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逻辑学 登录

廖备水:论新一代人工智能与逻辑学的交叉研究

摘要:新一代人工智能以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为核心,实行的是联结主义的路径。该路径在场景相对封闭的数据密集型应用中取得了...

陈波:中国逻辑学70年:历程与反思

摘要:中国逻辑学界70年历程表明:当与外部世界处于隔绝状态时,它本身的状态也相当不好;当打开国门去拥抱世界时,它自身的...

赵汀阳:纯粹哲学有多纯粹

摘要:纯粹哲学代表了对哲学的一种态度,其纯粹性的一个参照系表现在它与现实经验处于非直接关系中。但这并不能判定哲学是无用...

邓晓芒:黑格尔辩证法为形式逻辑的奠基

摘要:本文回顾了从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工具论”到康德的先验逻辑的转型,并以此来理解黑格尔辩证逻辑对形式逻辑的改造,...

王广禄:应用逻辑:逻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逻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其在众多其他学科和领域中广泛应用。逻辑学推动其他学科与其交叉融合,实现了逻辑学的现代化,...

程仲棠:中国古代有逻辑思想,但没有逻辑学

【摘要】广义的思维形式即思维形态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狭义的思维形式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就传统逻辑而言,狭义的思维形...

李先焜:论语言学与逻辑学的结合

【摘要】语言学与逻辑学的结合有其历史的渊源。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起,人们或结合语言来研究逻辑,或从哲学、逻辑学的角...

王东浩 王绍源:第六届两岸逻辑教学与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3年10月19-20日,“第六届两岸逻辑教学与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海峡两岸逻辑学界的60余位专家学者与...

陈晓平:冯友兰是如何看待逻辑的

一、逻辑是哲学家的“手指头” 在冯友兰先生晚年,我有幸与他老人家有过三次学术交往。我们交往的基础是一个共同的学术志...

杨祖陶:我为《耶拿体系,1804-5: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做索引

在这里,我也要大声疾呼,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界、出版界,应抛开一切急功近利的浮燥,为真正的学术繁荣,推出严谨、规范的作品...

周睿志:黑格尔哲学的追求

【摘要】黑格尔哲学是理念论哲学,也是理性主义哲学。理念论的性质表明它意在探索世界的本体,理性主义的特征则表明它是以体系...

鞠实儿: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

一、引论根据苏格拉底(Socrates)倡导的解释词义和澄清概念的方法,①我们应该以充要条件表达的定义来回答诸如“博弈是...

周山:逻辑多元性的历史根据

西方文化注重演绎,东方文化注重类比。文化类型的差异,形成了逻辑类型的差异。西方传统逻辑自明朝末年经李之藻译介为《名理探》...

曹峰: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路向

【内容提要】战国秦汉时期对“名”的讨论极为活跃。当时的“名”可以分为两类,即伦理学政治学意义上的“名”与语言学逻辑学意义...

杨祖陶:求学为学之五:由逻辑学出发深入探索黑格尔哲学

回首自己既往艰难跋涉的笔耕途程,自己对每一个问题的研究,都能坚持自己的治学原则,“务求其新,必得其真”,这个“新”,只是...

倪梁康:现象学与逻辑学[①]

摘 要:无论在胡塞尔思想中还是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都构成一个核心问题。本文首先再现了胡塞尔前后期在此问...

杨祖陶:黑格尔建立逻辑学体系的方法论原则探索

黑格尔的逻辑学是逻辑学、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或者说,是逻辑学、哲学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这样的逻辑学的...

段德智:对莱布尼茨的逻辑学的再解释

(一)《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是伯特兰•罗素(1872-1969年)公开发表的第二部著作。它不仅对于作...

杨祖陶: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规定性,也是黑格尔哲学的主要原则。本文对黑格尔逻辑学中主体性范畴的深入探究,对于理解他在各个哲学...

杨祖陶:黑格尔关于逻辑学对象的观点及其在发展辩证法中的历史作用

我们纪念黑格尔的最好办法,就是阐明他的学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中的伟大作用和地位,就是要认真地钻研黑格尔的著作,首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