下的大量文字,为数最多的是奏... 李冬君:李鸿章在上海画了个圈 作者:刘刚 李冬君 (原文刊于《中国经营报》) 历史上,所有的朝廷都害怕一官独大,威胁王权,因而喜欢搞分化,分而治之。... 王树增:李鸿章之死 100年前的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生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生前身后都遭到诟玻本文... 张炜:李鸿章海防战略思想与北洋海军兴亡 近代中国,从国家全局理性地认识、统筹海防并付诸实践,李鸿章是始作俑者,他的海防战略思想深刻影响和引领了中... 刘刚:李鸿章之死 “全权”救国 海轮,沿着海岸北行,三天之后,李鸿章赶到上海。 孰料,他不顾前来欢迎他的官员和记者,匆匆离开了码头。轮船... 向继东:李鸿章这个人 因为电视剧《走向共和》连播的缘故,晚清人物李鸿章又成了人们争议的话题。梁启超曾写过《李鸿章传》,对李氏作了一番总结:“李... 仲之春:毛泽东的爱国与李鸿章等人的“卖国” 人们常说,正是毛泽东以及中共的英明领导下,我们中华民族才彻底获得了民族独立,才真正在大陆建立起了统一的政权,我们在国际上... 洪振快:李鸿章会公示他的财产吗 李鸿章是有争议的人物。争议之一,是李鸿章的财产。 李鸿章的家财到底有多少,这大概只有李鸿章自己知道,或者李鸿章自己也... 刘申宁:关于李鸿章家书之真伪 自从曾国藩家书刊行以来,人们得以籍其家书窥视这位理学家的内心世界,从此家书便洛阳纸贵,风行一时,各种名人家书遂纷纷出笼... 刘申宁:李鸿章海防战略思想研究 【内容提要】在十九世纪后半叶,李鸿章对日本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一思想认识的转变,又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影响了李鸿... 梁启超:《李鸿章传》第五至十二章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捻乱之猖獗 李鸿章以前平捻诸将之失机 曾李平捻方略 东捻之役 西捻之役 金陵克复,兵气半销... 梁启超:《李鸿章传》第一至四章 此书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 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 李天纲:一八九六:李鸿章的凋谢 访美归来的浩叹在清末政坛上,湘、淮军出身的政客们都是出名地不服输,都有一股“屡败屡战”的劲头,这是在和“太平天国”死缠烂... 李炜光:李鸿章对“大清国”怀有二心吗? 李鸿章怎么可能对大清国怀有二心?他是文华殿大学士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后又兼两广总督,还曾出任朝廷的特命全权大臣,是清王... 李扬帆:李鸿章夹缝中的现代意识 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 李鸿章:历史何曾有“定论”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曾签订过《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30多个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 郑连根:对李鸿章不“隐恶”更好 历史常常会被后人以回望的方式进行全新的再现与解读。央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走向共和》,以新的视角对晚清那段从专制“走向... 李鸿章对外投降主义军事外交思想的形成及后果 一,李鸿章的谥号为什么叫做“文忠”? 《走向共和》里有这样的一场戏,是写的慈禧太后接见重臣瞿鸿機和庆亲王的时候,问... 解玺璋:如何看待西方报纸上的李鸿章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中国与西方各国的交往越来越多,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兴趣也明显地增强了,表现之一是各种报道层出不穷,... 马勇:蒋廷黻论李鸿章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一系列作品中认为,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很长时间浑浑噩噩,找不到方向,只是到了同治光绪年间,中国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