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治勋:中华法系立法文义解释方法与规则论析 自战国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经始,至大清律例被废止适用,中华法系历经二千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形成了法典叠累、... 方宇军:中西方法系的化合 中华法系的优长之处,最为突出的是道德在法律中的植入,这是西方法律两千多年都没有解决的难题。更其重要的是,传统儒家从人性中... 方宇军:道德关系的内在张力 中国古代法学家在法律的道德内涵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在近代西方殖民的冲击下,或花果飘零,或黄钟毁弃。虽然当代一些中国法学家... 李林:现代化中华法治文明及其世界意义 摘要:当代中国法治文明建设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发展的新道路。在探索和发展现代化中华法治文明的历程中,我们积累了极... 柯华庆:中华法系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指生命体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自我修复以保持与环境的适应,自我革命以推动生命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有的死亡... 何勤华:法典化的早期史 内容提要:“法典化”是近代以来出现于英美法系之外的大陆法系及其他各国法治建设的一场运动,即使以判例法为中心的英美法系也... 刘晓林:中华法系新诠 【摘要】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探索自我治理的重大成果,为人类法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应当从过去的历史传统、当下的法治实践... 朱勇:中华法系的形成与特征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9月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闭幕会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讲专题讲座... 朱勇:中华法系的形成与特征 中华法系萌芽生长、发展成熟于中华大地,为中华民族东方大国数千年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作出重要贡献,也在人类法治文明史上独树一... 谢红星:发现“法典化”传统的法理:价值、进路限度 内容提要:中华法系是以法典为统率的成文法体系,“法典化”构成中国法律史之悠久传统。古代中国“法典化”发轫于魏晋之际,以... 郝铁川:中华法系的创造性转化 内容摘要:通过对当今中国法治体系中18个特色事例的分析,可见中华法系的创造性转化是当今中国法治形成特色的重要途径;... 方宇军:中华法系的深邃法理 我们说礼法并用、德主刑辅是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人们不会不赞同;我们说礼法并用、德主刑辅是中华法系区别于世界其他法系的... 方宇军:对中华法系独出特点的误解 一 古代的试错 中华法系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激荡后逐渐成熟,尤其在《唐律疏议》前的近千年中,通过德与法、善与恶的激... 方宇军:中华法系与世界其他法系的根本区别 &nbs... 方宇军:中华法系与西方法系之大分 一 我们话说“中华法系的过去与未来”,而不及于现在,是因为中华法系近代以来花果飘零,目不忍睹。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 魏敦友:一次奇遇、一个奇人与一部奇书 只要我们开始行动,道路是可以走出来的。 ——方宇军 一 现在想起来,在我的生命体... 赵明:中华法系的百年历史叙事 内容提要:回顾中国现代法学的世纪历程,中华法系的历史叙事主要在进化论、民族论和法治论三种语境中展开。不同语境中的法史... 张生:中华法系的现代意义:以律典统编体系的演进为中心 要目 一、序说:中华法系历史中的律典 二、从法经到秦汉律:体系的统与散 三、唐律疏议:臻于成熟的统编体系 四、大清律... 李青:琉球国与中华法系 凡是谈论钓鱼岛列屿主权归属问题,都要涉及中国(明清两朝)的藩属国琉球王国。而琉球王国于1879年被日本国吞灭以后,已... 张晋藩:重构新的中华法系 法系问题是西方比较法学者创造的概念,与此同时,他们还将世界相类似的国家的法律分成若干系统,故有“五大法系”“十六法系”... 郝铁川:中国近代法学家的主力军——法学留学生 (一) 纵观中国法制史,不难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国封建社会,外国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法律,然后把《唐律》或《明律》... 黄宗智:中国古今的民、刑事正义体系: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法系 在现当代则是古代和现代、中国和西方、实体理性和形式理性、道德理念和和实用性实践、非正式正义体系与正式正义体系的综合合一。... 武树臣:齐鲁法文化与中华法系的精神原点 【摘要】齐鲁法文化是在继承东夷文化和商周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齐鲁法文化的古老精神渊源,可以通过诸如仁、礼、律、刑、... 王涛:中华法系研究的后现代话语检视 【摘要】面对西方思想前沿的潜在考问,学界可对中华法系的传统研究进行系统检视。在确定“中华法系”等概念、评估中华法系价值... 胡兴东:判例法传统与中华法系 【摘要】中华法系是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一种总括性称谓。在此概念下包括着中国历史上形成的法律传统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自成体... 武建敏:孔子思想的法哲学意蕴 【摘要】孔子的仁学思想折射了实践理性的基本特质,它构成了中华法系的理性基础,这使得中华法系表现出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审... 张中秋:中华法系道德文化精神及对未来大中国法的意义 【摘要】从中华法系的含义出发,以唐律(《唐律疏议》)为代表,探讨中华法系的传播及其原因,指出中华法系的文化精神,即贯通... 张中秋: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 【摘要】通过对《唐律疏议》与《法学阶梯》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中华法系的道德原理与罗马法的自由原理,以及这两种原理的自然哲... 张中秋:日本输入唐代法律文化的效果与影响 【摘要】公元645年大化改新后,日本全面输入唐代法律文化,构成了先进的国家制度。对照大化改新所确立的4条政纲,日本实现... 张晋藩:中国古代监察法的历史价值 【摘要】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古代政治权力乃至最高权力的运行,发挥了积极的规范和消极的防... 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中国古代的法律在国情因素的影响下,经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形成了独特的法律传统,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实践中经... 张晋藩:中国传统法文化论纲 中国传统法文化自成一系,历4000余年,始终绵延不绝,而与中国文化相若的其他古国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惟独中国能... 张晋藩:解读中华法系的本土性 【摘要】中华法系是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上的原生法系。农本主义的经济形态、稳固的血缘地缘关系、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独尊... 林海:向民间规约与古代律法告别? 习惯规约在现代社会并非毫无意义。“当法律成为习惯,习惯也将成为法律。” 在21世纪的今天,利用巫蛊“害人”是否构成侵... 范忠信:中华法系的亲伦精神——以西方法系的市民精神为参照系来认识 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不在于她是伦理法,而在于她是一种特定的伦理法。中华法系背后的亲情伦理,与欧美法系背后的市民伦理、印度法... 俞荣根:儒学正义论与中华法系 内容提要: 仁义—中道 结构的儒家仁学正义论是中国传统正义学说,其特点是家族本位的血缘伦理正义,主导着中... 武树臣:论中华法系的多元性格与时代意义 【摘要】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它在总体精神和宏观样式上呈现出多元的特征,尤其表现在支配法律实践活动价值... 刘瑞复:关于中华法系的创新 乌有之乡书社让我讲一讲中华法系问题,多次邀请,这次只得从命了。今天讲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提出中华法系问题,二是中华法系告... 黄宗智:中国正义体系中的“政”与“法” 长期以来中华法系一直都是一个紧密结合“政”与“法”的体系。从整体的视野来观察如今中国的正义体系,其仍然和传统的中华法系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