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磊:多重冲击下中国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 导读: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在国际金融杂志发表文章,文章聚焦多重冲击下中国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首先阐述当前世... 董莹:新时代中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历史考察 摘 要:中共十八大后,以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形势做出的判断和部署为新的依据,党和政府持续加强与改善宏观调控,使转变经济发... 刘伟:稳定经济增长 完善宏观治理——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及宏观调控政策 本文分析了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达成状况及由此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达到的水平,探讨了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 适应新常态、面向市场主体的宏观调控创新——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宏观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调控创新”课题组 文章刊发:《管理世界》2022年第3期 摘要:党的十八... 张晓晶:新时代的宏观调控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 郑新立:宏观调控要从总量调控为主转向结构调整为主 【摘要】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6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与稳中求进的相互关系”。... 郑新立: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就要使年度调控措施与长期结构调整目标保持一致。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就要找准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发... 刘伟 苏剑:2020年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建议 摘要: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延续下行趋势,GDP增速再创新低。人口峰值、中美贸易摩擦、世界经济形势趋弱等成为影响未来中... 周天勇:丢掉幻想:以重大改革和发展举措稳定经济增长 导 言 2019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周天勇教授认为,其中结构... 苏剑 陈阳: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及其应用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中国目前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总供求模... 高培勇:经济运行稳中有变条件下保持宏观调控定力 2018年下半年以来,短期与长期、外部与内部、周期性与结构性问题和矛盾的相互交织,考验着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经济政策... 卢锋:宏调求稳定、改革上台阶 本文为作者12月15日在北京大学国发院举办的国家发展论坛上发言。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经济成长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然... 姚洋:民企的危急时刻与改革方向 ... 梅兴保:金融与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政府干预经济的代名词。其理论依据那就是鼻祖凯恩斯了,因为他的宏观干预经济的理论在... 安德烈·施莱弗 罗伯特·维什尼:看待政府的三个视角 本文节选自《掠夺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疗》一书的第一章,有删节。 关于政府的三个模型 在某个国家繁华的首都,该国最大的... 杨瑞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4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杨瑞龙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修班”上,做了题为《... 卢锋:十年宏调回头看 周小川担任过不同部级领导职务,但更可能作为中央银行家被历史记录。这次演讲被看作是他10年主政央行货币政策遗产的一次... 刘满平:新常态下中国宏观调控思路呈现五大改变 坚持“市场决定”取向 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存在市场规则不统一、秩序不规范等问题,再加上社会主义体制和国有... 厉以宁:追求GDP数量扩张性增长造成今日恶果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看法 。我们知道在今年国家统计局第三季度的公报中透露了一个信息,就是我们第三产... 李扬: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要有新思路 在危机前20余年的全球经济“大稳定”时期,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相对缓慢,宏观调控的实践也相对稳定。格局比较简单。以美联... 王东京: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由于国际局势不断变化,国内经济面临增长“换挡”和发展“转型”,党的十八届... 方竹兰:微观督促宏观——中国宏观调控制度理念的创新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宏观调控体制,是当前增强中国国家创新力的迫切需要,更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长远目标... 席月民:调控经济关法律什么事? 【原编者按】2015年8月24日,周一早盘,全球股市遭遇 黑色星期一 ,亚太股指全线下跌。连原本相对坚挺的美国股市也最... 刘树成等: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期 注: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课题总负责:刘国光 王洛林 执行负责人:李京文 刘树... 刘国光、刘树成:关于当前宏观调控的两个问题 一、扩大内需的政策手段的选择与配合 在扩大内需、启动经济的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政策手段的选择与配合。1996年以... 刘树成: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主要观点 ●这次宏观调控,克服了过去存在的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 ●这... 刘树成、周方、赵京兴:析年环比价格指数中的翘尾因素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对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趋势的判断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的把握,关系到价格改革及与价... 刘树成、张晓晶、张平: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之二)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讨未来5-8年的中期内,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有可能出现的两个新特点:一是在波动的位势上,有可能实现持... 刘树成、张晓晶、张平: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之一)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讨未来5—8年的中期内,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有可能出现的两个新特点:一是在波动的位势上,有可能实现持... 刘树成: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 内容提要:本文对1998—2002年中国经济运行所出现的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既稳定又较快增长的新轨迹进行了考察,尝试归... 刘树成:我国五次宏观调控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体制环境不同,共进行了五次收缩型的宏观调控,时间段分别是①1979—1981... 刘树成:多次性微调:使经济增长率不“冒顶” 笔者在《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9期发表的《我国五次宏观调控比较分析》一文中,曾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五次紧缩型宏观调... 高培勇:三个层面变化必须引入宏观调控视野 宏观经济分析应当“增密度”和“精细化” 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我们首先应当沉下心来,以超出以往的精力... 刘尚希:整个社会科学思维还停留在牛顿时代 近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5年第一季度)召开,刘尚希发表了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我们现在一谈宏观调控,有时就会不由自... 卢锋:破除通缩恐惧论——中国应坚持双重取向宏调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本轮调整目前已进入最后关键阶段,经济增速与一般物价下行压力有增无减,有关中国经济通缩论与萧条... 周皓: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央行所采取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只是整体经济政策中的一部分,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宏观调控方式创新的一部分,与大方向是... 杜强:新常态下我国宏观金融调控问题探讨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充... 闫坤 刘陈杰:新常态下的新思路与新对策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2014年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八... 赵振华:如何适应新常态 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能适应不可改变。因为伴随着我国经济... 潘云良:“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思路 李克强总理在2014达沃斯论坛上对中国经济走势给出权威解读,“在经济运行的新常态下,我们保持定力、深处着力,更加关注结... 贾康:走向“新常态”的宏观调控与改革进行时 习近平总书记已明确表示“新常态”,我作为研究者领会其内涵,基本判断是我国面临经济运行状态的一个阶段性改变,即原来的状态... 卢锋:宏观调控政策将知难而进 综观最高层最近召开的三次宏观经济会议,所传递的整体信息是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有望在两重意义上知难而进:一是下... 马骏:新常态与宏观调控模式 核心提示:对新常态问题的研究,要搞清楚三件事。一是搞清楚经济增长潜力,科学判断经济增长潜力是避免过度刺激的基矗二是搞... 郑新立: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我国目前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需要选准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集中力量才能事半功倍。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尤其需要在... 汪同三:通过创新宏观调控适应新常态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256期日前召开。论坛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 贾康:上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特点和四大亮点 ■让市场充分起作用 ■贯彻“相机抉择”原则 ■运用供给管理方式和手段 ■把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有机结合 2... 卢锋:中国宏调:刀刃上的平衡 6月18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英国智库演讲时提到, 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它的下... 刘树成:改革宏观调控方式与把握合理区间中线 中国增长与周期国际高峰论坛于6月28日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教授出席论坛并做了主题为“改革... 中国经济增长困境的形成机理与应对策略 破解困境的根本之道在于: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政府职能从“做大蛋糕”转变为“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和做绿色蛋... 简贵来:宏观调控的经济学逻辑 内容简要:宏观调控是在特定政策环境下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调节工具,是政策的顶层设计存在的前提下政府干预市场运行方向和速度... 路透:中国经济现实困局挤压宏观调控政策空间 * 强调积极财政政策,然减税增支两难全* 货币政策重稳健,经济弱复苏现实与房地产严控两难* 热钱流入压力与外贸形势严竣并... 樊纲:对当前宏观调控中九种观点的看法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从统计数字看,我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济过热势头得到了... 洪银兴:宏观调控与实体经济 摘要: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下行的双重压力,两者都会在实体经济上反映出来。针对通货膨胀应该高度关注并采... 漆多俊:宏观调控法研究 一、宏观调控法的性质和地位 现代市场经济需要两种调节机制,即市场调节与国家调节。国家调节社会经济通常采用三种基本调节方式... 姚昌华:试论宏观调控的约束 一、宏观调控的目标不应该是消除周期性波动市场经济有周期性和波动性,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事物发展规律:波浪式前进,... 许光洪:坚持现有宏观调控方向不易 如果放大到更长周期来看,以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有企业全面扭亏脱困、召开党的十六大为... 刘伟:当前宏观调控的四个方向 地方应当服从中央,但中央宏观决策应当在承认和协调地方利益基础上,制定符合大多数地区利益及有利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政策不同阶... 改革开放的基本成就和发展目标——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 史蒂芬·罗奇: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 英国《金融时报》3月9日发表题为《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中国不会像许多人担心的那样很快迎来硬着陆,那... 柏慧:宏观调控与少数人权利保障 【摘要】对东北平原小规模粮农调查发现,在现行粮食政策下,平抑粮价行为使小规模粮农的权益受到较大损害,而作为保护性政策的种... 孙剑:提高调控效果须深化体制改革 中国自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先后经历了1993年以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宏观调控,1998年以... 王一鸣: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统一 “十一五”时期,我国在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着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把握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 薛兆丰:宏观调控忽视微观基础 两周前到沈阳参加校友活动,为了确保不耽误周六晚上的授课,我坚持要在周五晚返京。预留大约24小时的缓冲时间,算是体现了我对... 张连城:我国经济走势与宏观调控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2010年,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经济表现出强劲增长态势。但进入2011年,欧美债务危机蔓延,世界... 汪同三:正确处理速度、结构、物价的关系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影响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要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必须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 周天勇:必须彻底转变宏观调控模式 中国国民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是:投资过旺,依赖出口,消费长期增长乏力和不足;依然按照我们过去的宏观调控模式操作,摆脱不了过... 许小年:这还是宏观调控吗 领导,您知道吗,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个货币现象,经济理论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要想治理通胀,必须果断而坚决地... 倪金节:中国宏观调控乱局 坐拥三万亿美元外储的中国,凭借庞大的货币投放,在过去十年实现了经济的空前繁荣,GDP规模翻了两番以上。在经历了2009-...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宏观调控 内容提要:本文尝试从国际的、省际的分析以及动态的视角来总结和展望中国的宏观调控。文章首先通过经验分析,对经济波动与宏观调... 周其仁:城市化、土地制度与宏观调控 正是对土地转让权的不当管制,使市场价格机制不能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正常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全盘改革现行土地产权... 王建:2011宏观经济走势与调控对策选择 2010年中国经济继续在复苏的轨道上运行,相比2009年,出口又重新成为拉动增长的需求因素,但通胀也开始抬头,展望201... 吴敬琏:政府高强度介入经济是福是祸?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政府高强度介入经济,到底是福还是祸?现在还未可定论。近两年来,中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方面取得了... 刘国光: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政策建议 摘 要:未来如果要继续“保增长”的战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将经济增长率推高到9%~10%,则可... 厉以宁:失业和通胀 调控的警戒线 第一个问题,现实经济是非均衡经济,在非均衡条件下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率和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率。到现在为止,中国经济仍... 王建:09年避免调控误区,把握战略机遇 2008年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一年,2009年的变化会更加剧烈,我认为在2009年的宏观调控中需要避免四... 贾康:宏观调控应强化理性的“供给管理”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带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因为在宏观经济运行持续五年位于10%以上高速度区间、中央明确提出“... 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政治经济学框架 摘要:本文在一个以控制权收益为基础的晋升激励框架下,考察中国经济周期的形成。本文研究发现,由于政府保持着经济的控制权,... 陈志武:宏观调控与国进民退 政府作为规则制定者、规则执行者,就不该作为经营者,也不该以直接利益相关方的身份进行经济活动。舆论普遍认为,“国进民退”... 周天勇:对经济形势困局与宏观调控出路的思考和建议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除了追求经济增长,在稳定物价与促进就业之间进行选择和平衡,是任何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永恒的主题。... 樊继达 李江涛:三大困境下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目前有三大困境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趋向有着决定性影响,即房地产业的发展困境、全球金融危机的强力冲击和产业升级困境。... 金三林:调控目标合理 努力能够完成——2008年宏观调控目标评析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 王建:论宏观调控必须转轨 宏观调控必须转轨了。这里所说的转轨,是指宏观调控思维与方式的转轨。必须转轨的原因之一,是总供求的格局与以前不同了在传统计... 周天勇: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 很感谢李书记的邀请和黄院长的承办,今天上午讲一下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一个国家的,一个指标是经济增长速度,快还是慢,... 孔善广:警惕宏观调控下的经济集权 与上一轮(2004年上半年)的宏观调控仅相隔两年,中国的经济似乎并没有按我们的宏观调控方向运行,在当年“取得宏观调控成... 刘伟: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问题 一、中国的经济增长目前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的指标体系现在很有争议,但无论怎么争议,... 韦森:政府与宏观调控 应该学会如何自“市场嵌入”中退出 近来,就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问题,中国经济学界的讨论蛮多。在国际上,围绕着中国经济是否能通过政府的这次“宏观调控”... 杨光:让“宏观调控”更贴近“市场经济” 宏观调控 的真正对象,应该直指政府和国有商业银行,向政府的经济权力下手、向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下手。政府应该尽早从 经...