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大宪章 登录

盛洪:兵不血刃,王在法下

在历史上,英国的光荣革命一直受到很高的赞誉,不仅因为这是铺平英国工业革命道路以及整个国家崛起的重要事件,而且因其是一场...

袁刚 翟大宇:论明清之际“复封建”旗号下的分权反专制思想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的“复封建”论冲破了传统王朝窠臼,同时代的英国即是以封建诸侯起而平衡君主权力。在政治“大一统”的传...

王若磊:英国的法治路径与模式

相比美国的个案救济司法中心主义模式,英国将长久逐渐形成的内生传统作为法治秩序的前提,以政策制定过程中大规模法治正义的实现...

恺蒂:《大宪章》:最伟大的自由协议

在温莎附近沿泰晤士河岸有一片芳草地,叫兰尼米德。这片风景优美的绿草地与英国乡间的其他风景没什么区别,时间的消逝似乎没...

郭学明:《大宪章》的起源与启示

平静舒缓的泰晤士河是一条忙碌的水道,不时有游轮和驳船驶过。关于泰晤士河的航行,有一条已经执行近800年的规定。1215...

蒋志如:偶然事件对宪政制度变迁的意义

【摘要】在“制度——人”视野下分析《大宪章》的出台过程可以发现一个制度变迁中偶然事件的意义,即:一方面,人们通常都是遵...

马勇、刘军宁等:大宪章、宪法与宪政

【原编者按】800年前的1215年6月15日,英王约翰在武装贵族的兵谏之下签署了《大宪章》(Magna Carta)。...

何家弘:英国大宪章与政治协商

今年是英国《大宪章》签署800周年。为了纪念,英国政府决定举办“《大宪章》原件的全球巡展”,展品是英国赫利福德大教堂馆...

蒋志如:转型宪政社会的权利风险

【摘要】通过对《大宪章》时代下的宪政权利做一个历史勾勒,揭示出转型社会中的权利具有风险性特征,以及这种风险性降低的过程...

于明:大宪章”的两种命运

散落在中东欧平原上的各色“宪章”表明,1215年《大宪章》绝非个例,而是广泛存在于中世纪封建社会中的政治实践。可与英国...

王若磊:从大宪章到《人权法案》

法治拥有共同的价值理念,但是有着不同的历史进程和制度形态。英国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近代法治国家,它的法治之路和法治模式...

朱联璧:《大宪章》“前传”

有了《大宪章》后,英格兰臣民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可以得到保障。一旦臣民认为君主实施暴政,则可以反抗、甚至拘役国王,并且不...

于明:东欧版的大宪章为何没有成功?

今天纪念《大宪章》,意义何在? 1215年6月15日,在兰尼米德草地上签署的那份《大特许状》,或许并无多少新意。其中的...

钱乘旦:《大宪章》的历史启示

1215年6月15日,在泰晤士河畔的兰尼米德草地上,51岁的英格兰国王约翰(KingJohn)与起兵反抗的贵族和主教们...

陈国文:《大宪章》八百年感言

1215年6月15日,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兰尼米德草地上,在武装贵族的兵谏之下,英王约翰在一份文件上签字,著名的《大宪章》...

何勤华 王涛:《大宪章》成因考

摘要:  诞生于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八百多年来饱受赞誉和争议。贬之者谓其“不过是人们心中一部古老的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