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涌泉:拼接丝路文明:敦煌残卷缀合的意义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地,近七万号敦煌写本文献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交流交融的结晶,也是丝路... 王子今:丝路西来的“驴” “驴”作为西域畜产,因匈奴曾经控制西域,被中原人视为匈奴“奇畜”(《史记》卷一一〇《匈奴列传》)。草原民族大致在战国... 张海鹏:用人物展现丝绸之路历史 “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它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根据?把历史根据讲清楚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纵深就清楚了。中国社会科学... 李利安:丝绸之路: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足迹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今年6月22日批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 邢广程: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古代文明之路,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具有内在的历史动... 王巍:考古勾勒出的汉前丝绸之路 说起丝绸之路,大家都会想到西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其实,生活在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和西域及以西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 昝涛:在布哈拉与“幸福门”之间——16-19世中亚穆斯林朝觐与丝绸 一般认为,传统陆上丝绸之路在15世纪后逐渐走向衰落,而海上交通与贸易日趋发达,终在18世纪末,掌握了海洋秩序的英国开... 庞霄骁:丝绸之路上的贵霜帝国 贵霜帝国是公元1-3世纪前后出现于中亚和印度西北部的古国,一般认为它是由月氏五翕侯之一的贵霜翕侯丘就却所建。由于材料... 麻国庆:以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互鉴为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及“共同体”概念,创造性地提出“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 鱼宏亮:丝绸之路与世界贸易网络 16、17世纪起,中国历史就全面进入了世界历史研究的视野之中。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G.W.von Leibni... 张颖:中国海洋安全:理念认知、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 内容提要:海洋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维护正当海洋权益,是构建世界公正合理的海洋秩序的前提和基矗构建合作共赢的海洋安... 侯艾君:“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缘构想的当代起源及其再认识 内容提要:当代关于“丝绸之路”的地缘构想首先出现于苏联晚期;1991 年苏联解体后,中亚—高加索新独立国家率先倡导“... 荣新江:怎样理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这个名字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命名的,他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 杨巨平:文明互动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沟通古代东西方诸文明的桥梁。自从张骞通西域以来,中国与远至地中海和印度洋的丝路沿线国家、地区... 马玉凤:丝绸之路视域下的中国与中亚 “丝绸之路”概念于19世纪晚期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世界通用的概念,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代名词... 孔源:近代草原丝绸之路东北端的文化景观、经济网络和文化认同 内容提要:蒙古高原在近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在蒙古高原东北部与黑龙江流域交界的呼伦贝尔形成的... 高建新:唐代丝路上的友好往来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延伸,不仅促进了唐王朝的繁盛,也促进了沿途各国人口激增,商业、手工业及畜牧业的繁荣发展。当时唐王朝四境... 罗圣荣 赵祺: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国-东盟共建 “21世纪海上丝绸 【内容提要】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以整合地区战略力量、遏制中国崛起为目标的“印太战略”一定程度上已实心化和常态... 陈志武: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对比不同文明:对当代企业的启示 今天希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该多了解古代海上丝路历史,从中吸取教训,改变对当地文化不屑一顾的“朝贡贸易”心态,与当地民... 王子今:丝绸之路与中原“音乐”的西传[1] 内容提要:丝绸之路促成东西文化交流,包括史籍所见不同民族就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相互学习。以往研究者对西域乐舞影响中原社会... 魏迎春:丝绸之路与文明互鉴 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途。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中华文明以海... 张德芳:从出土汉简看汉王朝对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经营 摘要:为保障丝绸之路和中西交通的畅通,汉王朝在丝绸之路全程不同路段采取不同措施。从长安到敦煌的丝路东段,在大致固定的... 魏迎春:丝绸之路与文明互鉴 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途。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中华文明以海... 吴士存:全球海洋治理的未来及中国的选择 当前,海洋治理的全球主义路径正面临逆全球化、民粹/民族主义、经济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挑战。对于中国而言,倡导多边主义和全... 肖晞 樊丛维:美日海权同盟的背景、特征及中国的战略应对 【摘要】东亚是当今世界上安全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而东亚安全问题是以海洋安全问题为主要表现形式。在影响东亚海洋安全的... 肖洋:竞争性抵制:美国对“冰上丝绸之路”的拒阻思维与战略构建 摘要: 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应高度关注美国的北极战略立常北极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区域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历... 范金民:16~19世纪前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丝绸棉布贸易 16-19世纪前期,东西贯通,世界大势巨变,中国的对外政策前后也发生较大变化,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往海外各国的大宗商品无... 刘进宝:“丝绸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内容提要:“丝绸之路”一词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的,主要是指中国长安与中亚之间的交通往来路线。在中国... 石云涛:唐诗咏海上丝路舶来品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舶来品在唐诗中的反映,运用诗史互证的方法,从唐诗资料中发现当时传入中国的域... 王子今:东汉洛阳的国际化市场 内容摘要:自张骞“凿空”之后,后人称为“丝绸之路”的交通线路提供了东西文化交流的新的条件。“商胡贩客”纷纷入塞,参与了... 水海刚: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近代演变——以环南中国海地区为视域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它由“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大干线组成,并不断延伸、拓展,... 张国刚:丝绸之路背后的动能 把中国文明与西欧亚及地中海世界连接起来的通道,就是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对于中国方面来说,主要是边境贸易,中国... 水海刚: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近代演变——以环南中国海地区为视域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它由“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大干线组成,并不断延伸、拓展... 杨蕤:西夏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 唐末五代以来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转型时期,“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丝路盛况不复存在。这种变化是多种因素共... 刘进宝:“丝绸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丝绸之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长安或洛阳,通过甘肃河西走廊和今天的新疆地区,越过... 李国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古代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文明交流交融最耀眼的舞台,它浓缩了亚欧大陆漫长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演进,见证了东... 赵隆: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背景、制约因素与可行路径 内容提要: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北极政策中的重要倡议,也是新时期“一带一路”海上合作的方向之一。俄罗斯受全面发展俄... 曹保明:东北亚丝绸之路文化探源 我们通常说的陆上丝绸之路,是从今天的陕西西安(古称长安)出发,经甘肃张掖、武威,穿越河西走廊,出新疆,跨过帕米尔高原,... 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政府工作报告》有个重要规划,就是“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这个规... 李新烽:郑和远航非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郑和下西洋四次访问非洲,贯彻执行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把中华文化远播到“际天极地”的非洲,以期与世界各国“共享太平之福”... 李韵:东西方文明碰撞出的迷人火花 13世纪,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开启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漫长旅程。最终,他们来到了遥远的中国。彼时的中国,处于元朝忽必... 张德芳: 悬泉汉简中的丝路繁华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有这样的记载。可见早在孔子的春秋时代,作为邮驿性质的“置... 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广义的丝绸之路还应该包括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 杨俊杰 :“弄丢”了的丝绸之路与李希霍芬的推演 谈论丝绸之路,总要说到“丝绸之路”概念的创造者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 王樾:丝绸之路上的贵霜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和许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相比,贵霜王朝维持时间不长,历史“事迹”亦不显赫,但它以独特的方式对世界文... 杨怡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亚洲生产网络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构建一个能够为所有参与国接纳的具有崭新内容和含义的框架。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跨越了文化的边... 王子今:秦汉长城与丝绸之路 秦汉时期是中国长城史上的重要阶段。秦始皇“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 唐晓峰: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 李希霍芬是十九世纪著名的地理学家,是他提出了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丝绸之路”概念。但是考察其地理学思想的特点,丝绸之路在他... 兰立宏:“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安全与反恐国际合作研究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面临恐怖袭击、人为破坏、货物盗窃、毒品贩运、枪支贩运、恐怖分子跨国流动、人口贩运、移民... 潘光:“丝绸之路”与中俄文化交流 在“上海五国”——上海合作组织进程启动之前,中国与俄罗斯(苏联)的文化交流与“丝绸之路”密切相连,但又不限于“丝绸之... 葛剑雄:“一带一路”不是郑和下西洋对外撒钱,关键在互利共赢 【导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中国日报网、腾讯网联合推出系列高端访谈《一带一路,大家三讲》,邀请历史地... 杨巨平:希腊化文明、丝绸之路与文明互动 希腊化文明是在亚历山大帝国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混合文明,它的出现和形成本身就是希腊古典文明与古代埃及、西亚、印度诸文明互... 厉声:“丝绸之路经济带”安全保障机制的“对接合作” 一、中外“对接合作”共识的确立 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国与中亚、西亚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近5000亿美元;所以,...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梦想的脚步,也从未泯灭过交流、交往、交融之心。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丝绸之路,融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 卓新平:丝绸之路的宗教之魂 [内容提要]:始于西汉(公元前2世纪)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外政治、经济交往之路,更是文明相遇、文化交流之路。其中丝绸之路... 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从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历史使命的那一刻起,伴随着商品的不断交流,文化交流也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说是谁改变了谁... 陈宇 贾春阳: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现在怎样了 2011年7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于印度举行的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会上首次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 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 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商品贸易之中,我国与沿路诸国互通有无,不仅增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还使得沿线各国人民率先享... 张文木: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海洋安全 风已起于青蘋之末,美国正在将其力量向远东集结,挑战正在来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天要“下雨”,英国张伯伦忙着躲雨,而苏联... 潘光: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缘起、演变和发展前景 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发表演讲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此后,美国召... 柴麒敏:亚洲低碳共同体与绿色丝绸之路 不同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黄色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蓝色调,21世纪的丝绸之路多了一抹绿色。在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 刘庆柱:“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 【内容提要】 从古代中国通往亚欧大陆各地曾经有多条“丝绸之路”,其中以“沙漠丝绸之路”最为著名。这些路线早已淹没于地下... 高柏:铁路与陆权——“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历史借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改变了国际政治中的力量对比。为应对中国的崛起,美国“重返亚太”,并辅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邢广程:海陆两个丝路:通向世界的战略之梯 【摘要】2013年中国外交关于构建海陆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举世瞩目。“两个丝路”的构建是我国国际影响逐步外溢的客观需要... 王韬:奥巴马在中东进进出出,我们为何绕着走? 在历届中国国家主席中,习近平主席可能是在其任期的前两年内进行国事访问最为频繁的一位。正式上任的第二天,他就动身前往俄罗... 邢广程:从“凿空西域”到“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 丝绸之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古代文明之路记者:一般认为,汉朝出于军事战略需要,迫切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以“断匈... 王韬:中国新丝绸之路绕道中东? 在历届中国国家主席中,习近平主席可能是在其任期的前两年内进行国事访问最为频繁的一位。正式上任的第二天,他就动身前往俄罗... 郑永年:如何让丝绸之路不只是纸上谈兵 丝绸之路不能仅仅停留在宏观的设想,口号式的政策更是不可行。丝绸之路要成功,既要搞清楚要做什么,更要搞清楚怎么做。 20... 郑永年:中国实施丝绸之路的优势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对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当如何履行自己应当履行的国际责任?可以说,丝绸之路是中国... 郑永年:丝绸之路与中国的可持续崛起 丝绸之路的大目标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实现中国民族复兴和国家的“和平崛起”,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责任大国。 中国是否可... 迟福林:“一带一路”是加快推进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的重大举措 时隔13年,APEC会议再次在中国举办。13年中,亚太地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经济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中国未来... 李绍先:中国新丝路≠新殖民主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先提出的... 曹忠祥 宋建军 刘保奎 刘岩:我国陆海统筹发展的重点战略任务 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理念,陆海统筹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方针,是国家对陆地和海洋发展的统一筹划,是我国在当前世界经济加速转型和... 荣新江:丝绸之路上的粟特商人与贸易网络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二十年系列讲座 第一讲:丝绸之路上的粟特商人与贸易网络 时间:2014年8月29日晚 地点:三... 张杰:新丝绸之路:中俄共同利益的联结纽带 寻找支撑中国和俄罗斯双边关系深化的落脚点,继续推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是中国当前外交战略的重... 陈刚:南中国海局势与“海上丝绸之路” 崛起中的中国雄心勃勃地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这“一带一路”战略普遍被... 孙壮志:承载历史开拓未来的全新合作共赢之路 编者的话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因应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 黄朝翰:习近平的“丝绸之路”新经济外交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以民族复兴来实现他的 中国梦 。因此,中国在国内加快了改革步伐来维持进一步的经济增... 郑永年:“丝绸之路”与中国的“时代精神” 任何大国的外部崛起,都需要一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时代精神”的元素,要不自觉地去顺应这种时代精神,要... 张屹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周边利益共同体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内外背景和战略考量,它不仅是中国推动地区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步... 张文木: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域安全 当前中国西域恐怖分裂主义事件日益向南疆喀什一线汇集的事实表明它们已不是互不联系的偶发事件,而是有着鲜明的地缘战略取向。河... 陈武: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 去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瓦利·纳斯尔:美国需重新思考“重返亚洲”战略 两年前,美国提出了“转向亚洲”的大战略,反映了美国对其与亚洲的经济、贸易关系的关切。美国认为亚洲将决定全球政治的未来。而... 陈功:新丝绸之路与陆权竞争 中国在世界上是一个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始终面临陆海两个方面的压力。适时改变战略,关注自己所理所应当关注的各个新兴市场,... 易鹏:谁将成为新丝绸之路的桥头堡? 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东盟(亚细安)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最近再次出访东盟的文莱、泰国和越... 纽约时报:铁轨上的新丝绸之路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9月3日至13日对哈萨克共和国、乌兹别克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9月7... 吴兆礼: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探析 2011年7月,美国提出构筑以阿富汗为枢纽,将南亚、中亚与西亚连接起来,以实现“能源南下”、“商品北上”的“新丝绸之路”... 葛剑雄:丝绸之路历史回眸 为什么要建海上丝绸之路?我们有自己的产业优势,如果能通过投资在海外的基础设施,在海外建铁路、港口、码头,一方面我们的产品... 潘志平: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俄合作研究的评估 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以来 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从国内到国外均呈现出空前高涨的热度。... 麻国庆:跨区域社会体系:以环南中国海区域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研究 内容提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辐射区,从我国华南、西南到东南亚的环南中国海区域经过历史上复杂的族群交流和社会交往... 谢尔盖·卡拉加诺夫等:构建中央欧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国家协 中央欧亚国家面临着一系列内部挑战和外部威胁,保障经济增长和社会安全稳定需要各个国家间的协同合作。中国意在通过“丝绸之路经... 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欧亚经济联盟:共建欧亚共同经济空间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向中亚各国人民发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到2015年底,“... 吴朝晖:重走丝路(四) 十一:吐 鲁 番 的 火 焰 对于久居新疆这样一片土地的人,“绿洲”是一个令人百感交集的词汇。 新疆的辽阔让生活在拥... 吴朝晖:重走丝路(三) 七:雄关漫道 站在嘉峪关的城楼上。环顾四野,青色的戈壁从天边向脚下涌来,巨大的嘉峪关就像一个海市蜃楼,一个幻影,一下... 吴朝晖:重走丝路(二) 五:天马歌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有一个旋律历千年而不变,那就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对峙、冲突。 ... 吴朝晖:重走丝路(一) (一)梦回汉唐 我已期待了很久。我是说对这次丝绸之路之行。这里我用了“期待”这个词,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克制的说法。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