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谋:波兹曼:我们终将娱乐至死 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 高杨:媒介化社会新闻专业主义的重塑与坚守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描述了一个媒介技术专制的社会,媒介无处不在,媒介影响力无孔不入,人们在媒介宰制下... 林少华:为了灵魂的自由 【关于王小波】 “王小波还在被纪念,这是个好现象” 记者:这次演讲,您为什么选择把王小波、史铁生、村上春树放在一起来... 子格:世界的楚门 “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 此语出... 长青:互联网娱乐化,小心娱乐至死 当互联网被推上国家战略,成为全民追求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欺瞒、恶性竞争,当互联网逐渐娱乐化,成为全民狂欢的时候,就会出... 白靖利:一条寻狗微博的“娱乐至死” 一条寻狗的微博,一天之内被转发三十多万次、评论近五万条,这并非因为公众的善心突然被小狗和主人激发了,而是这名家居行业资... 流光逐云:新媒体时代下的“娱乐至死”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似乎用狄更斯的这句话作为开头来评论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再合适不过了。技术... 王永:技术无罪,但别娱乐至死 2016年伊始,“宅男神器”快播当仁不让地霸占了各大媒体和朋友圈的头条。作为互联网企业的管理者,我无意去讨论什么“技术... 罗伯特卡帕:当“娱乐至死”不再“自由” 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精明”的一群人了,与外国人的“傻”相比,中国人在精明方面的表现甚为突出。不过,中国人的这种“精明... 李如一:娱乐至死,亚马逊凭什么让阅读重生? 电子书和纸书都被牢牢控制在亚马逊手中,亚马逊的赢看起来大局已定。但是换个角度说,和书籍竞争的不仅仅是书,还有电影、游戏和... 李岩:为什么娱乐能致死? 《娱乐至死》一书,书名曾被直译为“把我们自己娱乐至死”,我喜欢后一种。说娱乐至死时,我们可以把致死的原因归咎于娱乐,把... 江晓原、刘兵:“娱乐至死”背后的深刻思考 江:这几年我们经常听到“娱乐至死”的说法,不过许多人在说这四个字时,并不知道这是尼尔·波兹曼一本重要著作的书名,更不知... 孙玮:媒介娱乐化意味着什么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展现中国电视平民选秀节目呈现的社会奇观,描绘并阐释转型过程中当代中国的千姿百态。正如居伊·德波所... 张江、南帆、白烨等:“娱乐至死”害了谁? 【对话人】 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南 帆(福建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白 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 杨燕迪:音乐的现实生态与我们应有的抵抗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包括上海这座城市)的音乐文化事业进步巨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音乐生活出现了空前繁荣的... 郭于华:今天我们为什么读汉娜·阿伦特? 主持人:各位读者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今天冒雨过来听郭于华老师和刘苏里老师来谈阿伦特。说实话阿伦特虽然一定程度上相比... 木然:微信共同体的功能及其缺欠 微信是共同体的微信。微信的各种功能,是共同体的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交功能、娱乐功能和传播功能,都以共... 王鹏钧:波茨曼预言的逻辑 摘要:美国著名媒体与文化学者尼尔·波茨曼(Neil Postman)的《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 陶东风:文学与公民议政能力的培养——读波兹曼《娱乐至死》有感 强化政治关怀,重建以语言活动为载体的公共空间,复兴以语言为核心的讲演文化和辩论文化,是文学和文学教育重返社会文化生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