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大历史 登录

庞立生:大历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意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性质、中国特色、本质要...

韩震:深刻认识和把握大历史观的哲学意蕴

核心阅读 大历史观是正确看待和推动历史发展的科学历史观。坚持大历史观是准确把握历史发展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内在要求,...

王树荫 王君:以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定位

摘 要:以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确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坐标定位,是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伟业、...

陈金龙:从第三个历史决议看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

所谓大历史观,就是将历史置于纵深历史长河和宏阔空间背景下来叙事和评价,以求客观呈现历史、科学总结历史,以历史映照现实、...

高帆: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农业农村发展

内容提要:大历史观提供了理解经济演变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论依据。本文指出:大历史观不仅强调历史因素对经济变迁的重要性,而且...

杨凤城:大历史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大历史观是近些年尤其是2021年以来学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直接原因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当然,就纯学术领域讲...

冯立:学会用大历史观看待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强调:“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

彭超 黄玉玺:大历史观视阈下的“三农”问题及其破解之道

【摘要】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农耕文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取得了农业发展、农村变革...

孙正聿: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探索和阐释中国式现代...

黄朴民:杭大历史系的亮丽风景线:“强力三人组”

在俄罗斯音乐文化史上,19世纪60年代有一个著名的“强力五人集团”,其主要成员有后世享有盛名的穆索尓斯基,鲍罗丁,里...

程美东:大历史视角下的新中国70年

摘要:新中国70年的历史发展,可以从三个大历史的角度加以审视:一是从后发现代化国家建国70年的角度考察新中国70年...

罗文东:构建世界历史体系的方法和原则

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和史学传统相比,世界历史在我国还算一个年轻的学科。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

于沛:从大历史观看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矗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从这一历史观出发,对人类历史...

吴重庆:社会主义“大历史”与《开放时代》的议题设置

摘要:中国社会主义“大历史”的提出,是借用黄仁宇的“大历史”概念,试图放宽历史的视野,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的各个历...

龙应台: 我希望在大历史的隙缝里找到个人史

1、那个蹲下来让你超越的人 南方周末:《天长地久》是一部向经历了山河破碎、战乱离散等苦难的一代普通女性致敬的作品,其...

陈乐民:历史的观念:释“历史的长期合理性”

看了几本黄仁宇先生的书,特别刚看完最新增订的《中国——一部大历史》英文本(China—A Macro History...

朱云汉:一个台湾学者眼中的中共体制

【原编者按】本文摘自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朱云汉的新著《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中国...

周树山:革命与黄仁宇的“大历史观”

写完《最坏的路》,我的心中有些忐忑,这篇对激进主义革命彻底批判的文章是不是太偏激了?而我的立论是否更多从历史人物的道德...

黎海波、陈泽文:“大历史观”下的明治维新

【摘要】本文试图以“大历史观”作为理论依据,重新审视整个江户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状况,以探讨日本在近代由...

彭凯平:邂逅戴蒙徳:什么是真正的大历史观?

【原编者按】12月11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在旧金山卡斯特罗剧院,参加《枪炮、细菌与钢铁》的作者——贾雷德·戴...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

一 《万历十五年》英文版书名为《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法文版为《1587,...

李金铮:王笛《茶馆》之方法论

【摘要】在中国近代城市史、日常生活史研究领域,王笛的《茶馆》①是一部极具影响的著作。其方法论价值,尤其值得关注。在问题...

江湄:傅斯年的“中国大历史”

一提到史家傅斯年,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那句“史学就是史料学”的断语。在《史语所之旨趣》这篇名文中,他明确地反对疏通和...

弗雷德·斯皮尔:大历史中的道德问题初探

当人们抛弃经验而去追求想象产生的一些体系时,便会永远陷于错误。人是自然的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超越...

黄留珠:中国古代史学的“大历史”传统

【摘要】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和东方史学界几乎同时都有史家大力倡导“大历史”。但“大历史”并非20世纪才出现的新...

张旭鹏:西方普遍史传统与大历史

【摘要】 作为迄今为止最为宏大的史学叙事,大历史深深根植于西方人对普遍历史的追求中。从古希腊时代到20世纪上半叶...

沈卫威:民国文学教育中的大历史与小细节

1912年中华民国新建,为现代大学的确立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大学的命运与一个新兴的民族国家的重建息息相关。北京大学成为...

郑永年:从大历史角度看“中国模式”

有没有一个中国模式的存在?这个模式究竟是怎样的?其内在和外在含义是什么?这个模式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无论就中国本身的发...

白少飞:以大历史观看待中国的现代化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命运多舛,不仅面临着严重的内部衰败,还有外来文明的严峻挑战。中国不但已无法按照之前的逻辑走王朝循环更...

Vamei:小黄人背后的大历史

千呼万唤,《小黄人》终于在中国上映了!在这一部里,胖嘟嘟的小怪物们当上了主角,却依然状况不断,四处撒欢让人哭笑不得。小...

张洪涛:边缘抑或中心:大历史视野中习惯法命运研究

  内容提要: 从习惯法的大制度史和大思想史的发展来看,西方能走上现代法治之路,归功于西方习惯法命运中心论的...

韩毓海:从大历史看毛泽东的思想遗产

(本文摘自韩毓海新著:《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如果我们丢掉了...

潘星辉:“旧社会”与“新史学”:试析黄仁宇的“大历史”之路

内容提要:西方史学自19世纪、20世纪之交传入中国,本来就需要一个消化过程,然而,一方面该过程远未完成,另一方面,对新史...

傅国涌:大历史中的小细节

“七七”的烽烟,“八一三”的炮火,胜利之夜的狂欢,大好河山遭受践踏的大耻大辱,民族危亡时刻的拔剑而起、浩气冲天。八年抗战...

杨奎松:大历史,小道德

黄仁宇先生书中最主要的主张就是“大历史”观。所谓“大历史”观,就是认为不应当把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党派或一个事件一时的...

陈奉林:从大历史的角度读何芳川先生《中外文明的交汇》

我喜欢读何芳川先生的著作。何先生的著作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思想深刻,视野开阔,能够给人以若干的思考与启示。由于教学的需要...

孙隆基:公元一千年前后

我在千年之交曾于本刊上发表一篇「应景」文章〈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千年〉(总64号,2001年4月),长篇则放在网上杂志《世纪...

萧功秦:大历史的魅力 

黄仁宇在史学界是个独行侠式的特殊人物,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的《万历十五年》在国内出版时,一开始并没有在主流学术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