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儒学研究的哲学范式与思想史范式之反思 在讨论儒学的文明论范式研究之前,先对迄今主流的儒学研究范式,即哲学范式和思想史范式略作反思。 儒学的哲学范式研究可说... 赵月枝:新时代呼唤中国传播学范式转型——兼谈斯迈思的开创性贡献 如果说,1982年施拉姆访华被视为中国引入传播学的开端,那么,新时代与百年未有之变局则强烈召唤中国传播学的范式转型:赓续... 徐勇:以中国事实为基点的范式建构 徐勇,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政治学部部长,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本文是作者2022年3月19日在“中国... 李忠夏:宪法功能转型的社会机理与中国模式 摘要: 宪法的传统功能在于调整国家与个体两极的关系,市民社会内部的关系主要由私法处理。社会复杂性的提升导致... 吴晓求:通向未来的崎岖之路 中国经过40多年的时间,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探寻制度改革的方法,经历了艰难的试错、探索和实践,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 袁艳:中国媒介物质性研究的学术图景及其反思 自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学术界对主流传播学和媒介研究的 非物质性迷思 的反思,以及 新物质主义 理念的兴起,共同推动了... 范恒山: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偏差与矫正 理论和实践可谓一对孪生兄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理论产生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而实践催生理论又为理论所牵引。 理论不能... 高鸿钧:法范式与合法性:哈贝马斯法现代性理论评析 德国学者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传人,被认为是20世纪后期西方社会理论领域最有建树的学者之一。他通过对马克... 刘胜湘:中国学派还是美国范式——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中国学派的生成与发展需要学理辩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中国学派被介绍、争论和运用得还远远不够。过去20多年,中... 王铭铭:“家园”何以成为方法? 第十八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20年11月7日至8日在云南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作为中国研究方法的文史哲传统”。 ... 季卫东:为了二十一世纪的制度范式创新 从语言社会学派的立场来看,法与社会本来就是一种基于信息反馈的自组织系统,通过自我叙述、自我指涉、自我塑造而不断进化。但是... 陈明:霸王道杂之:中华帝国的政治架构与文化精神 汉代形成的霸王道杂之正是中华文明的政治文化结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与敬天法祖崇圣儒教信仰的矛盾统一维持和塑造了两千多年的稳... 朱碧波 张会龙:文明国家:中华国家范式的一种理论阐释 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文明国家。文明国家是中华国家范式的本体性表达和精准性描绘。中华文明国家强调,中华... 杨光斌:作为世界政治思维框架的文明范式——历史政治学视野的《文明的 文明关系形成于古老的过去,影响着当下,塑造着未来,因而文明范式经典地体现着历史政治学的时间进程概念;在时间进程中,财富权... 杨瑞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演变与创新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学研究范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 曹远征:疫情冲击可能改变世界经济范式 本文为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博士于2020年3月14日发表的主题为“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全球... 陈淳:从考古学理论方法进展谈古史重建 内容提要:强调历史文献与考古材料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常被认为是中国古史研究(尤其是上古史重建)的特色,但是将两类证据... 余盛峰:人工智能时代的范式转移与法律变革 一、信息技术与法律关系的演变 人工智能的创始人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司马贺(Herbert Simon)曾宣称:“... 李斌:有关郭沫若的五个流言及真伪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有着重要影响却饱受争议的知识分子。郭沫若需要反思,但很多反思建立在不实之词的基础上。现选择了有关郭沫... 王宁:美感穿插实践与日常生活的美感化 内容提要:以往的音乐社会学文献往往聚焦于对音乐本身的研究,忽略了对音乐消费工具的研究。要全面地了解当今的音乐消费革命,... 李细珠:改革开放40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的基本路向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40年以来,既是晚清政治史研究的繁荣期,也是遭遇进一步发展困境和面临新的挑战的时期。改革开放前后及1... 江天雨:西方对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研究范式转换及其政治意义 内容提要:西方学术界对中国政策制定过程提出了不同的研究范式,这些范式随着海外学者研究视角的转变和中国政治的结构性变化也... 周大鸣 张超: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走廊研究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内容提要:走廊与边界是一体两面的成对概念。将藏彝走廊、西北走廊、南岭走廊看成是中国传统的边缘模式,民族走廊研究的意义将... 陈潭:第三方治理:理论范式与实践逻辑 内容提要:第三方治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工具,是克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志愿失灵而导致的治理困境... 黄有光:经济学何去何从? 2019年2月,《管理世界》发表了一篇由一位重量级学者(学部委员)撰写的洋洋近3万言的重头文章,金碚教授的《试论经济学... 梁工:欧洲近代圣经研究范式转型回眸 众所周知,时至欧洲宗教改革年代,圣经阐释学的主体一直围绕着基督教神学信仰做文章。然而进入18世纪以后,这种局面逐渐改观... 王海东:道、认同与善治:治理范式略论 内容提要:时下“治理”逐渐成为世界学术的热点,各种治理观与策略纷出。然而已有的学术成果,对“治理”这一概念及其精神内核... 高鸿钧:法律移植:隐喻、范式与全球化时代的新趋向 法律移植的隐喻应在广义上使用。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的理念开始形成并得到了强化,全球法律的地方化和地方法律的... 高鸿钧:比较法研究的反思 西方和中国的比较法研究都应总结经验和反思教训,顺应新的趋势,面向未来,调整和变革方法、目的和论题,实现范式转换。这种新范... 任江:从普遍到个别: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新兴权利范式论 【摘要】 传统权利本位范式,是建立在以权利形式平等掩盖商品实质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本位范式,其以社会对商品存在普遍的共性... 单丽卿:治理转型中的社会建设:中央政策与地方实践 内容提要:在治理转型的背景下,讨论社会建设议题,需强调社会建设并不限于民生领域或者社会事业的范畴,其实质是要推动政府与... 韩东屏:哲学没有也不需要范式 “范式”是库恩构造的一个概念,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哲学研究者先后将它引入哲学频繁使用,宣称哲学也有范式和范式的革命或转型。但... 杨雪冬: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生活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摘要: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可通过田野调查、理论生产和实践参与三种基本方式实现,与这三种方式对应的是政治运行中的生活逻辑、... 孙玮:为了重建的反思:传播研究的范式创新 【内容提要】 社会巨变与学术转向互为激荡。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各种路径的传播思想奔涌而来、传播学核心概念分崩离析,致... 朱汉国:创建新范式——五四时期学术转型的特征及意义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部分网页由于版本太旧不能打开,请更新至最新版本。此外手机用户无法阅读此文)。... 黄旦:新报刊史的书写——范式的变更 (全文摘自2015年7月21日,黄旦在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第十一期中外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与方法》研究生暑期学校学习班... 周宪:文学理论范式:现代和后现代的转换 【内容提要】 20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现代和后现代两种范式。两种范式在一系列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上有所冲突,因此形成... 韩东晖:西方近代早期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变 按照通常的理解,西方近代早期哲学居于文艺复兴哲学与启蒙哲学之间,在时间上以17世纪为中心,上追溯至16世纪开始学术活动... 李荣海:哲学范式:由理论“独白”到功能性理解 中国当代哲学的发展,就像是一次盲目而有趣的旅行,总是一次次被推置到新起点上重新开始,但距离目的地仍相当的遥远。近年,马... 张彦:当代西方价值排序理论的范式演进 【摘要】在西方价值哲学的研究中,价值排序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论域,其呈现于各种价值学说中,也呈现于不同排序依据分析的哲学诠... 赵万里 奚彦辉:范式转换期科学家的认知失调及其平衡策略 【摘要】文章以社会心理学的认知失调理论为切入点,以伽利略为样例,探究范式转换期科学家的认知失调及其平衡策略的特点。论文... 贺来:“现代性”的建构 世纪之交,一些学者终于提出了哲学“范式转换”的主张(注:参见《哲学动态》1998年第12期高清海、徐长福《力求哲学范式... 王维佳:中国对外传播的范式转变 当世界秩序发生历史性演变时,国际传播的模式必然要发生更替。其中的话语体系、传播对象、传播策略都会有所调整。此时,在总体... 童玉芬:经济学研究范式的阶段性特征 一般的研究范式指规范性研究和实证研究,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等,但我想讨论另一种所谓的“范式”,或者说当前国内经济学研究客... 唐伟胜:范式与层面:国外叙事学研究综述 0.引言 尽管“叙事学(Narratology)”一词在1969年才由托多罗夫(T.Todorov)正式提出,但对叙事... 郑戈:达玛什卡的比较司法制度研究 一、小传 米尔伊安?达玛什卡教授是当代比较法和刑事诉讼法领域的传奇人物。他于1931年10月8日出生在南斯拉夫王国境... 张应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范式冲突与超越之路 【作者简介】张应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430074 如果从1983年高等教育... 尚永亮:《离骚》的象喻范式与文化内蕴 《离骚》的象喻大致表现在四个层面:一是香草之喻,二是美人之喻,三是男女君臣之喻,四是求女之喻。这四个层面虽各有侧重,内... 屈茂辉、匡凯:传统法学的几何学范式论析 【摘要】法学的“几何学范式”是指运用演绎方法,从第一原则推导出公理、规则,最终构造出整个法律体系的一种范式。从欧洲大陆... 郑江涛:试论我国犯罪原因研究的范式问题 【摘要】“范式”概念的提出为犯罪原因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论工具,可以将当前一般犯罪原因研究划分为因素理论范式和系... 文军: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主题及其古典传统的创新 提要: 作为现代性产物的社会学,从其诞生之时起,其理论研究的核心主题与根本使命就体现为以“现代社会”为范本进行“现代性... 文军:论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危机及其整合 内容提要:社会学理论范式是社会学理论家对他们的研究主题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意向和潜在的知识假设。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社会学是... 徐连明 文军:论社会学视域中的意识形态研究* 内容提要:社会学对意识形态的研究有其特殊的学科旨趣。传统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建立在“真—假”二元对立之上的,而... 陈映芳:在范式与经验之间——我们如何接近问题 内容提要:对社会科学研究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接近知识本身,必须避免“范式—经验”这种被设定的二元关系的断裂性。... 李涛:中国教育公平亟待深度范式转型 [摘要]通过对底层社会中两个底层孩子“就近入学”与“异地择校”两种不同教育选择模... 卡罗瑟斯:“民主转型范式”的终结 原文摘要: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催生了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研究中的“转型学”或转型范式,即任何独裁或威权国家的变化都是朝着自由... 胡晓明:陈寅恪与钱钟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 本世纪的中国诗学研究,有两个人的名字无疑是影响深远的。一个是陈寅恪,他开创了一种以诗证史、以史解诗的学术方法,代表了古... 雷磊:法教义学的基本立场 摘要: 当下中国的法学研究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方法论上的自觉,而法教义学是其中一种方法论范式,它在方法论上的主... 季卫东:风险社会与法学范式的转换 以俄罗斯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为契机,从1980年晚期开始,“风险社会”[1]论迅速流行,并且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 米健:现时法学学术期刊的范式作用 开辟言路的作用 所有学术刊物都必须具备一个根本的特征--的学术人格。不具备独立学术人格的刊物,不能说是真正的学术刊物。... 张文显: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 一、解题 我们一直以为,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后现代主义之所以能很快引起世界瞩目,并逐渐成为声势浩大的世界性的泛... 张文显 于宁: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从阶级斗争范式到权利 内容提要:当代中国法哲学正在经历范式的转换或变革。本文围绕这一问题,从诠释 范式 的概念、分析范式的结构和功能入题,剖... 沈阳:在改革双轨论范式中探索中国国家治理体系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不全新的新词语:改革双轨论。《正义一元论:从民情到法政》第一章就指出古今中外国家政权必然具有“双轨性”... 唐世平: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 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可以分为二大型:基石性范式和整合性范式。九种基石性范式是:物质主义和观念主义,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生物... 李金铨:传播研究的典范与认同 据说传播学引进中国三十年了,许多学者对“传播学”有严重的身份危机感:到底传播学在中国走对了路,还是走错了路,下一步何去... 陈晓平:贝叶斯检验与库恩范式 内容提要:库恩的范式理论揭示了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进行的发展模式,但是他对科学检验在其中的作用过于轻视,原因在于他... 唐代兴:伦理本体性:文学研究的真正基础 内容摘要:文学的伦理问题,不是研究文学的方法论问题,应该是文学的本体论问题。在文学理论研究中,其核心问题是文学体式,它... 张旭霞 张振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区划研究的范式变迁 【内容提要】 范式的生成与演进是学科形成并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行政区划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先后经历... 赵旭东:中国民族研究的困境及其范式转换——基于文化转型语境 中国民族研究在各种理论纷争之中,忽视了现实世界中可能真实存在的冲突化解机制。在摆脱了传统帝制时代的专制束缚之后,如何以“... 姚中秋:重建中国政治思想史范式 【摘要】:政治思想史研究在中国源远流长,然而,今日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在政治学和整个社会科学体系中之地位,... 宁稼雨:中国叙事文化学与中国学术体系重建 【摘要】本文认为,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范式基本上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后“全盘西化”文化价值观作用下“西体中用”文... 宁稼雨:重建“中体西用”中国体系学术研究范式 摘要:本文认为,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范式基本上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后“全盘西化”文化价值观作用下“西体中用”文化... 时亮:黄宗羲法政思想研究之“自由”范式论要 [摘要]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堪称儒家法政思想在晚期传统中国发展的最高峰。晚清以来对黄宗羲法政思想的研究,自其开始就走向... 秋风:儒家宪政论之学术范式意义(代引言) 儒家守护和阐释着中国古典治理之道,宪政则是中国治理模式转型之大方向。然而,儒家与宪政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此一问题,对于确... 维尔纳·杨:德国的国家范式和行政改革 【内容提要】国家范式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加以理解。本文主要通过考察行政改革或行政政策来界定二战后现代德国不同的国家范式... 徐学鹿:商法的范式变革——析资本经营与营利 【摘要】“资本经营”是企业资本营运和资本结构优化增值的行为规则,“营利”是商人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规则,“营利”表征近代商... 方朝晖:从《毛诗》风教看中国研究的范式危机 【提要】很多西方学者都已认识到对非西方社会不能盲目套用西方社会理论的方法和概念工具,不少学者认为东亚现代性已经对西方社会... 吕世伦 程波:理论法学的前提性问题解读 内容提要:正确和深刻地对理论法学予以思考,进而付诸建设的行动,需要对整个理论法学的前提性问题包括法学思维范式、法学思潮及... 林利民:未来5—10年亚太地缘政治变局与中国 摘要:今后一个时期,大亚太地区将出现两种截然对立的地缘政治“范式”之争,相关各国将不得不在两种对立范式之间进行艰难选择,... 苗连营 郑磊:宪法学的知识转型与方法综合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与研究范式急速发展与嬗变的历史时期,频繁而热烈的学术争论是其显著标志。... 郑永年:中国能否提供文化新范式? 中国尽管也属于东亚,在发展的很多方面也类似于东亚,但较之日本和“四小龙”,中国更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东亚经验表明,中国尽... 侯佳儒:环境法兴起及其法学意义:三个隐喻 内容提要:环境法的出现被称为“法学革命”。环境法的兴起对当代法学具有具有多重意义:以“流浪者”为隐喻,分析传统法学理论对... 阮思余 王金红:被治理者的政治:一个新理论范式的建构与阐释 摘 要:为了区分流行于欧美社会的民主政治,查特杰基于对印度社会的观察,提出了 被治理者的政治 这一概念。但是,其尚未对这... 周晓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若干问题 摘要: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都是现代性的产儿,因此自社会科学诞生的那天起,就欲图将自己打造成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但... 贾根良:新政治经济学——范式革命与异端的综合 内容提要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是又一次大的分水岭,它将加快一种新型经济学的诞生。这种新型经济学将以新奇... 沈岿:重构行政主体范式的尝试 【摘要】行政主体理论作为一种范式,构成我国行政法学体系的一块基石,对学术研究和行政诉讼实践之促动众所公认。然而,由于在替... 陈刚:范式转换与民主协商:争议性公共议题的媒介表达与社会参与 [摘要]:在泛争议的现代社会,争议性公共议题的传播范式由“去公共性”突出极化的传统范式向动员公众参与的对话协商范式的转换... 何中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范式”概念辨析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14日第6版)在我看来,所谓范式就是学术共同体普遍认同的规则。它总是包含着某种特定... 孙亮:实践本体论的悖谬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 摘要:“实践本体论”命意之中的“存在即是被实践”与“存在即是被认识”具有高度相关性,它们实质在于指向了超越“哲学基本问题... 张曙光: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 本文旨在从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反思中,讨论一下经济学方法和方法论的几个问题。它们是:关于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 樊纲:“苏联范式”批判 197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实践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实践的改变必然要求理论的改变,我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在这十几年中... 姜明安:完善软法机制,推进社会公共治理创新 内容提要: 软法机制是通过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规制方式规范人们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制度创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上... 郑杭生 费菲: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整合困境的透析兼谈社会互构论的理论 摘 要:当代西方社会学的理论整合再现其一贯的困境。为了更加深入地反思与梳理这一困境的根源与症结,本文作出三点透析,即“消... 马敏:如何理解史学研究中的“范式转换” 【编 者 按】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长期主宰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范式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纠正了过去存在的某些... 彭玉生:“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 提要:随着中国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讨论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旨在分析讨论西方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论范式。... 吉奥乔·阿甘本:什么是范式? 1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我已经就某些形象写了许多,如牲人,穆斯林人,例外状态和集中营。尽管这些都是现实的历史现象,但我是把它... 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危机困惑与范式反思――经济学理论十大课题 “经济危机对于理论研究是个好事情,经济学家特别高兴,诺贝尔奖的机会来了,赞助费增加了,讲课也增加了,学术市场也好得多了,... 赵慧:思想张力中的人文寻求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思想可以分为三种彼此对峙而又不无交织的思潮:第一种思潮是由经济和社会改革之需要而出现的毛... 刘擎:建构纯粹的“中国范式”是否可能 如何在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寻求“中国学术的主体性”、建立中国自己的“学术范式”?这一论题成为思想界近来关注的一个焦点。... 干春松:“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的四个角度 内容提要:中国哲学的合法性讨论,已经开始由对原有模式的怀疑而进入对于新的范式的创立的思考。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讨论的核心... 孙亮:“两种范式”梳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演进逻辑的合法性 摘 要:衣俊卿先生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8期上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一文,笔者认真揣摩并提出三个值... 孙亮: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中若干问题 摘要: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真实意蕴在于,马克思不是终结了“全部哲学”形态,只是终结了“思辨哲学”;马克思哲学不是一种只关注“... 秦平、郭齐勇:中国哲学研究30年的反思 (430072,武汉市,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哲学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令人... 韩连庆:现象学运动中的新科学哲学 摘要: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发展中,技术不仅被科学史所忽视,而且占主导的科学哲学以数学-逻辑的模式来解释科学,也忽视了科学... 陈向阳:范式转换与传统“近代”“现代”概念检讨 摘要 历史研究范式目前正在从“局部史范式”向“总体史范式”转换,或者说从“小历史范式”向“大历史范式”变更。这种范式转换... 刘业进:迈向经济学的“交换范式” 2013年1月9日,公共选择理论奠基人和宪政经济学之父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在美国去世,... 张维为:合法性范式:中国历久弥新的智慧 西方社会一般认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多党制和一人一票的选举,但这种认知面临两个挑战:其一,这种多党制下的普选制度历... 季卫东:法律议论的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 法律与社会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通过议论反复寻找权利共识的动态。议论会呈现截然不同的样式和结局。由此也可以推定,议论中呈现... 戴木才 彭隆辉:政治正当性解释范式的演化历程 摘要:政治的正当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在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关于政治正当性的解释范式,主要经历了从政... 李涛 姚俊:建构面向 [摘要] 目前教育公平彩绘化的尴尬以及改革实践无力的主因在于缺乏面向 中国问题 的体系--方法论转型研究,缺乏一个宏... 李涛:“就近入学”政策背后的社会学观察 一、两个底层孩子的叙事:“就近入学”与“异地择校” 15岁的男孩杨光是云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中九年级的学生,因为成绩一直处... 季卫东:宪政的新范式 在法学体系中,宪法属于根本规范,具有最高的效力。与此相关,设立违宪审查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和废除任何与宪法相抵触的低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