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博:张之洞:一个法政改革者的行动逻辑 本文以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为框架,借用“资本”“习性”和“场域”三个关键概念作为分析的原理性依据,通过诏令面询入枢、《劝学... 严泉:清末新政的制宪时刻 在中国现代国家的形成进程中,晚清遵循的是西欧国家所经历的自上而下的建构路径。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在来自列强持续的战争... 郑振满:清代闽西客家的乡族自治传统——《培田吴氏族谱》研究 摘 要: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实行以家族组织为基础的乡族自治,曾经是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社会理... 余英时:许多人还在等待真命天子 史学大家余英时先生认为辛亥革命是晚清政府不愿改革的结果。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清政府的举措只是行政的改革,而不是政治... 袁伟时:既得利益集团搅黄了清末新政 很多人认为,“既得利益集团 维持现状、反对变革,改革推不动,就是他们阻挠的结果。”但不要以为既得利益者肯定一味反对改革。... 雪珥:1910年大清股灾 一嘲惊天”的腐败大案掀开帷幕的同时,一颗足以“动地”的定时炸弹也埋了下去:如何处理这笔巨额亏损,成为悬在中央面前的巨... 耿云志:梁启超对清王朝最后统治危机的观察与评论 大约30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及梁启超1910年发表在《国风报》上的一些文章时说:“由于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使他(即... 耿云志: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命运 近代一百多年中,中国人从初步认识和传播民主思想,到逐渐提出并尝试以改革或革命的手段建立某种西方式的民主制度... 罗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上) 内容提要 清季十年间,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并无太多特别明显的暴戾苛政和“失道”作为,却爆发了革命,... 郭世佑:清朝政府的末世改革与末日真相 政治体制的改革是最令专制统治者头痛的事,也是他们最不情愿的事。它意味着要改到专制统治者自己头上,要在权与利两个方面向人民... 高放:清末新政得失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 清廷顽固派首领慈禧太后1898年镇压了维新派的戊戌变法之后,很快引发了 1900年义和团的暴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在国难加... 郭世佑:在历史进步的背后——清末“新政”初期困境浅析 清朝最后10年堪称我国近代史上最为复杂的历史时段之一,也是最值得深入研究的历史时段之一。一旦无意中割裂历史本身某些基本的... 张鸣:改革危局与清末新政比较——后意识形态时代的三大隐忧 知识精英忧虑:清末的政局跟当今中国的最大相似,是两个历史阶段,都已经进入后意识形态时代,所有的政治关系,都变成了利益... 李刚:清末新政百年记:是一次王朝变法还是一场现代化改革? 处于权威危机中的统治者将会迅速地变成真诚的改革者,他对改革的真诚来源于他对保住权威的真诚,保住权力的真诚。——亨廷顿夫... 干春松:清末新政和儒家体制的崩溃 内容提要:本文从清末新政的改革措施入手,具体考察这些变化对于儒家体制的冲击,这种冲击是逐步由外围而核心的。如教育制度的变... 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 制无美恶,期于适时,变无迟速,要在当可。 ——严复:《宪法大义》 内容提要:十九世纪后期以来中国百年现代化,经历了... 郭世佑: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晚清统治者所主持的“新政”与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所领导的反清革命运动,是发生于同一历史时空中两个水火不容的重大事件... 萧功秦:清末新政中的保守主义思潮 内容提要 清末立宪运动中的立宪缓行派对西方宪政制度植入中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怀有审慎的怀疑态度,它与立宪派之间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