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宋词 登录

王星琦:亦词亦曲妙绝天人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 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告语:“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塔儿南畔城儿里,第...

王晏桦:宋词中的冬至节俗

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至日、长至、日短至、南至、冬节、拜冬、亚岁等。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

王昕:唐诗与宋词中的不同春景

春天是一个渐进的季节过程。按照农历,春天分为初春、仲春、暮春。初春,又称孟春、早春,是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具...

莫砺锋:两代学人与宋代诗词的两门“课”

编者按 “宋诗与宋词在成就上堪称并驾齐驱,在艺术上则如春兰秋菊。”如何阅读宋诗与宋词,始终是个问题。在世界读书日来临...

葛晓音:如何成为唐诗宋词的知音

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在于它不受时代和地域的局限。虽然产生于千年以前,却像才脱笔砚一样新鲜,无论何时吟诵,都有清新的气息扑面...

曾繁仁:宋词的境界之美——生命情感的“要眇宜修”

唐之中后期,一种音乐与文学交相融合的新的艺术形式——词悄然兴起。发展到唐末宋初,词的创作蔚然成风。目前搜集最称完备的唐...

叶嘉莹: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词心一片付斜阳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

葛兆光:唐诗之后是宋词

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整天家的在耳边轰鸣,让你不听也得听。看着追星族们如痴如醉的样子,不由你不相信这是一个它的时代,看看诗...

吴承学:“八脚词”与宋代文章学

【内容提要】 八脚词是明代八股文一种少为人知的异称。该文认为“脚”这个术语起源于宋代文章学,它是宋人分析文章的特殊术语...

王兆鹏:宋词流变史论纲

提要本文以代表作家为纲,对宋词的发展流程作了概括和总结。认为柳永发展了词体,以其创调之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苏轼则进一...

王兆鹏:两宋所传词集续考

【内容提要】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考察宋词在当时的传播状况,将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纳入到文学传播视野之内,使词集的版本目录文献...

王兆鹏 刘尊明:历史的选择——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

一、数据统计 本文尝试定量分析宋代词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罗忼烈先生曾在《试论宋代词选集的标准和尺度》一文中说:“古今...

刘尊明 王兆鹏:词的本质特征与词的起源

在中华民族这个古老诗国里,词虽中道而起,然而时至今日,它也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行程。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伴随着词的创...

方星移 王兆鹏:北宋词人僧仲殊考

【内容提要】 仲殊,北宋著名词人、僧人,与苏轼同时。原为士子,因游荡不羁,为妻投毒羹中,几死,啖蜜而解,遂弃家为浮屠。...

王兆鹏:北宋隐士词人潘阆生平考索

【内容提要】 潘阆是宋初著名隐士、词人、诗人。他的事迹一向湮没无闻,史乘所栽,时相矛盾。经考订,知潘阆一生颇富传奇色彩...

王兆鹏:20世纪前半期词学研究的历程

20世纪前半期的词学研究,大约经历了奠基、定型两个阶段;后半期则经历了新变和发展 两个阶段。本文主要论述前半期词学研究...

施蛰存:词学名词释义(下)

十一、变 · 徧 · 遍 · 片 · 段 · 叠  《周礼·大春宫》 :“若乐九变, 则人鬼可得而礼之矣。...

施蛰存:词学名词释义(上)

引言 唐诗宋词,我在十六七岁时即已爱好,经常讽诵,有时也学做几首绝句或小令。但几十年来,一直把它们作为陶情遣兴的文学...

吴世昌: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

词兴起于晚唐,发展于五代(907—960,繁荣于北宋(960—1127),派生于南宋(1127—1279)。这样分期当...

吴世昌:唐宋词概说

一、词和乐府 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人,一提到各时代的代表作,就举汉代的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这四种文学体裁,名称虽然...

吴世昌:宋代词论略

宋代(960-1279)是长短句歌词繁荣兴盛的时代。文学史上,词以宋称,体现了宋词作为一代文学的重要地位。唐圭璋所辑《...

吴世昌:花间词简论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 《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总集(也可说是选集),是五代时后蜀广政三...

赵维江 夏令伟:论元好问以传奇为词现象

引  言 在古代文学诸体裁中,词体相对后起,所以对于其它体裁的借鉴也往往成了词体变革的重要手段。宋词发展过程...

胡元翎:陆游词之缺失及原因探析

在数量颇少的陆游词研究成果中,对陆游词有极力推举者,但回答不出为什么陆游词在词史中的影响远较其诗歌在诗史中的影响要弱得...

刘扬忠:陆游、辛弃疾词内容与风格异同论

陆游与辛弃疾是南宋文坛上齐名并峙的两个伟大作家,但二人在诗词创作上的成就各有所偏。与辛弃疾以毕生精力作词,虽有少量诗作...

陈元锋:北宋文坛对“元和、长庆风格”之接受及其意义(1)

“贞元、元和之风”亦可表述为“贞元、长庆之风”、“元和、长庆之风”或径称为“元和之风”。将某一特定时段的文学风尚概括为...

巩本栋:论辛弃疾南归前期词的创作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在词的创作上,似乎从一开始就站到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因为现存的六...

吴云鹏: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书及读本指瑕

昔魏文帝尝道:“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诗文教育亦是当今国内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近日高二在读的我在诵读...

祁光禄 祝彦:略论苏轼思想与宋词解放

艺术创作是思想的集中表现,是其形象的流露与表达。因为思想是对创作主体的哲学政治观念、情感心理意绪、性格气质特征等的高度...

胡传志:稼轩师承关系与词学渊源

稼轩词问世之初,就与东坡并称,如今,一提起稼轩词学渊源,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东坡。但是,面对苏、辛之间几十年的时间阻隔...

张世宏:东坡教坊词与宋代宫廷演剧考论

教坊词不是词,它与诗词之词没什么关系。教坊词属于乐语。所谓乐语,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解释说:“按乐语者,优伶献伎...

叶嘉莹:栏杆拍遍,英雄登楼——品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

叶嘉莹:清词在《花间》两宋词之轨迹上的演化

【编 者 按】这是叶嘉莹教授在南京大学文学院举办的“两岸三地清词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特别演讲,由蔡雯整理,并已经叶教授...

张海明:李清照《词论》的再评价

提要:本文拟从音乐与诗的结合以及词体自身的发展演变中来审视李清照的《词论》。通过对历代有关李清照《词论》评论的梳理,李...

王可喜 王兆鹏:南宋词人赵以夫生平及词作编年考

内容提要 南宋姜派词人赵以夫有《虚斋乐府》传世,《全宋词》录存其词六十八首。然《宋史》无传,其生平事迹迄无考证,本文...

吕嘉健:病态的爱国主义在历史深处层累地生成——从宋人诗词反思中国古

健康和开朗的爱国主义是有严肃的理性前提的,即国家和民族不能成为专制的理由,个人、人民和人这样的概念应当是和国家和民族共和...

夏承焘:西湖与宋词

摘要:从中唐白居易到南宋末年的刘辰翁、汪梦斗,他们作了许多有关西湖的词,可以辑为一部专集。在这些作品里,反映了美丽的自...

向以鲜:宋词语境原型索隐之一:莼羹·鲈脍·菰菜及秋风

原型(Prototype)批评最早是由一些西方学者在研究神话时提出来的,目的在于提示出人类古老的母题或原型。我们这里所说...

温景嵩:王国维的三境界说及三首宋词

《创新话旧.》第1章(1) 第一章 境界、方法和方向的选择 1.1四个境界 1.1.1王国维的三境界说 做学问,...

夏承焘:谈谈我的学词经历

关于我的学词经历以及学词心得,六十年代初,曾经在杭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室,向研究生们介绍过。我是个天资很低的人,从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