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后现代性 登录

尚杰: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一 中国社会科学网:现代性以及后现代性已成为人们口中的日常用语,但是,熟知未必真知,从学术层面,如何界定现代和后现代...

谢立中:后现代性,还是新现代性?

内容提要:西方学者在西方社会正在面临的到底是“后现代性”转向还是“新现代性”转向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文字...

魏玲:理解东亚安全和南海问题

内容提要:近年来,东亚安全成为热点问题。相关东盟国家的国内政治出现重大变化;地区安全的参与力量、治理架构、规范与议程多...

许轶冰:米歇尔马费索利后现代性社会学方法论探微

【内容提要】 比照“数学—物理”的科学方法建立自身具有“科学性”的方法使西方现代社会学自18世纪以来获得重大发展。然而...

王贵楼:空间政治化与策略: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思想

【内容提要】 与时间和历史问题主导的现代性政治理论不同,后现代性政治理论尤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加关注空间和地理问题。...

许轶冰:想象物及想象物社会学

想象物(L’imaginaire)及想象物社会学(la sociologie de l’imaginaire)是国内学...

郑玮、郑毓信: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科学性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在国内学术界已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一个话题,但相关的研究主要都是从人文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的,以科学作为...

胡伟:如何推进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命题隐含着政治上的一元与多元、现代与后现代的内在张力。在我国现阶段,最需要关注的还是政治现代化问题...

程志华 王政燃:后现代性与道体——论后现代性的本体建构

摘要:“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分别代表西方文化的三种类型,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递进式的关系。历时地讲,“...

张文显: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中国司法——诉讼社会的中国法院

内容提要: 诉讼社会是社会转型和法治现代化的必经阶段,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快速融入全球化,中国已经进入诉讼社会。诉讼社会具...

王岳川 胡淼森:从反思后现代性到发现东方

胡淼森:时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问:王教授,您八十年代中期对诗化哲学比较留意,实际上诗化哲学在解决人生关怀问题上有过分理想...

蔡尚伟: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化

现代化、现代性以及后现代性这些语词,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内部是聚讼纷纭的场所,相同的字词不同的内涵彼此交错、排斥、融通,而...

李欧梵: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内容提要:本文系作者1999年5月26日在北京大学为文科学生所作的演讲,主要介绍美国学者杰姆逊关于“后现代”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