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 张畅:并非“自由的火炬”——20世纪美国女性卷烟消费话语与女 【内容提要】 20世纪以来,美国烟草商借助第一波与第二波女性主义浪潮,通过营销策略将女性消费卷烟从社会禁忌转变为具有解... 李英桃: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致力建立平等公正的共同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率先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后逐步向全球扩展,延伸到国际关系的方方面面,将性别/妇女... 张雨菲 张勇:“她”时代新声:女导演镜头下的女性 自类型电影概念兴起,关于何谓真正“女性主义电影”的争论便同银幕中女性形象摆脱“被窥视”的斗争一样从未停止。2021年,... 任剑涛:反抗扼杀:重张男性气概 《男性气概》,哈维·C.曼斯菲尔德著,译林出版社,2008 【导读】《男性气概》一书对现代社会结构及其性别塑造的得... 苏力:从“黄碟案”透视当代中国法理的谱系及其缺陷 该论文解决了它本身提出的问题,令人钦佩。不幸地是,它提出的是一个错误的问题。 ——斯蒂格勒 借助一个具体法律事... 赵思奇: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建构 内容提要: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作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以其彰显种族、性别和阶级三位一体的特征,在黑人女性传统、黑人... 哈拉维:赛博格宣言:二十世纪晚期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集成电路时代的女性拥有一套共同语言是一个讽刺的梦想。 本章致力于建立一种忠于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讽刺性政治神... 戴锦华:我为什么会变成女性主义者 摘编自戴锦华6月6日在雨枫书馆·百盛馆的讲座,和孙柏谈《那些胆敢握笔的女人——“阁楼上的疯女人”与性别意识》,小标题为... 陆品妃:认识女性主义 【摘要】在充斥着家父长男性强权思想流俗的社会背景下成长与生活的人,不管是男或女,若不能保持女性主义反省的知识建构,很容... 方环非、施月红: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批判与困境 【摘要】生态女性主义作为新视角中的生态观念,对传统西方哲学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作为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合体,... 戴锦华、午荷:化解花木兰式文化困境 对话嘉宾: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高兴:《世界文学》主编、翻译家 作为性别研究、女性文... 钱建状:女性主义、隐喻与心理分析 【内容提要】 艾朗诺教授新着《才女的重负——诗人李清照及其接受》以女性主义为研究基石,藉助于隐喻与心理分析,对李清照近... 郝青松:从艺术看当代女性的出走与独立 娜拉出走之后,爱永不止息——当代女性艺术的困境与启示 郝青松 《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 张红萍:我为什么批驳蒋庆的性别言论 (本文原载于《法治周末》,2015-9-2) 8月13日,澎湃新闻独家发布了由儒学家蒋庆授权发表的访谈录《只有儒家能安... 戴锦华:我为什么会变成女性主义者 我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女性主义者每次有人问我为什么变成了一个女性主义者,我都是特别朴素地回答,就是因为我长太高了。真的是一... 李伟民: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董尼》与女性主义视角 在《维纳斯与阿董尼》中,莎士比亚将神—人、勾引男人的女人和圣女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本身就可以构成对其进行女性主义的解读... 李银河:论女性的就业权利与就业机会 关于应否对女性就业实行保护问题的辩论是有意义的, 它触及了女权主义的一个重大主题。我认为, 在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之前, ... 戴锦华、王炎:昨日之岛——电影·学术与我 王炎:您是1982年开始在电影学院任教的吧? 戴锦华:是,今年刚好三十年。 王炎:您刚开始去电影学院是在文学系,当时的... 吕频:国际视角看中国妇女人权——正视问题及其解决 2014年10月23日,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委员会(以下简称消歧委员会或委员会)再次审议中国的公约执行状况... 李心沫:中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与实践评述 一:从女性主义艺术到女性艺术 在西方,女性主义艺术是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即女权主义而产生的。而女权主义是现代主义背景下... 崔应令:乡村女性怎样诠释自我? 女性究竟以怎样的方式诠释着自我主体的含义?这是自西方女性主义诞生以来就存在的疑问。笔者通过对湖北恩施一个村庄中女性生活的... 羽良 :西美尔的女性主义 把西美尔归类为某一种社会学者是狭隘的。但就女性主义而言,今日主流的女性主义已经有些激进的“男性化”了,较之西美尔,也许我... 马姝:我国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女性问题的跨意识形态性、我国法律现代化进程的不可逆性与女性主义法学本身的批判性和进步性,决定了在我国开启以“性别... 刘禾 王政 高彦颐:从《女界钟》到“男界钟”:男性主体、国族主义与 王政(以下简称王):今天请两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高彦颐老师,和密西根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刘禾老师——来参加关于... 钟雪萍:如何激活中国左翼思想的历史资源? 受访人:钟雪萍,1993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获比较文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今在位于大波士顿地区的塔夫茨大学任教,现任中国... 倪湛舸:新文学、国族构建与性别差异 摘要:本文梳理并探讨苏雪林《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中以性别视角为出发点的国族文学观念,着重关注其对以鲁迅、郁达夫为代表的... 马姝:论强奸罪应当废除——基于后现代女性主义立场的一种观点 【摘要】后现代女性主义将强奸视为一种“语言”。借由“话语塑造主体”这一机制,男性在有关强奸的立法与司法仪式中被塑造为身体... 程广云:女性就是自然 先谈书名——“女性主义与哲学的对话”(荒林、翟振明:《撩开你的面纱:女性主义与哲学的对话》)。刚才很多人谈到这个问题,这... 戴冠青: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中国化进程 摘要: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体现出纯译介性研究、中国女性主义文论建设、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研究中国女性文学作品等... 姜琳:胸罩与身体的权利政治学 一、福柯的肉体政治技术学《规训与惩罚》是福柯第一部成熟运用系谱学方法分析权力话语的著作,这是一部关于“身体如何被社会分隔... 刘剑梅:一位男性的“女性主义者” 七年前,我刚进马里兰大学不久就认识了约翰•斐济 (John Fuegi) 教授。我在亚洲和东欧语言和文学系任... 贺桂梅:“延安道路”中的性别问题——阶级与性别议题的历史思考 「内容提要」1943年开始全面施行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简称“四三决定”),... 吴小英:女性主义的知识范式 内容提要: 本文探讨女性主义如何借助社会政治资源和学术传统资源,在对传统实证主义研究模式的批判基础上,构建自己另类的知识... 崔卫平:我的种种自相矛盾的观点和不重要的立场 这个题目的意图很清楚:是对女性主义批评的批评,换句话说,是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自我批评,是对女性主义批评所做的自我限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