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王安石 登录

吴天墀:王安石生活散记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爱用“盖棺论定”一句话;把这话用到王安石身上,就似乎不怎么完全生效。王安石是有相当魄力的政治家,也是...

吴天墀:王安石的性格及其变法的是非

王安石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怪杰。不管赞成他也好,反对他也好,都不能不承认他的伟大奇突!关于他变法的是非,迄今八百多年,...

吴志浩:苏学士与王安石

人们总是希望天才能和天才相遇,并想象着他们相遇的情景。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记载了苏轼(1037-1101...

俞菁慧:今天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饱受争议的变法,支持者赞其富国强兵、平抑兼并,批评者责其与民争利、聚敛剥削。实际上,以上两...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吗——王安石诞辰一千周年之际的冷思考

2021年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自20世纪初,梁启超为王安石及其变法翻案以...

饶望京:王安石及其变法的世界影响及时代价值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与改革家。他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陈伟龄:王安石的诗风

提到王安石,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王安石变法以及他的政治家、改革家身份,而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成就也同样斐然。...

方笑一:论王安石与佛教

北宋士大夫与佛教关系密切,其中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尤受学界瞩目。这是因为,王氏在宋神宗熙宁年间曾领导过影响巨大的变法运...

莫砺锋:“余事作诗人”的王安石

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诗人的桂冠是多少才人终生追求的梦想。然而奇怪的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杰出的诗人往往志...

杨光:六察法的推行与宋神宗时期监察制度的转变

摘要: 宋神宗时期,御史台在继续开展言论监督之外,又开始推行机制迥异的六察制度。依法覈查在京官司文书、纠举其行政失误成...

邓小南:王安石与他的时代

一 历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门重在反思的学科,它处理的所有问题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过去发生的事情呢?为...

郭幼为:从“菊落之争”重新审视博物学

北宋时期,王安石曾做过一首《残菊》诗,其前两句为“黄昏风雨(瞑)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意思是黄昏风雨大作,使得满地...

黄纯艳:总量分配到税权分配:王安石变法的财权分配体制变革

摘要: 王安石变法时期财权分配体制发生了重要变化。北宋前期经历了“乾德之诏”规定的地方支度经费外归属中央,到景德立额后...

张邦炜: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之异同

摘    要: 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之间的因袭传承关系,是从前学界探讨的重点。其实两者相同之...

李少军: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的一次富有远见的财经体制改革。它虽然给陷于危机的北宋王朝带来一时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不久就遭到了彻底...

稻壳:浙江高考改革是一场闹剧

三天的高考学考终于结束了。为了这次考试,今年暑假高三学生和教师只休息了十几天。看着走出考场的学生,一个个满脸茫然,疲...

陈忠海:王安石的两个世界

王安石主导的那场变法已经过去900多年了,结局虽早已明了,但争论始终没有平息。自变法开始各种反对声浪就此起彼伏,新法被...

文姚丽:古代典籍与仁人志士救荒思想研究述评

傅筑夫先生曾经指出,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中国灾荒史。一部中华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不...

刘金柱:王安石的书法传承与题壁

书法有过人之处,可资以炫耀者,题壁行为一般较多,所以,一手飘逸的好字,是题壁的资本。王安石传世诗文中有大量的题壁之作,...

刘洋:王安石与《维摩诘经》

一、引言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与佛门中人交往的诗文以及包含佛禅思想的作品非常多,可见佛教对王安石的影响很大,...

赵建梅:王安石晚期绝句的意象特色

北宋人黄庭坚评“荆公暮年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的确,王安石晚期绝句艺术在语言的运用,意象的经营,意境的创造,风格...

刘京菊:杨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杨时(1053-1135)字中立,学者习称为龟山先生,二程门下四大弟子之一。北宋中后期,因学说差异、政治立场不同、卷入...

洪本健:曾巩王安石散文之比较

宋文六大家中,三苏为蜀人,而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均出自人文荟萃的江西。作为门生、晚辈,曾巩与王安石皆蒙欧阳修教诲提携,...

李裕民:从王安石变法的实施途径看变法的消极影响

王安石变法历来是宋史研究的热门话题,对于变法的评价出入最大,不同意见最多,也最难统一,这些分歧主要是就围绕变法具体内容...

刘洋 王文华:王安石与高僧真净克文

翻阅一下中国十一世纪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经学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文集,就会很容易地发现,王安石与佛门中人交往的诗文以及...

肖永明:荆公新学的两个发展阶段及其理论特点

新学主要是指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的思想、学术,亦包括其弟子王雱、龚原、蔡卞、陆佃、吕惠卿等对王安石思想的...

沈松勤:论王安石与新党作家群

明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在指出“宋世人才之盛,亡出庆历、熙宁间,大都尽入欧、苏、王三氏门下”后,罗列了一长串分别与欧阳...

李华瑞:论李焘对《王安石日录》的取舍

李焘编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是研究北宋历史的重要参考书,其中记述王安石变法始末之翔实,在现有文献中...

张扶直:王安石理财思想述略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中叶卓越的改革家。他主持的熙丰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不仅在当时社会上...

吴小林:论王安石的散文美学思想

在欧阳修所倡导的宋代新古文运动中,王安石是重要骨干之一。在风云变幻的北宋政治舞台上,王安石是卓越的改革家。王安石的散文...

刘丰:王安石的礼乐论与心性论

王安石荆公新学是北宋儒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他与以关学、洛学为主的理学在天道、人性、礼乐以及社会政治领域的很多看...

李华瑞 水潞:南宋理学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新学是王安石变法的理论基础,理学则与反变法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及至南宋又同成为宋学中相互排斥的两大学派。因而要考察南...

冯国栋:山寺志文学文献的价值与局限

山志是记载某地众山或一山名胜、沿革、游踪、题咏的专门性志书;寺志则是记载某地寺院或某一寺院之沿革、建置、景物、名胜、法...

刘洋:王安石的“以禅入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是中国十一世纪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

周振甫:唐宋八大家论

一唐宋八大家定名与背景 《四库全书总目》明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钞》,称: 《明史·文苑传》: 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顺之...

钱锺书:宋诗选注·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临川人,有《临川文集》。他在政治上的新措施引起同时和后世许多人的敌视,...

田飞龙:悲歌不悲:王安石变法新意

  同为变法家的梁启超曾作《王安石传》,称道“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可谓惺惺相惜。梁氏之考证...

贺麟:王安石的哲学思想

中国儒家的人所尊崇的政治家,大约不外两型;一为伊周型,一为萧曹型。前一类的政治家,同时即是圣贤,道德文章兼备,言行均可为...

王春南:王安石改革走样的当前警示

公元1069年启动的、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王安石改革,本应是利民、利国、利朝廷的好事。然而推行的结果,百姓因未得实惠而失望...

百家: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

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年仅二十岁的神宗皇帝赵顼承嗣大统,英气勃勃,志向非凡。他自幼痛心于皇祖皇宗们对辽和西夏...

王水照:王安石: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一 王安石是广涉四部、具有恢宏格局的文化巨子,但又是生前和死后聚讼纷纰毁誉参半的争议性人物。其变法活动是争论的焦点。...

王水照:重新认识王安石

11世纪的北宋,是一个精英人才井喷式涌现的时期。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就是最突出的代表,他们都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

石天河:王安石改革失败的历史启示

一 王安石在宋神宗登基后的熙宁二年(1069)被神宗起用,召至汴京任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熙宁四年至熙...

陈世和:王安石变法的悲情

  一 变法失败,荆公晚年,幽居金陵。那是晚秋的一天,长江岸边,荆公的步履已不复青年王安石那般雄健,但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