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袁世凯 登录

韩策:清季“湘人江督格局”的终结与“北洋下南洋”的形成

内容提要:两江总督为清朝东南第一要缺,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当湘、淮军削平太平天国,驻兵江南后,江督例兼南洋大臣,人选...

张建斌:端方与“丁未政潮”

摘要: 在“丁未政潮”中,两江总督端方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端方档案表明,在袁党驱逐岑春煊过程中,端方与...

胡晓:洪宪帝制时期的御用机构

摘    要: 洪宪帝制时期较有影响的御用机构,有筹安会、全国请愿联合会、中枢小组、办理国民会议事...

彭贺超:清末练兵处调入留日士官生原因考析——兼论士官生与北洋派的关

摘    要: 长期被学者广泛征引的哈汉章回忆录,将练兵处调入留日士官生的原因归结为派系权力斗争,...

马勇:袁世凯“开缺回籍养疴”诸问题

摘    要: 袁世凯“开缺回籍养疴”三年是晚清史上的重大事件, 但由于后来的一系列政治变化, 袁...

张宪文:新时期再议辛亥革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 辛亥革命历史的研究发展迅速, 在海内外成为比较繁荣和成熟的学术领域, 尤其在中国大...

承红磊:帝制运动期间顾维钧在美外交活动

摘要:顾维钧1915年8月赴美并在其后被任命为驻美公使一职,是袁政府在帝制运动期间于外交上的一项重大人事安排。这既与袁...

桑兵:辛亥南北议和与国民会议

内容提要:辛亥南北和议,谈判的主要内容不是共和与君宪的优劣短长,而是以何种形式实现共和。开始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以国...

桑兵:辛亥康有为的虚君共和论

内容提要:辛亥武昌战事爆发甫一月,康有为就致函黎元洪、黄兴、汤化龙等,提出虚君共和的主张,异想天开地试图因旧朝而行共和...

尚小明:从江西护军使、讨袁都督到“止戈和尚”

内容提要:欧阳武在民初本是赣督李烈钧手下健将,但反袁态度并不激烈,加之其兄众议院议员欧阳成等在幕后积极活动,因此得以在...

桑兵:政权鼎革与法统承继

内容提要:辛亥南北战事相持不下,为了避免战祸延长造成国家社会的重大危机,促使清帝退位成为首要选项。在清廷和中华民国临时...

朱文亮:清末皇族内争与袁世凯复出

内容提要:慈禧临终遗命衍生出宣统朝隆裕、载沣互为牵制的权力格局,袁世凯被罢及复出自然绕不开隆裕的态度。载沣之弟载涛在力...

马建标:“英日同盟”的阴影与一战时期的中国外交

本文系马建标副教授在“战略圆桌”第三期活动上的发言。原文有删减,经作者审阅刊发。 我的题目主要是讲在一战后期中国政...

李学通:袁世凯祭天照片辨伪

原载于《团结报》2016年10月13日第5版 近代以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图像成为了继文字之后纪录历史的又一...

马忠文:戊戌政变后至庚子事变前袁世凯的政治境遇

以往研究戊戌政变到庚子期间袁世凯的活动,多注重于“告密”疑案、练兵及其在山东的“剿拳保教”政策;对这个时期朝局中袁氏政...

马勇:从君宪到共和:袁世凯的一段心路历程

内容提要: 在传统辛亥叙事中,袁世凯重出江湖后一味搅局:先是利用武昌危机与清廷讨价还价攫取权利;继则用清军打压南方,威...

王也扬:再说袁世凯的“皇帝梦”

一百年前,1916年3月22日,时任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袁世凯宣布取消称帝计划。这个计划从头年12月12日出台,原订在过...

马勇:从孙中山到袁世凯:民初乱局的一个解释

武昌起义爆发后,尽管在武昌在南京在部分省份发生过一些军事冲突,但从全局来说,战争并不是此后几个月的主题。当时的主题主要...

马勇:袁世凯“有密未告”

按照过去流行看法,1898年“戊戌变法”之所以演变成“戊戌政变”,光绪帝之所以泣血瀛台、幽禁十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之所...

杨天宏:袁世凯的“去北洋化”与“北洋正统”幻灭

北洋时期最大的问题乃权势重心失却。袁世凯作为北洋最高领袖,本应固化内部,当上临时大总统之后,却悖论式地表现出“去北洋化...

1908年《纽约时报》专访袁世凯:大清国改革为何这么难

这是袁世凯首次正式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他对自己在大清国政治舞台上所面临的危险非常清醒,他推行着保守的改革,“并没有激...

王郡: “世运愧难旋”:清末政局中的周馥

1921年,周馥八十五岁,耄耋之年,而晚境极为福厚。他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两广总督卸任后,即上庐山避暑,再回芜...

丁以德:试论《天坛宪法草案》制定中制度设计与政治角逐

内容提要:根据《临时约法》规定,民初国会召开后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拟宪法。由于受当时政治斗争影响,委员会希望利用制...

韩福东:袁世凯为何取缔“女子参政会”

女权主义在民国初年获得极大发展。活跃在台面上的很多女权主义者都是同盟会会员,革命成功后,她们也获得政治与话语权力,但在...

马勇:洪宪王朝:袁世凯的“自毁游戏”

明年是袁世凯去世一百周年,今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或者叫“未遂的王朝”洪宪王朝发生一百周年。一百年过去了,对袁世...

袁伟时:评尚小明教授的恶劣学风

友人传来尚小明教授的大作:《国民党与袁世凯的较量可以如此曲解吗?--袁伟时<迟到的文明>阅后小记》(团结网...

杨国强:民初风云流变中的袁世凯

  今日论史,已久归袁世凯于窃国之奸雄一类。然而民国初年的时论犹以为辛亥之秋“若非项城袁氏主持于上,冯、段二...

傅国涌:共和要多久——袁世凯的疑问

1912年3月28日,共和曙光临到古老的中国不久,云南的白话报纸《民众报》刊登一篇文章《阴间如何采用共和制》,奇特的标...

张鸣:别让袁世凯失望

民国初元,袁世凯做了总统。一天,他跟他的英文秘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顾维钧,谈起公共生活的问题。袁世凯很失望地说,...

鲍牧松:袁世凯与张之洞的恩恩怨怨

庚子事变后,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权势最重,并称为“清末三大总督”,世称袁“不学有术”,张“有学...

马勇:隔岸观火的袁世凯

武昌兵变后,黎元洪领衔的湖北军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宣传革命的正当性,动员群众参加革命,也迅速赢得了各国领事的同...

张永:民初陆内阁危机与临时参议院的受挫

提要:民国初年在法律上是由临时总统、内阁、临时参议院分享权力,北京临时参议院中以同盟会议员为代表的势力希望通过建立政党责...

马忠文:从清帝退位到洪宪帝制

摘要:新近出版的《许宝蘅日记》堪称反映清末民初北京政治与社会风俗的资料宝库。日记对清末光绪帝、慈禧太后去世、辛亥清帝退位...

张永:民国初年的宪法危机

提要:民国初年在袁世凯为首的行政系统和以国会为主体的立法系统之间,围绕着宪法问题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冲突,这场冲突的结果是国...

张鸣: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是因急于享受放纵

摘要:好像专门跟清朝对着干似的,你不许官员嫖娼,我就特意开放,你禁欲,我就放纵。对于多数革命党人而言,革命,就是一种解放...

张永:“告别革命”并不容易

摘要:梁启超是著名的改良主义者,主张“开明专制”和渐进式改革,坚决反对革命,认为革命破坏巨大,得不偿失。但是,他也曾亲手...

张永:宋教仁遇刺案探疑

提要:宋教仁遇刺是民初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以往的著述中,袁世凯阴谋策划刺宋的说法几成定论。但此说存在不少疑点,从宏...

郭宇宽:至今犹忆“袁大头”

喜欢古玩的朋友,恐怕都知道“袁大头”,就是印着窃国大盗袁世凯头像面值一元的银元。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北洋政府...

汤伏祥:谈谈袁世凯与辛亥革命

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时候,大多数文章是从革命派的角度来审视辛亥革命结果的,多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开创...

致《建党伟业》编导的公开信

韩三平等诸编导:您编导的《建党伟业》已在全球上映,作为一部历史史实片,其采用简洁的手法展现了上世纪初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杨早:袁林片思

初听说袁世凯墓被称为“袁林”,立刻想到这是一种“圣化”的处理手法。不用帝王墓穴之“陵”而用曲阜孔墓之“林”,颇类似于古代...

傅国涌:袁世凯的无奈

宋教仁横遭暗杀,新生的民国波澜迭起,孙中山选择武力解决之途,迅速被袁世凯的优势武力击败,民国缔造者孙、黄等再度踏上流亡之...

范福潮: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前的南北博弈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不久的袁世凯,身穿的尚是清朝陆军将官服。 南北议和,是辛亥革命的重要转折。议和的结局是清帝退位...

张晓唯:北洋往事:严范孙与袁世凯

严修(1860——1929年),字范孙,天津人,晚清进士,先后任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直隶学校司督办、学部侍郎等职,是近...

傅国涌:苏曼殊的“讨袁宣言”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我之喜欢苏曼殊,先是因为这位“行云流水一孤僧”那...

袁静雪:我的父亲袁世凯

当我父亲宣誓就任临时总统以后,又过了一个时期,清皇室让出了中南海。我们就又从当时所住的铁狮子胡同陆军部(现在中国人民大...

唐德刚:袁世凯留下的烂摊子

我们在前章里曾一再的说过,民国时代最上层的政客,差不多都是天堂地狱之间的边缘人。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个波涛翻滚的转型...

严泉:制度转型视野中的民国初年——读《袁氏当国》

长期以来,有关民国初年令人眩目的政治变化的评价,当年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点评,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议题。唐德刚先生的...

梁启超:蔡松坡与袁世凯

(1925年12月25日,护国运动爆发十周年纪念日之演讲稿,梁任公文集《饮冰室合集》并未收录此文) 今天令我很感动,...

昝爱宗:历史转型奇观:得意的总是奸雄

历史的多情往往表现在历史人物的得意和失意上,如同猴子爬上树干露出红腚沟一样 几番得意之后,便是几番失意。那些驻足在历史舞...

马勇: 在野者袁世凯

1908年11月14日傍晚时分(酉刻),年仅三十八岁的光绪帝龙驭上宾。第二天(15日)午后二时,慈禧太后“升遐”。“十...

袁伟东:袁世凯与中国宪政

摘要:“宪政改变中国”成为辛亥革命起因和目标,立宪派、革命派为这一目标同心协力使宪政实现于中国,而在这些为改变中国呕心沥...

袁伟时:袁世凯与国民党:两极合力摧毁民初宪政

任何国家的民主制度都有范围逐步扩大和腐败逐步清除的过程。腐败和混乱只能通过民主、法治去纠正和防止。除了分权制约、民主监督...

郭绍敏:辩论、政争与宪政之道

[内容摘要]民初国会制宪之所以失败,不宜简单的认定是袁世凯“非法”干涉所致。国会和制宪会议的不妥协态度以及“超议会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