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唐诗中的《易》及其他 唐代的易学以孔颖达主撰的《周易正义》和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为代表,前者推尊王弼之学,后者颇重象数,尊崇郑学。虽然两家... 陈伯海:唐诗的思想渊源 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源泉,但文艺并非生活现象的简单复制,它是客观现实通过作家头脑的反映。在经过作家头脑这个滤波... 陈伯海:唐诗的社会渊源 向哪里去寻找唐诗的源头呢?唐代诗歌当然是由过去时代的诗歌创作发展而来的,把握唐诗的本性,不能撇开文学继承关系的辨析。但... 陈伯海:唐诗的气象 “风骨”与“兴寄”、声律与辞章、兴象与韵味,这就是构成唐诗内在质素的几个基本的方面。这些要素汇集、组合在一起,呈现为唐... 陈伯海:唐诗的兴象与韵味 如上所述,“风骨”与“兴寄”是唐诗内容的表征,声律和辞章则是唐诗形体的要素,它们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在整个初唐阶段,... 陈伯海:唐诗的声律与辞章 如果说,“风骨”与“兴寄”是唐诗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那么,声律与辞章便是唐诗在形体上的构成要素,是区划唐诗与其他品类诗... 陈伯海:唐诗的“风骨”与“兴寄” 唐诗是从六朝诗歌传统里脱胎出来的,它的特质也只有在变革六朝诗风的过程中,才能逐步显现出来。作为这一过程的首要标志,便是... 葛晓音:《唐诗鉴赏》前言 唐代之所以可称为诗歌的高峰,不但因为产生了李白、杜甫等足以雄视百代的大家,令后人难以超越,还在于众多各有专精独诣的名... 叶帮义:盛唐诗歌的庄严气象 一提到盛唐气象,我们很容易想到热烈、飞动、雄壮、豪迈,未必联想到庄严。其实,庄严也是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盛... 王昕:唐诗与宋词中的不同春景 春天是一个渐进的季节过程。按照农历,春天分为初春、仲春、暮春。初春,又称孟春、早春,是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具... 王胜明:“晚唐体”在唐代诗歌中的价值 诗分唐宋,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就指出过:“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今人缪钺《诗词散论》说... 卞毓方:唐诗中的“最后一片叶子” 一 君子动口不动手?非也,君子动口,也动手。否则,哪来的花花世界、朗朗乾坤? 近人熊十力和废名,因文斗而升级为武斗的... 魏景波:唐代长安城的诗歌传播 演讲人:魏景波 演讲地点:陕西省社科联“长安讲坛” 演讲时间:二○二一年十一月 魏景波 陕西师范大学... 魏景波:唐诗经典的现代价值 演讲人:魏景波 演讲地点:陕西师范大学卓越讲坛 演讲时间:2021年6月 魏景波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莫砺锋:唐诗选本对小家的影响 选本对于文学家与文学作品的知名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鲁迅早有深刻的论述:“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或选家自己的文... 葛晓音:如何成为唐诗宋词的知音 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在于它不受时代和地域的局限。虽然产生于千年以前,却像才脱笔砚一样新鲜,无论何时吟诵,都有清新的气息扑面... 王志清:唐诗里的菊花意象 唐代是诗的黄金时期,不仅“全民皆诗”,诗也全能,什么都可以写,什么重要场合都不能没有诗。据统计,唐诗选本600余,当... 沈文凡:手里唐诗了一生——朝鲜半岛诗人对唐诗的接受与传播 中国与朝鲜半岛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始于唐代。新罗真平王四十三年(621)初,初受唐代文化。荣留王二十三年(640)遣子弟请... 卢盛江:遣唐日本留学生与海上唐诗之路 中日诗路,在海上唐诗之路中占有重要位置。隋唐之前,主要是移民给日本带去中国文化。到隋唐,则主要是日本派使前来,如自7... 高建新:唐诗中的楼兰 楼兰是历史上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故地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孔雀河东南,是出阳关、入西域的门户,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胡可先:唐诗与丁香 文学中所表现的香事,大多与熏香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达,国际的交流,都促进... 莫砺锋:晚唐诗风的微观考察 内容提要:对于晚唐诗风,前人的评述大多从宏观着眼,但也可以对晚唐诗歌进行微观性质的考察,考察角度包括诗人的心态、作品的... 石云涛:唐诗咏海上丝路舶来品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舶来品在唐诗中的反映,运用诗史互证的方法,从唐诗资料中发现当时传入中国的域... 孙欣欣:唐诗选本:唐诗传播与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专题讨论)——查批本 主持人:詹福瑞 [主持人语]唐诗选本是唐诗传播与经典化的重要途径。自唐代以来,历代文人通过编癣评点、注释唐诗选本,开展... 韩宁:唐诗选本:唐诗传播与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专题讨论)——清初唐诗 主持人:詹福瑞 [主持人语]唐诗选本是唐诗传播与经典化的重要途径。自唐代以来,历代文人通过编癣评点、注释唐诗选本,开展... 任文京:唐诗选本:唐诗传播与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专题讨论)——唐人选 主持人:詹福瑞 [主持人语]唐诗选本是唐诗传播与经典化的重要途径。自唐代以来,历代文人通过编癣评点、注释唐诗选本,开展... 葛晓音:神仙想象的变异——中唐前期古诗的一种奇思 中唐诗歌出现两大诗派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历代诗论一般都认为大历、贞元诗以近体为主,“务以声病谐婉相尚”。元... 竺可桢: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本文原载《物候学》,选自《给孩子的散文》(李陀、北岛选编) 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 金文男 高克勤:金性尧先生与《唐诗三百首新注》 文学青年与鲁迅的书信往来 主持人:金文男老师曾在回忆文章中谈到过,父亲是一位纯粹的读书人。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金性尧... 葛兆光:唐诗之后是宋词 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整天家的在耳边轰鸣,让你不听也得听。看着追星族们如痴如醉的样子,不由你不相信这是一个它的时代,看看诗... 宗白华: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一)文学与民族的关系 邵元冲先生在他的《如何建设中国文化》一文里说:“……一个民族在危险困难的时候,如果失了民族自... 吴世昌:唐宋词概说 一、词和乐府 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人,一提到各时代的代表作,就举汉代的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这四种文学体裁,名称虽然... 施蛰存: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著名绝句,当时已经为旗亭所传唱... 施蛰存:一〇〇 历代唐诗选本叙录 我国文学,繁荣最早。商周之时,民间歌谣和士大夫的诗,据说已有三千多首。孔子删汰其十分之九,存其精华,得三百又五篇,编成... 施蛰存:九九 唐诗绝句杂说 本文曾在一九八一年《语文学习》发表过。当时应编者之请,为唐诗绝句写一篇专文,谈谈绝句的起源和发展。我曾计划就历代各种文... 施蛰存:九八 唐人诗论鸟瞰 本文目的在将唐人关于诗的评论研究作一个鸟瞰。其实,我在讲诗的时候,已随时接触到这一方面的情况,本文只是再综合一次而已。... 施蛰存:九七 联句诗 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五年)春,起造了一座柏梁台。此台用香柏为梁,故名柏梁。元封三年(公元前一O八年),在柏梁台上... 施蛰存:九六 六言诗 我国初民时代的诗歌都是四字一句,最早的如《尧民击壤歌》、《康衢谣》、《卿云歌》等谣谚,皆见于古书所引。《诗经》是周代诗... 施蛰存:九五 唐女诗人 诗出于歌,歌起于民间。民歌的开始,很可能属于妇女的劳动歌谣。从独唱而至于互唱,由互唱而至于对唱,再由对唱而至于问答,于... 施蛰存:晚唐诗话·九四 晚唐诗馀语 晚唐诗人亦不少,我只选讲了十七家,仅是走马看花。马戴的诗,严羽评为晚唐第一。杜荀鹤诗,宋人以为高古淳朴,贺黄公则斥之为... 施蛰存:晚唐诗话·九三 韦庄:秦妇吟 韦庄,字端己,长安杜陵人。少年时,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乾宁元年(公元八九四年)进士及第,释褐,授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谕... 施蛰存:晚唐诗话·九二 韩偓:香奁诗、长短句六首 韩偓字致尧①,京兆人,昭宗龙纪元年(公元八八九年)进士。他与韦庄都是唐代最后一群诗人。当时宦官弄权,军阀跋扈,昭宗李晔... 施蛰存:晚唐诗话 九一 三家咏史诗十首 咏史诗不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诗,而是一种特定题材的诗。凡是歌咏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实的诗,都是咏史诗。《文逊第二十一卷有《... 施蛰存:晚唐诗话·九〇 皮日休、陆龟蒙:杂体诗五首 皮日休,字袭美,又字逸少,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自号醉吟先生。咸通八年(公元八六七年),登进士第,历官著作佐郎,太常博士... 施蛰存:晚唐诗话·八九 秦韬玉:贫女 秦韬玉,字仲明,京兆人。他父亲是一个禁卫军官,但他却爱好文学,作诗恬和浏亮。他巴结上当时有权有势的宦官田令孜,由田令孜... 施蛰存:晚唐诗话·八八 刘驾:诗八首 刘驾的生平不甚可知,合《唐才子传》及《全唐诗》两种资料,只能知道他字司南,江东人。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进士。与曹邺... 施蛰存:晚唐诗话·八七 李群玉:黄陵庙诗 李群玉是晚唐诗人中有特点的一个。字文山,湖南澧州(今澧县)人。《唐才子传》称他“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 施蛰存:晚唐诗话·八六 章碣:诗三首 章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不知其字,诗人章孝标之子。章孝标应进士试考了十年,至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方才及第。及... 施蛰存:晚唐诗话·八五 曹唐:游仙诗 曹唐的事迹,《唐才子传》叙述较详。传云:“唐,字尧宾,桂州人。初为道士,工文赋。大中间举进士,咸通中为诸府从事。唐与罗... 施蛰存:晚唐诗话 八四 郑鹧鸪诗 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应进士试十六年,至光启三年(公元八八七年)方才及第。授官京兆鄠县尉,迁右拾遗、... 施蛰存:晚唐诗话·八三 许浑:金陵怀古 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大和六年(公元八三二年)进士,历任当涂、太平二县县令。因为勤学劳心,损其健康,... 施蛰存:晚唐诗话·八二 杜牧:七言绝句十一首 杜牧是著《通典》的史学家杜佑的孙子。家世历代仕宦,是一个清贵子弟。他字曰牧之,李商隐有一首《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诗,前四... 施蛰存:晚唐诗话·八一 温庭筠:菩萨蛮 贺黄公《载酒园诗话》曾把李商隐、温庭筠二人生平的长短得失做过比较。他说:诗歌笺启,二人都不相上下。李商隐有文集流传,温... 施蛰存:晚唐诗话·八〇 温庭筠:五七言诗四首 温庭筠,太原人,字飞卿,太宗时宰相温彦博的后裔。他和李商隐同时,可能稍长几年。他的诗,风格与李商隐相同,当时便齐名并称... 施蛰存:晚唐诗话·七九 李商隐:七言绝句四首 “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两人辞、调、意俱不同,各有至处。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 施蛰存:晚唐诗话·七八 李商隐:锦瑟 南朝宫体诗绮丽的辞藻,到盛唐时,已被摈斥在诗坛之外。王、孟的诗,固然清淡;即使李、杜、高、岑,也绝不堆垛秾艳的字面。从... 施蛰存:中唐诗话·七七 中唐诗馀话 《唐诗品汇》以武德至开元初为初唐,计九十五年,选诗一百二十五家。以开元至大历初为盛唐,计五十三年,选诗八十六家。以大历... 施蛰存:中唐诗话·七六 寒山子:诗十一首 寒山子是王梵志以后的又一位唐代通俗诗人。王梵志的诗,从宋代起已经失传,直到敦煌石室中发现了唐人写本,我们现在才能见到。... 施蛰存:中唐诗话·七五 姚合:诗十首 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及第。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 施蛰存:中唐诗话·七四 张祜:诗十首 在中唐诗人中,张祜虽然不能列为大家,但也不失为名家。他字承吉,南阳人,生长在苏州。志气高逸,有用世之志,关心于国家治乱... 施蛰存:中唐诗话·七三 朱庆馀:七言绝句二首 朱庆馀是中唐后期的诗人,以诗受知于张籍。由于张籍的揄扬、推荐,登宝历二年(公元八二六年)进士第。官为秘书省校书郎。关于... 施蛰存:中唐诗话·七二 沈亚之:诗二首 中唐后期,有一位很值得注意的诗人,吴兴沈亚之,字下贤。他的诗,在李贺、李商隐、施肩吾之间。属于齐梁宫体的唐律。他的作品... 施蛰存:中唐诗话·七一 李贺:诗三首 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位天才诗人,汤麦斯•却透顿(ThomasChatterton l752—1770... 施蛰存:中唐诗话·七〇 元稹艳诗:会真诗 白居易生于大历七年(公元七十二年),元稹生于大历十四年,小白居易七岁。元稹卒于大和五年(元八三一年),寿五十三。白居易... 施蛰存:中唐诗话·六九 白居易:闲适诗十一首 白居易诗二千八百馀首,讽谕诗仅占少数。《白氏长庆集》十三卷以下,不以类分,似乎以闲适诗为最多。在许多古调及近体诗中。有... 施蛰存:中唐诗话·六七 白居易讽谕诗:两朱阁 在郊岛的寒瘦与昌谷、温、李的秾艳之外,元和、长庆年间,还有一个极为流行的元白诗派。元是元稷白是白居易。他们是亲密的诗友... 施蛰存:中唐诗话·六六 严维:酬刘员外见寄 酬刘员外见寄 苏耽佐郡时,近出白云司。 药补清羸疾,窗吟绝妙词。 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欲识怀君意,朝朝访楫师。 ... 施蛰存:中唐诗话·六五 张继: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 施蛰存:中唐诗话·六四 贾岛:诗六首 苏东坡在《祭柳子玉文》中顺便批评了四位唐代诗人:“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元、白是元稹和白居易,郊、岛是孟郊和贾岛。在元... 施蛰存:中唐诗话·六三 孟郊:诗三首 自从陈子昂以《感遇》诗复兴了汉魏风格的五言诗,唐诗中一向存在着一派古淡的传统。开元、天宝年间,王维、孟浩然是陈子昂诗格... 施蛰存:中唐诗话·六二 柳宗元:五言古诗四首 柳宗元,宇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九年(公元七九三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累迁监察御史里行。贞元二十一年初,参... 施蛰存:中唐诗话·六一 刘禹锡:绝句二首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施蛰存:中唐诗话·六〇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竹枝词九首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 施蛰存:中唐诗话·五九 韩愈:华山女 华山女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如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晨星。 华山女儿... 施蛰存:中唐诗话·五八 韩愈:落齿 落齿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 施蛰存:中唐诗话·五七 韩愈:山石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希 铺床拂席置羹... 施蛰存:中唐诗话·五六 张籍:节妇吟 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 施蛰存:中唐诗话·五五 王建:宫词八首 除了乐府诗之外,王建还有一百首宫词,也是诗史中应当注意的作品。他的乐府诗,还是继承前人传统的作品,宫词则是他的创造。从... 施蛰存:中唐诗话·五四 王建:乐府歌行二首 凉州行 凉州四边沙浩浩,汉家无人开旧道。(韵一) 边头州县尽胡兵,将军别筑防秋城。 万里征人皆已没,年年旌节发西京。(... 施蛰存:中唐诗话·五三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 施蛰存:中唐诗话·五二 戴叔伦:七言歌行二首 女耕田行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榖。 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 去年... 施蛰存:中唐诗话·五一 卢纶:七言律诗二首 至德中途中书事寄李僴 乱离无处不伤情,况复看碑对古城。 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 颜衰重喜归乡国,身贱多惭问姓... 施蛰存:中唐诗话·五〇 韩翃:送中兄典邵州 官骑连西向楚云,朱轩出饯昼纷纷。 百城兼领安南国,双笔遥挥王左君。 一路诸侯争馆榖,洪池高会荆台曲。 玉颜送酒铜鞮歌,... 施蛰存:中唐诗话·四九 韩翃:七言绝句三首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载(公元七二五年)进士。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为从事,罢职后闲居十年。以后在永平军节度... 施蛰存:中唐诗话·四八 钱起:湘灵鼓瑟 钱起,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年轻时在家乡已有诗名。天宝九年,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旅馆中,一个月夜,听得有人在... 施蛰存:中唐诗话·四七 韦应物:五言古律三首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 施蛰存:中唐诗话·四六 韦应物:自叙诗二首 温泉行 出身天宝今年几,顽钝如锤命如纸。 作官不了却来归,还是杜陵一男子。(韵一) 北风惨惨投温泉,忽忆先皇游幸年。 ... 施蛰存:中唐诗话·四五 刘长卿:五言律诗三首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献县)人。少时读书嵩山中,后移家鄱阳(今江西)。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进士及第。至德... 施蛰存:中唐诗话·四四 李冶:寄校书七兄 年轻时读唐宋名家诗,遇到好处,不觉拍案叫绝。与同学朋友们谈起,也常常有人表示同感。我一向以为既然大家都同样地欣赏这首诗... 施蛰存:中唐诗话·四三 张志和:渔歌五首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篛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 施蛰存:盛唐诗话·四二 盛唐诗馀话 以上讲盛唐诗二十九篇,作者十七人,李白、杜甫占了一半。以后世的观点来评价盛唐诗,李白、杜甫有特殊的重要性,讲盛唐诗以李... 施蛰存:盛唐诗话·四一 杜甫:五言律诗二首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岳... 施蛰存:盛唐诗话 ·四〇 杜甫:吴体七言律诗二首 愁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南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九 杜甫:七言律诗二首 七言律诗虽然兴起于初唐,定型于沈宋,但诗人致力于这种诗体者,还不很多。一般人也不重视七言律诗。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八 杜甫:悲陈陶悲青坂 天宝十五载(公元七五六年)七月,皇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改元为至德。九月,左相韦见素,文部尚书房琯,门下侍郎崔涣等奉...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七 杜甫:无家别 “三别”与“三吏”都是三篇一组的新乐府诗。它们是姊妹篇,都是记录乾元二年春杜甫从洛阳回华州时路上的所见所闻。“三别”是...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六 杜甫:新安吏 安禄山之乱,使唐玄宗李隆基的外强中乾的政权迅速崩溃,暴露出官吏的腐败,将士的懦怯,军队的无组织、无纪律、无斗志,社会秩...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五 杜甫:哀江头 李白和杜甫都是盛唐诗人。他们的诗,数量既多,又有独特的风格。李白树立了浪漫主义风格,杜甫树立了现实主义风格。在文学史上...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四 李白:五言律诗三首 现在选讲李白的三首五言律诗,代表他的律诗的几个方面。李白的诗,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以乐府歌行为主。其次是古体,其次是绝...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三 李白: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二 李白: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韵一)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韵二)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 施蛰存:盛唐诗话·三一 李白:战城南 战城南 去年战,桑乾源; 今年战,葱河道。(韵一) 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 三军尽衰老。 匈... 施蛰存:盛唐诗话 三〇 李白:蜀道难 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韵一)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施蛰存:盛唐诗话·二九 李白:古风三首 古风第十四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 施蛰存:盛唐诗话·二八 黄鹤楼与凤皇台 黄鹤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 施蛰存:盛唐诗话·二七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 《国秀集》选录李颀诗四首:五律二首、七绝二首。《河岳英灵集》选十四首:五言古诗七首,七言歌行五首、五律一首、七绝一首。... 施蛰存:盛唐诗话·二六 李颀:渔父歌 渔父歌 白头何老人,蓑笠蔽其身。 避世常(不)仕,钓鱼清(江)滨。 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 寓宿湍(与)濑,行歌秋复... 施蛰存:盛唐诗话·二五 王昌龄:七言绝句四首 长信秋词(三首之一)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 施蛰存:盛唐诗话·二四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施蛰存:盛唐诗话·二三 五言绝句四首 相思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施蛰存:盛唐诗话·二二 边塞绝句四首 凉州词 蒲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 施蛰存:盛唐诗话·一五 王维:五言律诗二首 使至塞上 单车欲向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观猎... 施蛰存:盛唐诗话·二十一 王湾:五言律诗二首 江南意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 施蛰存:盛唐诗话·二十 早朝大明宫唱和诗四首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 施蛰存:盛唐诗话·十九 岑参:七言歌行二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韵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韵二) 散入珠帘湿罗幕,... 施蛰存:盛唐诗话·十八 高适:燕歌行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施蛰存:盛唐诗话·十七 孟浩然:五言律诗又三首 洞庭湖寄阎九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湖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 施蛰存:盛唐诗话·十六 孟浩然:五言律诗三首 临洞庭赠张丞相 八月潮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施蛰存:盛唐诗话·一四 王维:五言律诗三首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居... 施蛰存:初唐诗话·一三 初唐诗馀话 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公元六一八年建立了唐朝政权,传了二十代。中间经过武曌的篡夺,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王仙芝、黄巢的农民... 施蛰存:初唐诗话·一二 王梵志诗 王维诗集中有两首五言排律,题目是《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题下有一个注:“二首,梵志体。”这两首诗的内容是宣... 施蛰存:初唐诗话·一一 陈子昂:感遇诗(下) 笫三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 施蛰存:初唐诗话·一〇 陈子昂:感遇诗(中) 第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第二十三... 施蛰存:初唐诗话·九 陈子昂:感遇诗(上) 现在要讲到初唐时期一位复古诗人陈子昂,他的主要作品是三十八首《感遇诗》。这些诗的形式都是五言古体(简称“五古”)。自从... 施蛰存:初唐诗话·八 杂言歌行三首 新曲 迴雪凌波游洛浦,遇陈王; 婉约娉婷工语笑,侍兰房。 芙蓉绮帐还开掩,翡翠珠被烂齐光。 长愿今宵奉颜色,不爱吹箫逐... 施蛰存:初唐诗话·七 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自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施蛰存:初唐诗话·六 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 施蛰存:初唐诗话·五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韵一) 洛阳儿女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韵二)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 施蛰存:初唐诗话·四 五七言绝句四首 在军登城楼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骆宾王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 施蛰存:初唐诗话·三 杨炯:从军行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五言律... 施蛰存:初唐诗话·二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施蛰存:初唐诗话·一 王绩:野望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字... 傅璇琮:闻一多与唐诗研究 (一) 对于闻一多先生的唐诗研究,学术界存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近些年来,闻先生论述过的好几个问题,差不多都有争论;有的... 董乃斌:唐诗研究的鉴赏学派与闻一多的贡献 唐诗不仅是中国文学的骄傲,而且是整个中国文化的骄傲。唐诗研究有着悠久而漫长的历史。一千多年来涌现了众多有成就的唐诗研... 朱自清:《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有些人生病的时候或烦恼的时候,拿过一本诗来翻读,偶尔也朗吟几首,便会觉得心上平静些,轻松些。这是一种消遣,但跟玩骨牌... 赵小华:父亲的记录:唐诗中的儿童书写 儿童,是人类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诗人关爱儿童、欣赏儿童,在唐诗中书写了丰富多彩的儿童活动,... 朱振琪:李商隐朦胧抒情诗辨析兼论诗人 在李商隐留给后人的600余首诗作中,朦胧抒情诗仅有数十首,不及总量的1/10。这些诗,对堪称“晚唐社会一面镜子”的李诗... 陈广宏:元明之际唐诗系谱建构的观念及背景 有关唐诗系谱的建构,并不是元明之际纔开始的,然此一时期的作为,对于明中叶以来复古思潮的理路以及整个明清诗学的走向,显然... 莫砺锋:评宇文所安的《初唐诗》、《盛唐诗》 (The Poetry of the Early Tang by Stephen Owen,Yale Universi... 吴云鹏: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书及读本指瑕 昔魏文帝尝道:“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诗文教育亦是当今国内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近日高二在读的我在诵读... 吕蔚:“安史之乱”中的京都诗歌创作 长安与洛阳一直是唐王朝政治文化的中心,在唐诗发展史上处于中心地位。“安史之乱”中,两京仍然是肃、代之际诗人们停留和关注... 傅绍良:从唐人眼中的盛唐看唐诗分期的客观标准 在唐诗研究中,关于唐诗分期的说法越来越繁杂,从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到八分法,不一而足。纵观诸种分期法,不难发现,唐诗... 杜晓勤:二十世纪盛唐诗歌研究 盛唐是中国诗歌史上辉煌、灿烂的艺术巅峰,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历代诗评家评论的重点,本世纪亦是如此。由于有关王孟、李杜等一流... 李珍华 傅璇琮:盛唐诗风和殷璠诗论 在今存十种唐人选唐诗中,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最具理论上的建树。殷璠的诗论,是盛唐诗歌在理论上的反映。我们感到,殷璠在他... 傅璇琮:《唐诗纪事校笺》掇误 南宋前期计有功编撰的《唐诗纪事》,应是唐诗研究极有文献价值的丰硕之作。其《自序》述其编撰情况,称“寻访三百年间文集、杂... 钱志熙:唐人乐府学述要 唐人诗歌之称乐府者有二,一为当代之乐章歌词,实以近体新声为主要体制,绝句尤为其大宗,其中一部分变化为长短句曲子词,实为... 罗宗强:舍易就难舍热就冷 近十年来,唐代文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作为这进展的主要成果,就有傅璇琮先生的《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唐代... 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盛唐的时代风貌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 丁放 袁行霈:唐玄宗与盛唐诗坛 一、崇尚道家思想与迷信道教方术 唐玄宗在位期间,虽然对儒释道三教都加以提倡,但其修身治国之道,多以道家思想为宗。他倡导... 袁行霈:唐诗风神 “风神”本指人的风采神态,如《晋书•裴楷传》称裴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 余颖:王维咏史诗《西施咏》解读 《西施咏》是王维在天宝十二载(753)前所作的一首咏史诗。诗的本事是吟咏西施由微贱而至显达的人生历程。然而,在书写过程... 莫砺锋:论唐诗意象的密度 何谓“意象”?哲学家们多半会从《周易》的卦象说起①,从而使其涵义复杂而又抽象。即使把讨论严格限定在诗学的范围内,人们对... 莫砺锋:论后人对唐诗名篇的删改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是文,都以简练为原则,辞约意丰是作者共同的追求目标。孔子说:“辞达而已矣。”① 陆机申述此... 莫砺锋:《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 一 我所以会写下这个显得荒唐的题目,是因为对下面这首诗产生了怀疑: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 胡晓明: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两个老先生和两个禅师 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研究生时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唐诗?”这是一个有意味的... 蒋寅:话说《唐诗三百首》 岁月沧桑,一切都在消逝,而唐代文学永存。辉煌的唐代文学留给后人无比丰富的精神财富,是华夏民族美育和文学教养的经典,是哺... 莫砺锋:中唐诗坛上的韩潮柳江 韩愈和柳宗元是中唐的古文名家,晚唐杜牧有诗云:“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①揣其语气,每句各述... 凌彰:歌德与唐诗 歌德(Johann Wol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德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 谷羽:布罗茨基译唐诗 喜欢外国诗歌的读者,想必知道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的名字,知道这位俄裔美籍诗人198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 吴小如:读《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近二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一部唐诗选集,很多人从小就 把它当作启蒙读物。其影响之大远非其它唐诗选本所及。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