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孙中山 登录

朱云汉:中共为什么高规格纪念孙中山

民国缔造与亚洲再兴 要深刻理解100年前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需要从世界史的高度出发。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从积...

俞祖华:孙中山民族复兴思想的国际视野

孙中山民族复兴思想的国际视野 俞祖华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从国际视角看,孙中山所呼唤的民族复兴是要...

侯中军:孙中山伦敦蒙难事件的第三种解释

为什么要探究孙中山进入使馆的方式,已有的研究已经点出了问题的本质:“不是为了判断使馆这样做是否合法,而是为了对孙中山...

励轩:想象的符号:中文语境中的美利坚民族及其演变*

【内容提要】 本文检视了美国的民族、种族与族群话语,指出“美利坚民族”概念既没有被美国政府所认可,也没有在社会上被广泛...

杨天石:革命、改良两派的合作与破裂

(一)毕永年组织兴汉会 唐才常在改良派中,属于激烈分子。戊戌政变后,他哀悼死友,迅速赴日,会见康有为和梁启超,建议起兵...

杨天石:交结日本朝野

(一)再到扶桑 当时欧洲还没有中国留学生,华侨也少,孙中山虽想鼓吹革命,但没有对象。1897年7月1日(光绪二十三年六...

杨天石:伦敦被囚与《伦敦蒙难记》的写作

(一)最初的宣传品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陈少白等流亡日本横滨。横滨是留日华侨最为集中的地区,人数达三千余,占当时旅...

杨天石:对清廷的最初一击——广州起义

(一)设立机关 香港兴中会成立后,即积极筹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孙中山驻广州指挥,杨衢云驻香港,负责后勤供应及财政支持。1...

杨天石:“振兴中华”伟大口号的提出

(一)檀香山兴中会呱呱落地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末,中日战争爆发。9月,日军占领平壤,中日海军在黄海大战,致远...

杨天石:体制内改革的试探——上书李鸿章

(一)异域中成长的爱国者 孙中山,谱名德明,幼名帝象,号日新,稍长后取名文,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同治五年...

欧阳哲生:近代国家观念之兴起——以孙中山国家观为中心的探讨

政治在近代中国据有中心的地位。国家是政治的核心问题。辛亥革命之成功倾覆清王朝、建立民国,其成败之枢纽在人心,而人心之向...

程广云:革命与建国:孙中山的政治哲学

孙中山的著述,有陆版《孙中山全集》全十一册,台版《国父全集》全十二册。据说还有新版。但主要著作是两部,一是《三民主义...

桑兵:转向孙中山:共和先驱易位

与通行的认识有别,清季共和观念的引进和思想的勃兴,梁启超实有开创之功。正是由于流亡海外的梁启超等人不顾康有为的高压,以...

程广云:孙中山的道统论与知难行易说

孙中山的政治哲学核心在于论证和辩护其政治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通过道统论自证其居于中华思想正统,通过知难行易说自证其属于...

周月峰:错位的“战场”:孙中山与胡适的“新文化运动”

摘要: 既往有关孙中山与新文化运动关系的研究,多已注意到他既有支持又有反对的矛盾态度。然而,透过态度这一表象,可以看到...

唐德鑫:孙中山东京行迹考

孙中山先生3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其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达17年半,其中在日本9年半,占54%。这一时期,孙中山进出日本...

胡传胜:全球化进程中20世纪早期亚洲改革的成因与后果

摘 要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土耳其、伊朗和印度都发生了以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为范式的改革,亚洲历史可以说出现了“孙中山时...

杨卫华:孙中山政治形象的建构: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基督徒比较

摘    要: 受革命和改良的拘囿,以及孙中山政绩的限度和政治实用主义的诟病,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

蔡双全:梁启超、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异同析论

内容提要: 梁启超、孙中山都是在中国最早介绍、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驱,他们在对其起源、价值追求、作用及其在当时...

周阳山:国家结构与政府体制——孙中山、胡佛与福山观点的比较分析

[内容提要]强势国家与政府善治因何而成,如何关联,这是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孙中山、胡佛与福山关于国家与政府的观点或...

邹小站:田桐《革命之首领》文本探源

内容提要: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总结辛亥革命与二次革命失败的教训,重提革命程序论,并强调领袖权威对于革命事业的意义。在...

陈喆 丁妍:党派纷争与1916年孙中山的革命债务偿还问题

内容提要: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死。对中华革命党而言,政权虽未得手,但武装讨袁活动已失法理依据。为筹备起义而欠下...

杨天石:孙中山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兰西、俄罗斯、美利坚等组成协约...

桑兵: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

内容提要:五四运动以后孙中山反驳有人用世界主义反对其提倡民族主义,具体所指,外部渊源主要是英国的罗素、俄国的无政府主义...

桑兵:孙中山研究笔谈

在起步较晚而进展较快的中国近代史领域,孙中山研究显得相对成熟。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海峡两岸竞相轮番编辑更加完整的孙...

桑兵:孙中山研究亟需注意版本问题

内容提要:中国治学,首要讲究版本目录,而近现代史研究因材料繁多易得,反而较为忽视版本问题。实则版本的比较和文词的校订,...

张海鹏:孙中山民生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矛盾

内容提要: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学说,本身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和若干不能自圆其说的理论陷阱:一是承认欧美社会在...

桑兵:政权鼎革与法统承继

内容提要:辛亥南北战事相持不下,为了避免战祸延长造成国家社会的重大危机,促使清帝退位成为首要选项。在清廷和中华民国临时...

桑兵:如何让孙中山研究从“险学”到“显学”?

编辑出版《孙中山思想政见各方论争资料集》,是搭建高水平孙中山研究新平台,以提升研究水准和扩张研究范围的整体计划的基础...

王奇生:中华革命党时期党人歧见与孙中山党国方略的转折

内容提要:中华革命党的建立,意味着国民党从“议会政党”重新回归“革命党”。孙中山的革命理念与党国方略亦随之发生重大转折...

章永乐:探寻中华民族自觉兴起之历程

冷战落幕为前一阶段的政治整合话语带来了新的困境,在中国国内,“中华民族”话语被期待发挥更大的政治整合功能,但同样遭遇到上...

韩星:关于中国道统的讨论

韩星,著名儒学、儒教研究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中和书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

叶斌:孙中山与天命论

内容提要:天命论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政治理论,清末民初的各派政治力量对于天命论都有所借重。孙中山与天命论的关系可以分为革命...

桑兵:民元孙中山北上与逊清皇室的交往

内容提要:民元孙中山北上在京活动21天,百忙之中,专门抽出四天与逊清皇室往还。长期敌对的双方握手言欢,孙中山方面既是对...

赵立彬:民国初年孙中山对名誉事件的反应

内容提要:民国建立后,孙中山第一次以政治领袖的形象活跃于国内历史舞台,所经历的诸多政治事件同时也具有名誉事件的性质。尤...

黄兴涛:民国时期“中华国族”概念的运用、入宪讨论及典型阐说

内容提要:“中华国族”是同“中华民族”有着密切关联的复杂的政治新概念。它在清末民初新出现的“国族”概念的基础上生成,在...

聂作平:孙中山的朋友圈

蒋介石在给戴季陶的一封信中,这样评价孙中山的交友之道:“吾谓孙先生待友,其善处在简直痛快,使人畏威感德。”蒋介石追随孙...

颜德如:孙中山贤能政治观之反思

[摘  要]孙中山以其笃信的“行易知难”学说来改造国民心理,进而奠定力主先知先觉式贤能政治的心理条件。他本...

马勇:从孙中山到袁世凯:民初乱局的一个解释

武昌起义爆发后,尽管在武昌在南京在部分省份发生过一些军事冲突,但从全局来说,战争并不是此后几个月的主题。当时的主题主要...

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内容摘要:1924年国民党改组之后,包括孙中山在内的许多国民党领导人,对民众运动作用的认识发生了重要变化,并在北伐之前...

魏文享:孙中山“国父”形象在台湾的历史形塑与记忆解构

摘要:孙中山作为“国父”之历史记忆自国民党在大陆时期已开始建构。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又在台湾地区得到强化。“国父”作...

孙中山和中国近代政治哲学国际研讨会召开

本次研讨会由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战略与管理》杂志社协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

王杰:论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

专制与共和,水火不容。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旗手,孙中山所揭橥的民主共和理念及其领导民主共和的伟大实践,揭示了中国的政治...

颜德如:清末民初中国人口“四万万”说之考察:以孙中山为中心

四万万”并不包括中国领土上的所有人。这个数据是清朝乾隆在位时期各国科学家与传教士或宗教家共同调查的结果。它未必真实反映了...

马勇:孙中山的王道主义逻辑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家,也是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现在,时过境迁,孙中山不再像神...

刘山鹰: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述论

民生主义有别于科学社会主义,它是一种探索在中国防患于未然、避免发生社会革命又让人民享受共同富裕生活的学说,是要在中国建立...

王鹏辉:孙中山的边疆革命与国家建设方略辨析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展开了建设现代中国的国家建设方略,其中又包含了西北陆地边疆建设的蓝图。比较孙中山的边疆革命方略和国家...

马勇: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排满革命?

说到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当然不能不说到孙中山。如果没有孙中山数十年如一日鼓吹革命坚持革命,肯定就不会有辛亥革命;即便新军...

颜德如:孙中山对革命建国受挫的原因之反省

民国建立后,国人常有 民初不如晚清 之慨叹。这实际上涉及如何认识辛亥革命成败的问题。孙中山为此而进行了频频的思考。这些给...

颜德如:孙中山“一片散沙”说析论

内容摘要:今天为人耳熟的“一片散沙”说,虽为外国人所加,实为孙中山先生强化。在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中,其含义是指没有统一纪...

颜德如 吴志辉:孙中山《民权初步》若干问题之检讨

内容提要:于种种原因,对孙中山《民权初步》的研究,多年来一直为人疏忽。要打破这种现状,应该坚持以下原则:一是Backt...

颜德如:国家转型的助推器: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助推了现代国家的构建。具体表现为:国家观念从 王朝国家 转向 民族国家 ;国家权力合法基础从 主权在君 转向 主...

许知远:横滨往事(一)

“你有我的四本书吗,上面都有”,每当对我的问题听不清,或是对自己的记忆不确信时,他就会重复一句,然后指着桌上的纸袋,里...

许知远:从孙中山到邓小平

对于所有伟大的变革者而言,忽视他们所处的时代,凌空谈论他们的成就都是可笑的。从孙中山到邓小平,从每一个人身上,我们都能归...

颜德如 贾磊:重议孙中山民权观

摘  要:孙中山民权观就其内涵来说,主要有三:“民权”即“民主”,“民权”与民本、重民思想相通,...

颜德如:“同心协力”:孙中山关于解决中国问题的思考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大概自1879年[1]起就开始关注中国的命运。“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为什么不能...

蔡双全:重评孙中山、黄兴组建中华革命党之分歧

孙中山的党魁制,是他从反省和总结二次革命失败的教训出发不得不采取的一时权宜之计。在当时激烈、残酷的军事时期,在党内采用这...

颜德如:国家转型的助推器: 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的辛亥革命

摘 要:在“传统”转向“现代”这一漫长而复杂的大变局过程中,辛亥革命对于构建现代国家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具体而言就是:...

李贵连:从法治到党治:孙中山的思想转变

孙中山是最具现代意识的革命领袖和思想家,是民主法治的最早追求者。但是,在民国初年的特定环境中,他由法治的追求者变为苏俄式...

孙中山北伐受阻“潜师回粤”历史情境因素考辨

摘 要: 1922年孙中山北伐中途受阻,迫不得已“潜师回粤”,事后孙中山认为其原因在于陈炯明从中阻遏,后世史家亦多从此说...

叶曙明:1922年的陈炯明与孙中山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陈炯明算得上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在一般人印象里,陈炯明是背叛孙中山的反动...

朱正: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婚事

孙中山和宋庆龄是1915年10月25日在日本东京结婚的。当时因为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亡命日本。宋庆龄就是...

杨天石:孙中山——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原始社会实行氏族民主制,无所谓帝制。帝制,全称君主专制制度,或称皇权专制主义,源自原始社会的酋长制。中国传说中的尧、舜禅...

杨奎松:孙中山与共产党——基于俄国因素的历史考察

一方面国民党内排除共产党的倾向急剧发展,另一方面共产党内争取全面控制国民党的愿望与日俱增。十分明显,孙中山的去世,使国共...

黎建军:从同盟会到国民党——革命党失败的历史转型

清末的革命党真正有声势的时间应该是同盟会成立的1905年。与立宪派的崛起一样,中国革命党的形成出现在庚子之乱满清宣布新政...

李杨:孙中山“联俄”:不得已的权宜之计?

【内容提要】孙中山晚年作出的“联俄容共”决定,并非如传统史学观点所言,孙从此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本文的问题是,...

龙应台演讲“1912”全文

总统府中枢纪念国父诞辰,龙应台专题谈话时间:11月12日上午10时地点:总统府三楼大礼堂主讲人:文化部长龙应台大家早安,...

杨奎松:孙中山到底爱国不爱国——兼评李吉奎《孙中山与日本》与俞辛焞

[导读]我们无论如何不应当拿我们今天对国家及其主权领土之类的观念,来评判历史。同样的情况,我们也不应当把爱国与暂时的妥协...

欧阳军喜:记忆与历史: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及其影响

内容提要: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开始有意识地建构一套辛亥革命史的话语体系,并试图通过这种建构,达到灌输革命学说和凝聚党人...

袁刚:三民主义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2012年4月26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本科“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课程,以“三民主义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为题,组织了...

杨天石: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称: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我觉得此说与事实不合。近年,我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

刘柠:梅屋庄吉——孙中山的“幕后金主”?

孙中山与梅屋庄吉的友谊,基于共同的信仰和理想,竟奇迹般地超越了双方各自的“国益”等现实政治的束缚,成为动荡的革命岁月中一...

刘继兴:孙中山博士学位真相:以讹传讹将医生误译博士

核心提示:孙中山确实从未获过医学博士学位,只是香港西医书院的本科毕业生而已,其博士头衔十有八九是人们把Dr(医生)误译所...

项焱:美国地方自治实践对孙中山之影响及其限度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方自治一般理论的分析,在简述美国地方自治的起源和发展及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的基础上,找出孙中山地方自...

高瑞泉:辛亥革命与平等观念的现代嬗变

〔摘要〕辛亥革命时期是现代“平等”观念在中国确立的重要时期,它与革命派中两类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刘师培章太炎等的无政府...

应克复:“新三民主义”是一种讹传

朱相远在《辛亥百年的主航道》一文中说:“辛亥革命十多年后,孙中山又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贺照田:为何出现两个孙中山?

辛亥百年,传媒热心,带动相关领域之外的很多朋友也来关注辛亥革命、民国肇建。而关注辛亥革命、民国肇建,自然会关注在此一而二...

伍立杨:海纳百川的人格魅力

中山先生允文允武的人格气魄为人所景仰。他革命一生,荆棘载途,却始终如牛负重,两肩担起,未尝稍息。很多历史的关头,机会微渺...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100年来,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这场革命的划时代意义并没有被淡化和忘却。...

欧阳哲生: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发展历程

嘉宾简介:欧阳哲生,1962年5月生于湖南长沙市。现为胡适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特长是中国...

杨奎松:孙中山与日本关系再研究

(一)我们从来都被告知,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这一概念,今天在中国已被用来泛指对祖国的关切与眷恋之情。此关切...

陈平原:民族自信与文艺复兴

今日中国,国力逐渐强盛,国民大都信心满满。可在晚清,情况完全不一样,仁人志士担忧的是亡国惨祸,思考的是亡国后如何图谋恢复...

尚明轩:如何评价孙中山先生

民主革命之父 现代化开创人 社会主义向往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孙中山研究专家尚明轩谈如何评价孙中山先生...

张爱军:论孙中山自由民主观的悖谬

摘要:孙中山的自由民主观是集体主义的自由平等观,它以革命为前提,强调国家自由的优先性,导致自由民主的内在矛盾和现实困境。...

陈蕴茜:谒陵仪式与民国政治文化

[内容提要]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遗体暂厝北京西山碧云寺,谒灵成为纪念孙中山的重要仪式。1929年,国民政府将孙中山灵梓...

马敏:论孙中山的现代国家建设思想

【内容提要】晚清以降,如何摆脱国家权威危机,创建一个能适合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国家体制,一直是困扰几代中国人的核心问题。...

傅国涌:孙中山“革命不忘读书”

1922年10月,上海一家英文报纸《密勒氏评论报》举办“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的问卷调查,有1900多人参与。2个月后公...

汪丁丁:需要重温孙中山先生的建国理念

北京火车站软席候车室内的“贵宾室”,大批乘客只能站着候车。大约三年前,被兴业银行夺走,变为“白金卡”贵宾室——也就是说...

程美东: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论

【内容提要】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孙中山一生奋斗的根本目标。孙中山关于民生主义的论述非常丰富,这些论...

袁伟时:孙文在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十年的迷误

近年来,近代中国的许多历史人物纷纷走下神坛,中国人开始了解历史真相,破除迷信,增长智慧。环顾20世纪中国很少触及的最后一...

王立宗:从孙中山的“私心”说开去

我一向景仰孙中山先生,他倡导“天下为公”,这是他的理想信念,也是他的毕生追求。然而,最近在一个论坛上听中山大学知名教授袁...

莫世祥:党国政制的肇基

[提要]以党治国的党国政制是民初历次革命运动反复冶炼的政治结晶。它由孙中山及其政党进行理论阐述与实践尝试,在护法运动中...

杨德山:孙中山“党-国”理论分析

[摘要]孙中山的“党—国”理论由“立党救国”、“以党建国”和“以党治国”等三个历史和逻辑紧密相联的部分组成。“立党救国...

罗福惠:孙中山先生怎样对待“黄祸”论?

孙中山先生因为曾遇到“黄祸”论的挑战和困扰,对这样一种西方舆论显然有所考虑。无论是从他对于此类问题的正面回答中,还是从他...

鄢烈山:孙中山是韩人后裔又何妨?

据说,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成均馆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朴芬庆考证,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生活在朝鲜最南端、今之济州岛附...

郭世佑:平凡的铺垫——第八届海峡两岸孙中山思想之研究与实践学术研讨

台湾的民主化进程犹如一柄双刃剑,既可使某些政治人物获得肆意戏弄和篡改历史的自由,在“去中国化”的喧嚣中把中华民国的缔造者...

戴煌:有感于孙中山不让喊“万岁”

多年前读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触。据这篇文章的作者说,他谈到北京王府井大街中华书局1991年8月出版的《孙中山年谱长编》和其...

傅国涌:孙中山,近代政治文明的一束曙光

1922年10月,上海一家英文报纸《密勒氏评论报》举办“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有1900多人参加, 2个月后...

傅国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历史性遗憾

近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试图为中国的一切错综复杂的问题制定一个解决方案的,孙中山是第一个人。这个伟大的中国人,他一生的眼...

陈强:卢梭思想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

从世界历史上看,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乃是法国大革命之后逐渐波及全球的塑造近代民族国家之浪潮的组成部分——这股浪潮首先在十...

陈蕴茜:时间、仪式维度中的“总理纪念周”

「内容提要」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孙中山崇拜运动,将“孙中山”符号通过时间、空间、仪式、传媒等多向度渗入社...

盛邦和: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演讲及对日本“大亚细亚主义”的批判

盛邦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首席教授 ...

严泉: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理论透视与历史实践

“五权宪法”在理论来源上,秉持一种开放的政治立场,融合中西政治智慧。“五权宪法”思想在中国的政治实践,主要有两次,一是抗...

郑琼现:军政之治与宪政之病 ——对孙中山宪政程序设计的反思

摘要:孙中山的宪政程序设计中,军政是宪政的必要性要件,而宪政是军政的目标,并为军政提供了合法性论证。就自身要完成的任务和...

龙应台:孙中山这个人

时间:2012年11月12日上午10时 地点:总统府三楼大礼堂 主讲人:文化部长龙应台 大家早安,我从十八岁开始就有...

楚梦:“五权”与“三权”——孙中山与宋教仁的宪政观

在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民国史上,孙中山和宋教仁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孙中山就不用说了,凡中国人没有几个不知道他是我们的“国父...

孙翱翔: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内在逻辑

摘 要: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宏大的理论体系。其中,三民主义在其整个宪政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无论党派信仰、身在何处,紧密地团结,把握历史机...

王三义:评说历史人物应超越功利——从凯末尔与孙中山的“成”“败”谈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学界有不同形式的研讨和纪念活动。这个夏季,土耳其发生未遂政变,土耳其的政治制度问题也引...

刘国民:为孙中山先生正名兼驳斥李军海的谬论

刚在共识网看到李军海先生《孙中山对中国宪政的破坏》一文,对于该文全盘否定和抹黑孙中山先生的言论感到不满。作为孙中山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