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井泉:周恩来写诗用诗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创作中,周恩来的诗歌很有特色,他留下的诗作虽然不多,大约有20多首,但是气势雄浑,充满革... 周恩来:以诚相待交诤友 1、对民主人士关心关怀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就注重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关心保护民主人士,提出要在救济方面多给予经济... 毛胜:周恩来怎样写文章 周恩来一生心忧百姓、操劳国事,呕心沥血、任劳任怨,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他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精力... 郑谦:20世纪六七十年代坚持《农业六十条》的努力 摘 要: 《农业六十条》是20世纪60年代调整时期的产物,对纠正“左”的错误、恢复和发展农业... 梁志:走向和平共处:中缅关系的改善及其影响(1953-1955) 内容提要:虽然缅甸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共产党国家,但总的来说,1949年至1952年的中缅关系是冷淡而疏离的。195... 徐建国:初到陕北时周恩来没有直接跟随毛泽东南下原因探析 提要:中共中央到达下寺湾后,对陕北苏区的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为了应对面临的严峻政治和军事危机,中央决定分两路行动... 殷之光:国际主义:一个从第三世界独立历史出发的世界秩序叙事 1955年4月19日下午,美丽的西爪哇山城万隆的上空一下子乌云密布,突如其来的春雷与闪电打破了上午晴空万里的宁静。此... 张光渝:周恩来的家世、家事和家风 周恩来是中国现代史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研究、回忆、记录他事迹的文章著述数不胜数。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李海文主编,淮安... 金冲及:周恩来:一个光荣而不朽的名字 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周恩来这个光荣而不朽的名字。光荣,因为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过那么多巨大的贡献,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 爱德乐:那时候有伟人在地上 【中译者按】 英国经济学家爱德乐(1909-1994)在文化革命后不久,于1981-82年撰写了一篇评述毛泽东、刘... 张太原:大历史脉络中的人物关系——周恩来与胡适 人物研究走到一定程度,常常会出现选题的困难,尤其是像周恩来这样的历史人物。但是,如果把人物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或研究路径,... 文贯中:父亲文强与国、共恩怨一世纪 他是毛泽东的表弟,却对这个“毛大哥”终生抱有戒心;他当过林彪的班长,两人却打了一架;他参加过周恩来、邓颖超的婚礼,后... 王永钦:周恩来“文革”中是怎样批极“左”的 批判“政治上的”极左思潮,着手解决“文革”中遭受错误打击的一批老干部问题。 林彪、陈伯达垮台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马军:吴国桢视野里的周恩来 吴国桢和周恩来均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前者曾留美获博士学位,作为蒋介石的密切追随者,历任汉口市长、重庆市长、外交部... 陈明远:周恩来留学日本遭遇的挫折 周恩来在日本名气极大,朝野上下,粉丝众多,历来被视为蒋介石、戴季陶一流的“亲日派”。而这一切盖源于周“人... 李慎之:周总理的两次发火 有人说,周总理是不会发脾气的人。我追随总理左右的日子并不长,而且自从1957年以后,一别竟成永决,但是,... 夏继波:周恩来与林彪在文革中同江青关系之对比与辨析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在谈到林彪和江青时说 他们组成两个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的反革命集团,利用... 梁漱溟:我所知道的周恩来总理 我以一个党外人,同毛主席见面谈话机会之多,殆无其他人能比得。我以一个党外人,同周总理接触往还之多,殆无人... 赵炜:在周恩来身边的日子里 “赵炜,你要照顾好大姐……”一双瘦得几乎皮包骨头的手从被子下伸出来,紧紧握住赵炜的手,1975年11月初... 李琦:关于周恩来研究的几点思考 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的研究工作,是在周恩来逝世以后一步步开展起来的。21年来,周恩来研究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 崔卫平:论周恩来——政治家的政治行为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逝。旋即,布店里用来制作黑纱、挽幛的黑布销售一空,人们自发地涌上街头,涌向天安门广场,“... 司马公:《晚年周恩来》的史实错误 2003年4月,总部在美国纽约的明镜出版社出版高文谦《晚年周恩来》,该书成为明镜出版社《真相》系列书籍之... 李捷:驳《晚年周恩来》对毛泽东的丑化 近些年,有人借“反思”之名任情曲解“文革”,实在不应该。高文谦先生的《晚年周恩来》一书,多处罔顾历史事实,用个人想象... 周秉德:在伯父周恩来身边的日子 周恩来在兄弟三人中是老大,大弟周恩溥,上世纪40年代去世,生有一子,已于前几年在河南焦作去世,小弟周恩寿生有三男三女... 宋永毅:文革周恩来:一个被掩盖了的形象 不时听到有人抱怨目下众多的 纪实文学 曲解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真实。其实,只要稍加留意,文革史的读者们已不难分辨出它们... 金冲及:说不完的毛泽东与周恩来 核心提示:“毛周”的紧密有目共睹,两人关系中,毛起着主导的作用。小平同志讲过一句很中肯的话:没有毛主席,也许我们至今... 张颖:周恩来与江青维特克事件 1992年我从美国回来不久,忽然接到美国友人陈香梅女士寄来的一篇文章,登载于美国中文时报周刊。读了以后真是令我万分惊讶,... 陈子明 何家栋:周恩来的军队国家化思想 1946年1月31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社会贤达五个方面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一致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丁东:周恩来苦心排位 196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第二天见报的新闻照片上,人们看到主席台前排正中是毛泽东,左边... 丁东:周恩来、叶季壮救邱会作一命 1933年以后,邱会作担任红军总供给部机要统计员和政治指导员、机关党支部书记,掌握红军全部人员、兵力、枪支、马匹、军械、... 余英时:霸才无主始怜君 化骨扬灰散作尘,一生伴虎有余辛。 先机抱器归张楚,晚节藏鈎赚大秦。始信秀才能造反,更无宰相解安民。万千寒士应垂泪,谁为神... 梁漱溟:周恩来遇事均秉承毛主席意旨而行 我以一个党外人,同毛主席见面谈话机会之多,殆无其他人能比得。我以一个党外人,同周总理接触往还之多,殆无人能比。(注:这种... 沈志华:把断裂的历史链条连接起来 【摘要】历史研究者必须遵守“言必有据”的准则,因此他们讲述的历史过程往往是不连贯的。《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提供了许多足以... 王充闾:“不能忘记老朋友” (一)“死生亦大矣!”一个人在告别这个世界时的遗言,历来被看做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生命嘱托.一种具有纪念性、经典性、持久... 萧默:《晚年周恩来》读后小识 《晚年周恩来》的作者高文谦曾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生平研究小组组长,党史界核心人物,被挑来专门写作毛传与周传的,后来... 叶铭葆:关于周恩来右臂受伤几则史料的考证 “文革”期间的新闻纪录影片和报纸、画报的新闻图片中,经常有周恩来总理接见外宾的镜头,看得多了,就发现周总理的右手总是半握... 刘亚洲:恩来 爸爸:还记得你临出国前发生的那件事吗?你要远行,当大使。我们几个姐妹为你打点行装。你嘱咐:一定要把那本和砖头一样厚的照相... 沈志华:周恩来赴苏谈判的目的和结果 1950年10月周恩来与斯大林的会谈及其结果与中国出兵朝鲜作战的决策有直接的关系,也反映出在朝鲜战争问题上中苏之间的... 周恩来、朱德、毛泽东逝世——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62) 1976年1月8日,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周恩来因病逝世。周恩来革命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尤其是在“文革”动乱中,为... 祁建民:周恩来与长崎国旗事件后的对日外交 摘要:从1958年5月发生的长崎国旗事件造成中日关系严重倒退,到1962年11月实现半官方外交,中日关系出现了巨大转变... 杨天石:周恩来与1945年年初的国共重庆谈判真相 1944年11 月、12月,周恩来两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成为1945年8月蒋、毛重庆谈判的先声。谈判中,蒋介石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