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闻一多 登录

张洁宇:“今时”与“此地”——新诗精神与艺术的本土化

1923年,闻一多为郭沫若诗集《女神》写过两篇评论文章,分别题为《〈女神〉之时代精神》和《〈女神〉之地方色彩》。前者高...

汪云霞:论罗伯特·白英的闻一多书写

摘要:罗伯特·白英旅华期间与中国知识阶层,特别是西南联大师生交往密切。在白英的跨文化叙事中,闻一多是“伟大的学者”“最...

姜涛: “世纪”视野与新诗的历史起点——《女神》再论

摘要:《女神》作为新诗历史起点的判断,虽然已是文学史的定论,但其狂放自由的诗风,却不一定能得到后来读者的认同。要在当下...

邓捷:文学的“意境”与“越境”

内容提要:在中国的现实里睁开眼凝视“血和肉”时,该用怎样的文字和表现形式去描写?鲁迅和闻一多对“三一八”惨案的态度分别...

杨福泉:昆明西仓坡凭吊闻一多

无论在大陆还是港台,闻一多都被认为是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历史杰出人物,遇害时年仅47岁。今日陪友人李...

何兆武:几个难忘的人

一包热情的闻一多先生 一个人的性格或者思想大多初步觉醒于十二三岁,等到二十四五岁思想定型,形成比较成熟、确定的人生观...

蒋晓梅:在语言困境中挣扎的诗人

俄罗斯画家列宾曾经这样说过,“色彩就是思想” [1],他是真正懂得绘画的人。闻一多(1899-1946)也一度在美国学...

闻黎明:闻一多与“五四”

一九九九年,是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诞辰一百周年;而这一年又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八十周年。历史将...

苏雪林:闻一多的诗

“天才是一分神来,九十九分汗下。”爱迪生这句话用在文艺上也极确当。我们熟闻“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吟成五字句,用...

刘殿祥:闻一多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化

闻一多的学术研究,从神话到先秦诸子,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唐诗,横跨领域之广,贯穿历史之长,在现代学术史上实属罕见。...

赵晓岚:孟郊与贾岛:寒士诗人两种迥然不同的范式

在闻一多所有的唐诗专题研究中,属于中晚唐作家的只有三篇,大历十才子与盛唐接壤,孟郊属中唐,贾岛则与晚唐相交。与闻一多对...

傅璇琮:闻一多与唐诗研究

(一) 对于闻一多先生的唐诗研究,学术界存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近些年来,闻先生论述过的好几个问题,差不多都有争论;有的...

杨扬:现代学术背景下的文化熔铸

闻一多是诗人、学者与战士三种社会角色集一身的历史人物,这也是后来闻一多研究中大家所公认的。但对于闻一多自己来说,他更看...

吴矛:闻一多新诗“诗质”论和“诗形”论的矛盾性

一、与时代相切合直指新诗本性的“诗质”论 诗是人类生命意义的根柢之所在,诗歌是人类本心的语言呈现,是人类唤醒自我、确认...

李乐平:新诗的“自由化”与“格律化”及其他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与闻一多在个性特点、诗美主张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态度,乃至他们的诗歌作品所表现出的风格特点,都迥...

陆耀东:新时期闻一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新时期(以1978年为起点)16年来的闻一多研究,有很大进展,和中国现代文学其他作家研究基本上同步,研究成果的数量超过...

何佩刚:闻一多诗歌创作对现代派技巧的汲取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曲折艰难历程中,闻一多先生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上,曾经起到过指迷拨雾、开拓新路的作用。他严肃认真地批评...

李光荣:闻一多戏剧艺术的春天

青年时代的闻一多,热衷于戏剧活动,留美回国后,由于工作多变,曾中断此志。1938年 到昆明后,戏剧之心复萌,创作进入春...

周棉:西南联大的校园氛围与闻一多精神之养成

自从闻一多先生1946年血洒昆明那一天起,声讨、抗议法西斯暴行的声明、有关的报道以及纪念文章,犹如雪片一样在全国飘飞,...

袁千正 赵慧:闻一多与中国传统文化

闻一多早就被称为集诗人、学者、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人物。作为诗人,他以《红烛》《死水》等著名诗集确立了自己在现代诗歌史...

杨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回顾四则

一、五四新文学运动研究回顾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最早受到研究者重视并产生研究成果的领域。1922年,...

孙绍振:中国早期新诗的象征派

闻一多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笔下居然并不浪漫,公然宣称,“这断不是美的所在”,不把美当作追求的目的,相反,却是把丑,把煞风...

董乃斌:唐诗研究的鉴赏学派与闻一多的贡献

唐诗不仅是中国文学的骄傲,而且是整个中国文化的骄傲。唐诗研究有着悠久而漫长的历史。一千多年来涌现了众多有成就的唐诗研...

张恩和 张洁宇:闻一多:从国家主义到民主主义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虽是一介文人,却一生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奋斗不息,最后以生命殉了...

陆耀东:闻一多新诗与中国古代诗歌的联系

一 中国的早期新诗,主要是在外国诗的影响下产生、发展的,自然,它不可能也没有完全割断与中国传统诗歌的联系。胡适在《谈新...

袁千正 袁朝:文学史家闻一多

人们无不认为闻一多是研究中国古代神话、《诗经》、《楚辞》和唐诗的学者,而对他是文学史家却知之不多。也许有人会问:鲁迅有...

曾镇南: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

在澳门即将回归祖国的时候,著名的爱国诗人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从时间的深谷中升腾而起,穿过了辽远的历史长廊,汇入了...

杨联芬:闻一多人格精神的两极

1933年闻一多为臧克家的诗集《烙臃作序,对臧诗“忽略”“外形的完美”而执著于表现“生活的顶真的意义”大加赞赏,并...

俞兆平 刘旭东:民族主义视点中的闻一多

1988年,余英时在他那篇著名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演讲中,着重地选择了闻一多为例,来论析中国现代思想冲突...

陈国恩:书信中所呈现的闻一多人格

闻一多兼有诗人、学者、民主斗士的多重身份。统一这些不同的角色、使多重身份呈现出整一性的,我认为是他的人格。闻一多的身份...

苏志宏:论闻一多的上古神话研究

“闻一多上古神话研究”,是“学者”时期的闻一多一项十分重要的学术成果,它具体体现在《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朝云考》、...

李乐平 姚皓华:试论闻一多生命与诗文之合一

我们当然认为闻一多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但若问他的哪首诗最为杰出,笔者则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他生命最后一次演...

陈卫:论闻一多诗歌中的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从群体意识中剥离出来的个体性意识。意识到生命也就意识到了生存的意义,意识到生命也便体味到生与死、哀与喜、痛苦...

孙玉石:论闻一多对新诗神秘美的构建

一、神秘美诗学观念的自觉 19世纪中叶西方象征派诗潮产生以后,诗歌的神秘美一直被认同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格。波特莱尔在雨...

邱紫华 阎伟: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

闻一多对《易经》、《诗经》、《楚辞》、《庄子》、古代神话、乐府、唐诗、古文字学、音韵学、民俗学及绘画都有着深刻的研究和...

陈卫:试论闻一多诗歌的戏剧化

在中国较早提出“新诗的戏剧化”这一理论术语并有意识地概括新诗戏剧化这种现象的是袁可嘉先生。1948年袁可嘉是闻一多先生...

袁朝 冯伟莉:论闻一多的古代神话民俗研究

闻一多的古代神话民俗研究,突破了传统学术研究思想方法的囿限,引进现代西方人类文化学、原型批评、结构主义理论方法,从广阔...

储冬爱:茅盾、闻一多神话研究的比较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闻一多则以“文学史家”和诗人著称,两人都在中国神 话学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茅盾是我国近代神话...

杨洪勋 吴力群:从诗人到学者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作为诗人, 他在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诗集《...

江弱水:帝国的铿锵:从吉卜林到闻一多

1922年7月至1925年5月,闻一多留美三年,无论世界观还是艺术观都出现了重大的转折。从对西洋文明满怀憧憬,到深感幻...

施爱东:龙与图腾的耦合:学术救亡的知识生产

龙是上古先民虚拟出来的一种通天神兽,后被帝王将相用作天授神权的象征物,成为一种权力标志;元明清三代,更被进一步抬成至高...

黄济华:呼唤新诗艺术形式的规范

闻一多先生在新诗创作和理论批评两个方面都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这种贡献还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鉴于新诗80余...

李乐平:论闻一多的爱国诗创作

在闻一多全部诗作中,有相当数量属于爱国内容的范畴。如《红烛》集之“孤雁篇”中的《晴朝》、《太阳吟》和《忆菊》诸诗,《死...

闻黎明:李闻惨案之善后

1946年7月中旬发生的李闻惨案,是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后接连出现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多年来,无论大陆还...

李凌:爱国主义

闻一多先生过去被称为新月派诗人,又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他是怎样成为一个民主斗士,是什么力量使他走上这条道路的...

梁元喆:闻一多的爱国诗与韩国文化

闻一多的爱国诗,都写于本世纪20年代,有些写于留学美国期间,有的则写于“五卅”运动中。早在“五四”运动时,闻一多就是这...

孔庆东:美丽的毁灭

闻一多笔下的死,首先是一种生命的完成,带有鲜明的目的论意义。《红烛》可以作为这种思想的代表。闻一多把红烛分为“躯体”和...

莫海斌:闻一多早期诗论中的双重形式观念

“形式”是闻一多早期诗论的中心概念。在《诗的格律》(1926年5月)里,他对形式有两种理解:其一,文章的第一部分, “...

吕进:作为诗评人的闻一多

如果没有在新诗由“破格”到“创格”的转折点上出现闻一多,我们的新诗“创格”时间表也许会改写。人们一般习惯地将闻一多的创...

陆耀东:闻一多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闻一多研究的历史,迄今已70多年。我个人认为,第一次对闻先生的新诗有着深切的感悟并作了认真的研究的是沈从文先生。虽然此...

曾祖荫:“宇宙意识”考

“宇宙意识”这个术语,是闻一多先生在研究唐诗中提出来的。近些年来,人们在纪念闻先生的文章中常常提到它。究竟什么是“宇宙...

闻黎明:闻一多与“五四”

一九九九年,是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诞辰一百周年;而这一年又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八十周年。历史...

闻黎明:闻一多与山东大学

1930年至1932年,闻一多先生任山东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适逢山东大学1930年代的第一个辉煌时期。虽只有短短两...

吕进 周婷:闻一多:新诗史上的杜甫

讨论中国新诗发展时,中国新诗近百年之变与中国诗歌几千年之常的关系是一个关键话题。中国新诗应当中国,应当有民族的身份认同...

王以宪:闻一多《诗经》研究的两大贡献

在现代的《诗经》研究者中,闻一多是一位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学者。他将传统的考据学与现代的科学方法相结合,从揭示《诗经》中的...

李凌:闻一多的爱国心和他的爱国诗

“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闻一多的这句名言贯穿并支配他的一生。 “诗言志”,是闻一多的这颗爱国心...

戴建业:理性与激情的交融——论闻一多的学术个性

兼诗人与学者于一身的闻一多,不仅在诗坛上留下了他那别具风味的歌吟,而且在学术界也留下了他深深的脚樱他在短短十几年的学者生...

戴建业:读现当代散文杂感(四)

引言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我读过多次,有时是作为学术论文来读,有时则是作为文学散文来读——作为论文来读能见出闻先生新颖...

李松:闻一多经典化过程的思想反思

前言学术研究的目的首先在于回复历史场景,感同身受地理解研究对象。但是这种理解不应该是遵循教条注经式的阐释;也不应该把闻一...

范文澜:李公朴闻一多两烈士哀辞

李公朴闻一多两烈士被汉奸卖国贼蒋介石惨杀了。两烈士的鲜血,灌注到中国人民反美帝反奸贼的猛火堆里,光焰更是万丈高了。两烈士...

王彬彬:作为留美学生的闻一多

一1946年7月15日下午5时许,闻一多在昆明西仓坡西南联大教职员宿舍附近,被“特务”枪杀。数日前的7月11日夜10时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