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方明:睿智宽厚的长者 转眼间﹐厚泽(我一直这麽称呼他﹐包括作他秘书时)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2010年5月9日清晨﹐当我从手机上看到朋友发来... 魏承思:我和朱厚泽的交往 说来真巧,5月9日既是王元化也是朱厚泽的忌日。两位都是我最敬仰的良师益友。两年前,厚泽去世时,我因眼疾无法写作,只能... 王德邦:行走在大地上的忧思者——纪念朱厚泽先生 2010年5月9日,朱老厚泽先生离开了我们。转眼四年过去了, 朱老生前对这片土地,这个民族的忧思,尤其在... 王法艇:“三宽部长”走了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要掩盖自己的过失。坦荡真诚地改正错误,终会有光明的前程”——朱厚泽 北... 张显扬:“三宽”是一篇大文章——怀念朱厚泽先生 在充分认识“三宽”的价值的时候,必须看到,要真正获得民主、自由、人权,单靠向当权者呼吁、规劝、打招呼,是远远不够的。经济... 许良英:悼念朱厚泽同志 我是1984年认识朱厚泽同志的。那年8月中共遵义地委党史办在湄潭、遵义召开为期10天的座谈会,讨论浙江大学1940~19... 杨继绳:追忆朱厚泽 一个失去记忆的民族,是一个愚蠢的民族;一个忘记了历史的组织,只能是一个愚昧的组织;一个有意地磨灭历史记忆的政权,是一个非... 刘安庆:三宽精神与和谐社会 2010年5月9日,朱厚泽在北京去世。很多人对他很陌生,因为他已经淡出人们视野二十多年了。很多曾与他从事相同工作的人也不... 刘安庆:国士所谋 社稷百世 2010年5月9日,朱厚泽在北京去世。很多人对他很陌生,因为他已经淡出人们视野二十多年了。很多曾与他从事相同工作的人也不... 陈家琪:这片多情的土地 “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许多人都这样说。中国人这样说,外国人也这样说,除了赞许、惊叹外,更多表达的是不可思议中不可理喻... 朱厚泽:胡耀邦的全面改革主张 耀邦思想值得挖掘的地方很多,我主要从几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算是抛砖引玉:1.耀邦主张的改革是全面改革。2.耀邦的富民思想... 杜光:朱厚泽去世是中华民族的重大损失 (8月23日是朱厚泽去世第一百天,他生前的部分好友于当天下午在北京举行追思会,参加者有李锐、吴明瑜、孙长江、吴思、杨继绳... 章开沅:仁心厚泽,永留人间 今年4月天气较冷,雨水又多,真有点“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味道。我的心情也略有低沉,因为要去成都参加四川大学为老友隗瀛涛80... 邵燕祥:呈厚泽病榻(诗二首) 地震灾连沙暴天,清明谷雨倒春寒。早年抱负成遗恨,同样遭逢亦夙缘。一入病房如禁锢,顷闻呼吸已艰难。何时历史出三峡,执手... 曹思源:从破产法立法看“三宽政策”的硕果 2010年5月9日,朱厚泽先生八十高龄辞世,国人惊呼他走得太早了!他曾于1985年7月出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在其任内提... 李锐:深深怀念朱厚泽同志 厚泽住入医院时,曾多次和老伴去看望。4月28日,他还同我们一起照相。最后一次是5月6日,医生会诊,即将告别。我紧紧握着他... 朱厚泽:当今文化焦虑问题——对文化问题的几点非学术思考 广义的说,凡地球上的非自然存在,以及打上人类印记的自然存在,都可以叫做文化。从社会存在的意义上说,文化就是历史演进过程的... 苏永通:朱厚泽——生命的颜色 一被誉为党内“好人”的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全国总工会第一书记朱厚泽,5月9日凌晨病逝,享年80岁。当夜,北京暴雨骤降,... 梁泉:我的网友朱厚泽 2010年5月中旬的第一个晚上,约8点半,我和朋友一起走进朱厚泽先生再也不会回来的京城朱家。感觉在朱家的人不少,我还第一... 韩钢:逝者——朱厚泽 2010年5月9日零时16分,北京医院。朱厚泽在经历了最后可称“人生极限”的巨大的病痛折磨之后,撒手人寰。消息不胫而走。... 胡德平:病榻旁的回忆 “痛心!痛心!朱厚泽同志艰难地抖动着嘴唇,和我们进行着简单的对话”。这是我4月30日的一段日记。在场的还有高占祥同志、何... 候梅新:为演讲而生,为改良而死 昨天某杂志编辑打电话给我,约我写回忆与朱厚泽交往细节的文章,旋即又说接上级通知,不必写了。怀念老朋友的文章写还是要写的,... 饶智:追忆厚泽老先生最后一面 昨日清晨回国,发现多位友人签名悼念厚泽老先生。心下茫然,一经搜索才知,2010年5月9日北京时间零点十六分,中共贵州省委... 崔卫平: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悼朱厚泽先生 那一年,李锐先生也没有在《炎黄春秋》的新春茶话会上发言。有人告诉我,是因为他还没有满90岁。这样的安排让我感动。在这个主... 徐庆全:朱厚泽:“三宽部长”走了 5月9日晨,手机短信送来朱厚泽家属发出的讣告:“朱厚泽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5月9日0时16分在北京辞世,享年80岁... 吴稼祥:一切都与飞天有关 朱厚泽逝世当日(9日),我收到许多告诉我噩耗和表达哀思的短信,其中最能触动我的有两条,一条是张剑荆发的:“近来一直有预感... 杨锦麟:朱厚泽,心底无私天地宽 这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最早写出这句诗的,是已故中共元老陶铸,在其《赠曾志》第二章写到: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朱厚泽:谋划贵州的全面改革和长远发展 1982 年底,中央通知让我离开多年工作的贵阳市转赴省委,任书记兼秘书长,到第一书记池必卿同志直接领导下参与贵州省委的领... 朱厚泽:呼唤阳光政治 纪念耀邦,我的思绪集中到一点,那就是:呼唤阳光政治。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把“政治”叫做“众人的事”。众人的事,公诸于众... 杨锦麟:厚泽与意识形态领域“小阳春” 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最早写出这句诗的,是已故中共元老陶铸,在其《赠曾志》第二章写到:如烟往事俱忘却,心... 朱厚泽:全面改革的宣言书 张博树按:由于厚泽先生的慎思、严谨,对自己的稿子总觉得不满意,这篇文章最终没能放进《胡耀邦与中国政治改革》一书发表。现... 韦森:沉痛悼念朱厚泽先生 从友人的信件中,惊悉朱厚泽先生今日凌晨仙逝,震惊不已。记得在1986年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小范围座谈会上,有幸聆听时任中宣部... 胡泳:朱厚泽谈“三宽”: 对于跟我们原来的想法不太一致的思想观点,是不是可以采取宽容一点的态度;对待有不同意见的同志,是不是可以宽厚一点;整个空气... 张博树:厚泽先生留给中国的精神财富 厚泽先生走了。他走的是这样突然。来台北前我和朋友相约到北京医院去看望厚泽老,虽然刚做完手术,身体很虚弱,但老人家精神尚好... 朱厚泽:忆二姨 我是一个童年就失去了母亲的孩子。三位姨母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占有很重的位置。我是从她们那里得到母亲的爱的。二姨是母亲姐妹中的... 朱厚泽:忘记了历史,就只能在原地踏步 《炎黄春秋》创刊15 周年了,要讲祝贺的话、希望的话,我想讲这样两句话:一句叫保留记忆,一句是保存信史。一个失去记忆的人... 朱厚泽:对贵州“四清运动”的一次谈话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九日下午三时半, 李井泉同志在家中接见了原贵阳市委伍( 嘉谟——编者注) 、夏( 页文——编者注) 、朱... 前中宣部部长朱厚泽简历 朱厚泽,1931年1月出生,贵州织金人。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贵阳师范学院肄业。1949年任中共... 刘利华:悼朱厚泽 惊悉厚泽朱仙逝,心痛不禁泪潸潸。知音言语无须多,心有灵犀凭马显。[注]生前惜未分其苦,逝后承志不待言。不信顽石久滞阻,推... 朱厚泽:山之骨 南国友人给朱厚泽信厚泽兄:遥望京华,冰雪凌寒,念也何似!世俗缺钙,而贵州多山,钙,山之骨也,向为吾辈所珍……××于南国朱... 刘学洙:我眼中的朱厚泽(下) 四朱厚泽作为省委书记与省委机关报的关系,在他跌宕人生中只是短短的一瞬,而我躬逢其盛,在我一生新闻实践经历中却占了重要的有... 刘学洙:我眼中的朱厚泽(上) 一朱厚泽同志出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对贵州政界的许多人来说,是意料中之事。那是1982年隆冬季节,中国的政治气候却是春意盎... 吴稼祥:朱厚泽,用背影赢得掌声! 前些天傍晚,会散了,一扇携带着阴影的车门把一个老人落寞的背影迟缓地关进车里,尾灯像红肿的眼睛眨了眨,算是告别,慢慢没入车... 朱厚泽:中国需要提倡宽容的文化精神 1985年我从贵州到北京,在XX部工作,有半年吧,我没有敢讲话。耀邦同志问过我:来后有什么反映?我说:听到的就是:(这个... 朱厚泽:我们的民族需要建设宽容的精神文化 徐景安同志邀请我参加他和一些年轻人发起的建设新文化的讨论,我给他回信说明:我可不是一个系统研究文化问题的学者。无非是在自... 朱厚泽:关于近现代中国路径选择的思考 《往事》编者的话:近现代中国之转型,既漫长又痛苦,如同一个人辗转于噩梦之中,每当他自以为醒来的时候,却正是另一场噩梦的开... 朱厚泽:池必卿漫忆 池必卿同志是贵州摆脱“四清——文化大革命”的阴影,拨乱反正,端正思想路线,平反冤假错案,着手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 朱厚泽:后发展地区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参与 谢谢惠州市委、政府和省社科院领导相约,前来参加惠州发展的讨论。刚才梁院长的介绍我不敢当。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我是做实际工作... 朱厚泽:跨越文明的峡谷 编者按:此文是朱厚泽同志在“全国城郊小城镇发展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要点,现刊发于此以飨读者。如何观察分析当今中国的经济、... 朱厚泽:在历史的镜子面前 这是朱厚泽同志在永嘉“改革开放20周年暨农村包产到户42周年纪念座谈会”上与《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一书相关的一次讲话。-... 朱厚泽:“建议”“代表”与“解禁” 在一个小范畴议论政府行政改革的讨论会上的即席发言 2003年3月22日,据录音补充整理 我不讲了吧?还有几位年轻同志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